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关怀已是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以"立人"为中心,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外,还要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疏导方式,有效渗透心理教育,切实关爱困顿中的学生,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弥补当前学校心理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遗憾,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应指向学生长远的未来人生,即促进其可受用一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能的不断内生。阅读教学的自救之路在于“正本”,即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高品位阅读能力;而写作教学的成功法门在于“清源”,即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的写作与生命言说逐渐合体。语文教育的内生指向在于“立人”,即为未来社会立有丰厚语文素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语文课程"着眼于不同层面需求,搭建了经典文学的六大学习平台,学校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扎实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构建起注重学生体验开放的、动态的课堂,以经典促进学生"立人""立言",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能力是人必须掌握的最根本的能力,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前者是其自然属性,后者为其社会属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的目的是立人,这决定了语文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今时代要求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化,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时代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李秀 《中学教育》2012,(3):5-11
在当代语文教育家中,钱理群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历,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语文教育观。他提倡语文教育要以"立人"为中心,将人文精神充分渗透于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在这样的核心理念的指导下,钱理群逐渐将"立人"的思想应用到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为精神打底"的语文目的观,"人文与开放"的语文教材观,"回归经典"的阅读教学观,"发现与对话"的写作教学观。系统分析并探讨钱理群语文教育观的内涵,积极吸取其语文教育观中先进的思想及成果,将会对推动语文教育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胡适先生对我国语文教育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从而把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引向了现代化之路。胡适的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掌握白话语体,培养学生"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第二,要求学生能欣赏我国的文学名著,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精神境界;第三,要求学生能阅读和使用古文书籍,能批判地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胡适的关于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中所体现的培养学生独立思想、负责精神和批判意识的思想,对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语文教育的"立人"价值,重新审视和制定语文教育的目标,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和永恒主题,因此教育应该以“立人”为中心,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是立国之本,蔡元培先生、鲁迅先生都提出过这种主张。钱理群先生则从语文教育入手,强调立人教育理念。但是多年来,我国教育的着力点始终停留在追求升学率上,必须予以匡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培养学习者运用母语能力"语文教学目的观是偏离当今人文教育观、时代教育精神的,缺乏对学生的终极关怀,无法对其终极价值进行叩问.从教育的根本目的、语文课程二个角度出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立言以立人,只有着眼于"内在"的个性生命的成长,才有表现为"外在"的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必须以"立人"为中心,即要让学生由过去死记语文知识转到通过语言的形式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由过去以传授知识训练为主,转到以人的个性发展为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为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教学的本质功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生态观,是一种统观了自然、社会、生命、环境、物质、文化、机体、精神的世界观.它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等层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教育生态观,主要体现为在语文教育中强调用自然主义把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统一起来,培养学生与自然、与社会和自身生命的平衡、和谐、发展的精神,从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以达到"立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加强中小学生的"立人"教育尤为重要.写作教学与"立人"教育之间有密切联系.利用写作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结合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的知、情、信、意、行,让学生形成知、情、信、意、行正确的内在转化.使学生形成独立意志和灵活、勤劳的优秀品质.在此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已形成的正确的内在转化进一步外化为行动,从而达到"立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中蕴含着"立人"的教育理念,其根本旨趣是促进青年学生精神成人,拥有完整、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能实实在在地立足于现实世界之中。通识教育要追寻"立人"教育的理念,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优秀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和博大精深的大学文化为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实际上是以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为特征的文化转型.普通高中教育应该以社会转型期的社会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语文教育凭借自身丰厚的文化特质和强有力的实践性理应通过中外文化的建构培养理想人格,从而肩负起"立人"这一神圣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要把学生塑造成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即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志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就必须而且应当谋求语文教育中国化的方向。回归"本色语文",崇尚"简约语文",构建"和谐语文",追求"诗意语文",呼唤"生态语文"。1.回归"本色语文"。本色语文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摒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立足鲁迅先生提出的“立人”教育思想,提出《变色龙》的教学可通过“教育戏剧”“智慧思辨”“对比看客”等活动,立人于与文本的生动联结之中,立人于语文开启的喜悲现实之中,立人于人格的自由发展之中,展现语文之风骨,激励个体成人之美。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立人,新课改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践行课改的真谛,在于以生为本实施创新教学.语文创新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摒弃浮躁,肤浅、作秀式的语文教学过程和方法,开发、唤醒学生创新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造动机,促进学生形成创造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即从人文的角度来阐释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敏锐的人文知识的简单模式。语文教育要又好又快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探求语文教育的目标,即从认知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真",以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智育要素;从伦理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善",以促使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  相似文献   

18.
"立人教育"是民族地区地方性高校吉首大学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高等教育理论范式和实践形态。针对传统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缺失和实效性不明显等问题,"立人教育"确立了"以德育为先导,以智育为基础,以体育为依托,以心育为涵养,以美育为格调"的高等教育内涵结构体系,形成了"课程引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的实践结构体系,建构了"着眼过程、服务目标、注重实效"的评价结构体系,确保了"立人教育"目标和理念的实现。在价值取向上,"立人教育"坚持学生普适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立足现实与批判反思相结合,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相结合,是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学校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审美立人教育,是为了培养既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又具有健全人格的能适应时代潮流的社会主义新人,以立人促进社会的发展。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审美立人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能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走向人格完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于通过成就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使学生精神成人的目的。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为小学生"成言立人"的价值目标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激发其创造性,激励其合作探究,从而加快其形成语言能力和精神成人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