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①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追者之众"一作:追之者众)?"邻人日:"多歧路。"既反~④,问:"获羊乎?"日:"亡之矣。"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其所之~⑥,所以反也。"(选自《列子》)【注释】①亡:丢失。②党:亲族,朋辈,这里指家人。③竖:童仆。  相似文献   

2.
东突厥汗国和后突厥汗国时期,反用中原王朝"以夷制夷"之策,对中原王朝推行"以汉制汉"之策,先后在隋唐交替之际和武则天废唐立周期间先后多次册封中原"可汗",如隋唐之交刘武周被东突厥始毕可汗册封为"定杨可汗",梁师都被册封为"大度毗伽可汗",武周时期阎知微被后突厥可汗默啜册封为"南面可汗"。"以汉制汉"策略的推行,表明突厥统治者已精通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之术,通过适合自己的策略操控中原王朝,从中谋求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鲁人曹沫     
[汉]司马迁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相似文献   

4.
王勃展才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①矣。及以纸笔巡~②让宾客,勃不辞让~③。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④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日:"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⑤而起日:"此真天才,当垂~⑥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⑦。  相似文献   

5.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①,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②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③。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④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⑤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⑥,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⑦。(选自《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2000年版)【注释】①问晋鼎:图谋灭亡晋朝。"问鼎",《左传》中记载楚庄王曾经向周王使者询问九鼎的轻重。九鼎是周朝的传国之宝,问鼎也就包含着企图夺取统治权力的意思。②淮阴:淮河以南晋朝国土。③济事:有益于(抗击苻坚大军)的事。④桓宣  相似文献   

6.
多难兴邦     
朱启新 《考试》2008,(12):27-28
(楚)使椒举~①如晋求~②诸侯,……晋侯~③欲勿许。司马侯~④曰:"不可。……"公曰:"晋有三不殆~⑤,其何敌之有?国险~⑥而多马,齐、楚多难~⑦,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⑧?"对曰:"恃险与马,而虞~⑨邻国之难,是三殆也。四岳、三涂、阳城、大  相似文献   

7.
蹶叔三悔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①,取其原为稻~②,而隰为粱~③。其友谓之曰:"粱喜亢~④,稻喜湿,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⑤,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⑥,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⑦。"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他日以舶人于海,要其友与偕~⑧,  相似文献   

8.
关于武德八年唐与突厥太谷之战 ,《旧唐书》突厥传、李靖传、温彦博传 ,《新唐书》突厥传、高祖本纪及《资治通鉴》均有记载 ,且均为张瑾。《旧唐书·高祖本纪》作张公谨 ,确为误植。通过对张瑾其人与太谷之战的考订 ,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对突厥的军事战略战术 ,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屋下架屋     
庾仲初~①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②,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③,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④,都下~⑤纸为之贵。谢太傅~⑥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⑦。"(选自《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99年版)【注释】①庾仲初:庾阐,字仲初,东晋人。②庾亮:东晋大臣,其妹为明帝皇后。③名价:称道、评价。④写:抄。⑤都下: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⑥谢太傅: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赠太傅。⑦俭狭:少而窄。  相似文献   

10.
渤海大祚荣时期,是初唐中衰与东亚格局动荡结束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营州之乱"后渤海国与唐朝、后突厥的关系,对此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东北亚格局奠定的中心环节。受制于史料限制,拟就大祚荣时期三国关系加以分析,阐述突厥介入东北事务、控制渤海国并设置吐屯管辖,以及唐朝北伐突厥和唐朝与渤海的交往。  相似文献   

11.
子罕辞玉     
宋人或~①得玉,献诸子罕~②。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③,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④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⑤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注释】①或:有人。②子罕:春秋时期宋国的司城(掌管工程建筑的官)。③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④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停留多时。⑤攻:加工。  相似文献   

12.
岐路亡羊     
《小学时代》2015,(Z2):66-67
古文回放机:杨子之邻人亡~①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③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④,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  相似文献   

13.
粤令性悦谀     
粵令~①性悦谀,每布一政~②,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一隶~③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④曰:"凡居民上者,咸喜人谀,惟阿主~⑤不然,视人誉蔑如~⑥耳。"其令耳之,亟召吏前,抚膺高蹈,嘉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昵之有加~⑦。(选自明·刘元卿《应谐录》)[注释]①粵令:广东县令。②政:政令、措施。③隶:差役。④偶语:相对私语,即互相悄悄说话。⑤阿主:我们主人,指粵令。⑥蔑如:轻视的样子。⑦有加:越来越、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4.
古文助读     
古文翻译戴震难师——《戴东原先生年谱》先生是年~①乃能言,盖聪明蕴蓄~②者久矣。就~③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④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⑤二千年矣。""然则~⑥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西郊出土的《唐故回鹘白夫人墓志》记载墓主白氏为阴山贵族之后、突厥可汗之裔,其夫为回鹘可汗,名讳信息等均未记载。结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白氏之父很可能为白道生,祖为白崇礼,曾祖为后东突厥汗国第三代君主毗伽可汗。734年,突厥帝国出现宫廷政变,白氏家族成员脱离突厥而投奔唐朝,改原姓阿史那为白姓。白夫人所嫁可汗很可能为漠北回鹘汗国第三代君主牟羽可汗,在夫于779年被杀后回归长安,于815年亡于长安。白氏生于后东突厥汗国与漠北回鹘汗国交替之时,卒于回鹘汗国末世,见证了回鹘的兴衰历史,其墓志反映了唐与回鹘关系之大背景。  相似文献   

16.
秦陇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①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②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④,半年方得释,到家,就~⑤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⑥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  相似文献   

17.
许峡 《历史教学》2004,(11):23-28
本文旨在于通过对突厥军队的特性与突厥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探讨突厥在北周灭北齐当中的作用.提出突厥虽与北周有过合从伐北齐的经历,然而北齐之灭亡并非突厥与北周合从的结果.北齐自身衰落,再加北周与陈的合攻,才终致灭亡.  相似文献   

18.
屋下架屋     
庾仲初~①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②,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③,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④,都下~⑤纸为之贵。谢太傅~⑥云:"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⑦。"(选自《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99年版)  相似文献   

19.
桓公入蜀     
桓公~①入蜀,至三峡中,部伍~②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③岸哀号~④,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⑤其人。(选自《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版)  相似文献   

20.
本旨在于通过对突厥军队的特性与突厥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探讨突厥在北周灭北齐当中的作用。提出突厥虽与北周有过合从伐北齐的经历,然而北齐之灭亡并非突厥与北周合从的结果。北齐自身衰落.再加北周与陈的合攻,才终致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