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时代背景,使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黄河三角洲等地的发展基础、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资源、生态方面的约束让三者的未来发展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策略.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须以高效生态为理念,加强政府的指导和干预,摒弃"等"、"靠...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风能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分析与能值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的风能资源分布和储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风能资源的禀赋,指出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建立大型风力发电场的理想之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黄河三角洲绿色能源基地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正>(辑自中国知网,主题:黄河三角洲,论著发表时间:2014年1月至4月)晋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结枸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王丰川/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CCh释放机理研究[D]/聊城大学,2014.杨丹/黄河三角洲农业多功能性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  相似文献   

4.
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扩散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四个方面构建黄河三角洲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模型.对以滨州、东营为主的黄河三角洲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5.
当代黄河三角洲包含了 1 0县 2区 1市共 1 3个 2级建制单位。它们虽然分属于滨州地区、东营市和淄博市 ,却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血脉。即使从各县之间的一些争论问题上 ,也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整体性。因此 ,作为黄河三角洲的子民 ,应该牢牢记取一句话 :同在黄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2009年的调查与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共发现外来入侵有害生物75种,其中,外来入侵有害病毒2种、有害真菌6种、赤潮浮游植物6种、有害植物47种、有害动物14种.查清了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地理分布,分析了其入侵黄河三角洲途径,研究了其入侵机制,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田家怡 《滨州学院学报》2001,17(1):48-50,94
论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演变 ,界定了黄河三角洲的范围 ,给出了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概念 ,追溯了黄河三角洲历史文化的渊源 ,分析了其源汇 ,为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代黄河三角洲包含了10县2区1市共13个2级建制单位。它们虽然分属于滨州地区、东营市和淄博市,却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血脉。即使从各县之间的一些争论问题上,也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整体性。因此,作为黄河三角洲的子民,应该牢牢记取一句话,同在黄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熟悉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蜜源植物的种类、开花期、分布等.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蜜源植物的现状,指出利用蜜源植物发展养蜂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保护现有的蜜源植物,种植和综合利用蜜源植物,应与绿化环境、畜牧业养殖、农林业发展等相结合.充分发挥蜜源植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城市群的体育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从民族传统项目、竞技人才、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以及申报国家级项目培训基地、创新体育项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面展示了黄河三角洲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对推动黄河三角洲的区域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黄河三角洲主要自然灾害现状调查,探讨了该区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致灾环境、分布特征及其成灾机制.黄河三角洲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特有的自然灾害,其类型多样,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机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2.
《滨州学院学报》2014,(6):2+125
正(辑自中国知网,主题:黄河三角洲,论著发表时间:2013年11月至12月)刘超群/黄河三角洲大开发背景下滨州市滨城区经贸开发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赵英豪/山东省生物质资源评价与产业支展对策分析[D]/山东大学,2013.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灾害文化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灾害文化的三种存在形态,论述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灾害文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出了培育和构建黄河三角洲灾害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辑自中国知网,主题:黄河三角洲,论著发表时间:2015年7月至9月)姜文华,朱孔来."蓝黄两区"软环境建设与行政管理效能评价及创新性改革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09:187-192.刘超,林晓乐.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5,07:49-58.李晓丽,黄继红.黄河三角洲道德资源对周边农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在近几十年来的退化现状.从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面积、植被、湿地景观、浅海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根据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从社会发展“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使之为自己培养人才、提供技术.针对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内外环境条件等,可以利用美国发展经济学家P·弗里德曼的“边缘——中心”理论,探究高等教育与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之间良性互动发展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湿地旅游资源丰富,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湿地生态资源具有脆弱性,应积极探索一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策略。基于此,在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产品谱系,提出开发与保护并重,迎合现代市场开发旅游产品,构建统一管理机构、加强社区参与,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等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环境危机的角度论述了生态文化出现的意义,提出全面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内涵,从先进文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角度分析了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是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借鉴,从七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场主体的角度,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市场主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注重县域发展、加强区域协作、整合区域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旱涝灾害与太阳黑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三角洲滨州站1922~2009年的年降水资料,用Z指数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旱涝等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然后采用频率分析法分析了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的旱涝特征,并运用Morlet连续复小波变换对降水Z指数的时间序列进行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在太阳黑子m年附近易发生洪涝灾害,而在太阳黑子M年附近则易发生旱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旱涝指数存在3~7年,8~12年,13~24年,25~40年的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