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中国生育率变迁的话题,我是很有感性认识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以前,人们的生育处于自然状态。举我家的例子,据我所知,我妈妈家有9个孩子,她是最小的,她自己生育了4个孩子。她的兄弟姐妹每家都生育5~7个孩子,和我家来往最多的三姨36岁丈夫去世时已经生育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去大连,我问四岁的孙女想要什么,她说要一个电话,是拨号的,拿起来能说话。可是,我走了几家大小玩具也没有孙女要的那种电话。售货员问:“是她看过,还是她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小吉 《今日科苑》2004,(4):23-23
我奶奶年轻时是我们镇上出了名的“石嫂”——意思是她跟石头都有话说。后来年纪大了,别人就叫她“石姥”了;再后来有人说我伶牙俐齿,爱管闲事,有不少人就问我是谁家孩子:“不会是石姥家的吧?”“对啊,我就是。”我扬着头。那些大爷大妈就笑:“呃,你真是石姥的孙女?那难怪了!”  相似文献   

4.
在苏州,有一个小姑娘跟自己的母亲吵架,妈妈对她说:"孩子,你都上高中了,妈妈做清洁工,一个月才800块钱,你考试成绩这么差,妈妈多难过啊."女儿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马虎了!"孩子,如果妈妈马虎了,就会丢了工作呀!"女儿听了把门一摔,就离家出走了.十几年的养育之恩就这样轻轻一摔地被放弃了.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脸色     
陈露 《科学生活》2023,(5):41-43
<正>中国人常说“看脸色”,对家人来说,家庭成员的脸色好不好对家庭气氛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力。比如说,有些表情对婚姻十分不利,例如丈夫或者妻子整天一副藐视、愁苦或者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那么,对另外一半来说,这是很有杀伤力的,甚至是婚姻破裂的征兆。而孩子如果天天对着父母不愉快的表情,又怎么可能不被影响呢?一个母亲告诉我,她每天去接儿子放学,孩子都会很着急地看她脸色。她说:“如果我心情愉快,孩子也就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如果我有什么心事,孩子就会问,‘妈妈!你今天怎么不开心了?’”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1,(2):56-60
有个孩子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 我今年14岁,想开始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但是我家里不给零花钱的,我自己没有储蓄,压岁钱也都被妈妈保管着,我和她商量过,她也同意暑假的时候拿出一部分让我自己实践。那么,我应当怎样学习理财呢?  相似文献   

7.
正果果姐:我今年14岁,我们家很穷,至少在我眼中是这样的。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分开了,现在我和妈妈一起生活在一个出租屋里,屋子很小。妈妈很爱我,虽然秉件不怎么好,但是她还是会尽量满足我的各种要求。我承认我是个爱慕虚荣的女生,我努力地想要打扮自己,不让同学们看出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客人     
《知识窗》2011,(11):16-17
有一位单亲母亲,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佣,晚上回家与4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主人知道了女佣的情况后,给她和孩子腾出个房间,说,把孩子接来吧,今后你们吃住都在我家里,一切免费,不扣你的一分钱薪水。女佣道了谢,说算了,不麻烦你们了。主人没再坚持,这个事就过去了。其实女佣有自己的担心,主人家的大房子里,光洗手间就十几个,最小的洗手间,也比她家的房子大,她不知道在贫穷与富有的巨大落差前,对一个4岁的孩子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嘉怡,高高的个子,小小的眼睛,大大的块头和大大的嗓门,在小班幼儿正式入园前的体验活动中,她充满激情的和老师游戏,活动,争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一个离开幼儿园,总是她帮助我们收拾被其他幼儿玩乱的玩具。开朗,活泼,热心,是我最早见到她时的评价。 正式进入幼儿园后,李嘉怡是班内仅有的几位分离焦虑症状较轻的幼儿之一,她几乎没有哭闹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在别的幼儿还在哭闹着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时候,我发现李嘉怡就已经可以很投入的和老师们做游戏了;在各个活动都渐渐步入正轨后,通过观察我发现李嘉怡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二十多年前,黄重光医生在英国工作的时候,医治过很多有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儿童及青少年。彼得是其中一个。十三岁的彼得是一个有严重情绪和行为障碍(Mixed Disorder of Conduct and Emotion)的孩子。他逃学、离家出走、偷窃、打架,也有自毁行为。在第一节会面,黄医生见了他的母亲,了解家庭背景,谈到她的婚姻情况,以下是黄医生和她的对话:医:你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哪一个丈夫?医:你的丈夫。她:我有四个丈夫。医:请你每一位都形容一下。她::我的第一任丈夫是一个极为不负责任的人,他酗酒赌博,虐待我和孩子,后来更抛弃我们走了。医:那么你的第二任丈夫呢?她:他也是一个酒徒和赌徒,也是虐妻虐儿和抛弃了我们。她继续再说第三和第四任丈夫,也是同一类的人,最终也是抛弃了家庭。  相似文献   

11.
刚接班不到两天,一个哭鼻子的小女孩找到我说,她的中午饭钱不见了,而且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帮她找了个遍也没找到,马上到中午了,没办法,我只好从兜里拿出了3元钱给这位女孩。难道这班还有“小偷”吗?找来几位在班里表现较好的孩子问明原因,他们说这位女孩的名字叫芳雪,学习不好,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大家都欺负她,特别是淘气的孩子,故意找她的麻烦,钱不一定拿走,也许跟她恶作剧,钱放到她找不到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12.
我至今不能忘记一个画面.那是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那天,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来了。开完会后,他们围着我,问各自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我发现,有一位母亲,怯怯的,站在离人群远远的地方。我几次招呼她,她都不肯走近。直到其他家长差不多走光了.她才踱到我跟前,但依旧低着眉眼,怯生生的,不敢看我。  相似文献   

13.
生命之痛     
生命中有些伤处,你不去碰它,就永远不会知道有多痛。 我有一个朋友,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孤儿,带去一些小礼物,陪陪他们。也是从她那里我知道了,其实福利院的孩子多多少少心里都有一个结:每年的三月总有很多人来看望他们,可尽管每个人走的时候都会说,“我们还会再来”,  相似文献   

14.
5月的某天,我接到了一个咨询电话。对方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她的声音清脆,但又带有一丝担忧与焦虑。她说,她担心儿子有心理问题。因为儿子在班上的人际关系很不好,常常跟同学起冲突。她和孩子的老师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沟通与协调,对他进行教育和开导,但是成效甚微。所以,她满怀期望带着儿子过来进行心理咨询,希望能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让孩子能有所好转,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两天后,这位母亲带着她的儿子如约而至。我首先跟母亲简单沟通了一下,了解了情况以后,就跟明明进行咨询。他提到,班上有几个成绩很差的同学总是有事没事就去招惹他,他很生气,就与同学发生冲突,然后同学们就会孤立他。这让他很不开心。我感觉他是蛮孤独的,而且有点自卑。其实,他为何有这种心理状态,要从他的家庭成长环境开始追溯起。  相似文献   

15.
林长华 《知识窗》2011,(5):29-29
大概在去年吧,爸爸对蒋方舟说:“孩子.你在北京买个房子吧.这样我们的心也就放下了。”蒋方舟当时听了感到特别不可恩议。她想:这样下去.我大概就成了芸芸众生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性就被这个东西剥夺了。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又对她说:“孩子.等房价一降下来,你就买个房子。”在父亲催促下.她就真的在关注周边的房价了。那一刻.她感到那种特别特别明显的无力感.  相似文献   

16.
崔鹤同 《知识窗》2008,(8):10-10
女孩18岁之前,是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每天就在艺校里跟着同学唱唱歌,跳跳舞,偶尔有导演来找她拍戏,她就会很兴奋地去拍,无论角色多么小。直到1993年的一天,教她专业课的赵老师突然找她谈话,她问:“你能告诉我,你未来的打算吗?”女孩一下子愣住了。她不明白老师怎么突然问她如此严重的问题,更不知该怎样回答。  相似文献   

17.
法蒂玛是个有十个孩子的寡妇,她说:“灯心树就是我的丈夫。”正是这种“奇迹树”,养活了她一家。法蒂玛住在摩洛哥西部极端贫困的地区,这里石头遍地,满目荒凉,只有灯心树丛给这里染上一点儿绿色。在这个世界上,成片的灯心树只在一个地方才有,那就是摩洛哥西南部。恰恰在这个地方,这个物种正在消失。  相似文献   

18.
林志炫 《知识窗》2014,(19):35-35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未来,你是谁?”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有两个子命题:第一个是“未来,你想要自己是谁?”第二个子命题是“未来,你可以是谁?”我17岁时,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土木科系。就读土木科系以后,我碰到了我的音乐老师,她提供了一个“未来,我可以是谁?”的第二个选项,我接受了她的训练。两年之后,我发现,我开始有一个“未来,我想是谁?”的想法萌芽了。  相似文献   

19.
海华 《科学大众》2009,(7):54-57
海豚之间能够通过电话聊天吗?如果我告诉你这是真的,你可不要吃惊哦,在夏威夷的一个水族馆里,海豚妈妈正在和她的孩子“聊天“——通过电话!海豚妈妈和她两岁的孩子被放置在两个隔开的水池中,这两个水池通过一个特殊的水下音频装置连接通过这个装置这时母子彼此发出唧唧、喳喳的叫声——这是海豚之间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张波这孩子是我从教十几年来碰到的第一个这么特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