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汉双语新闻传播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长期以来处于边缘位置。丹麦作为非英语国家,多双语教育经验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典范。本文基于对丹麦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多双语教育情况的实地考察,分析了丹麦高校多双语教育优势,对比我国民汉双语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现状,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段勃 《新闻通讯》2009,(10):38-39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我国从新闻学教育诞生时就十分重视这一课程。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时,邵飘萍负责教授的“应用新闻学”就包括了新闻采访的内容,他的新闻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中较多章节是新闻采访学的内容。现在,我国各个新闻传播类专业中,新闻采访课都是必不可少的,绝大多数的培养方案都把这一课程列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龙 《新闻界》2008,(3):171-172
双语教学已经成为评估高校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我国高校的整体布局及办学层次等因素的影响,双语教学存在层次性、多样性、连续性等特点,应充分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并结合新闻传播专业自身的特点,优化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赵婷婷  李娜 《新闻世界》2014,(12):67-69
汉藏双语传播是西藏社会独特的传播现象。本文主要研究汉藏双语传播产生的原因、担当的历史使命,分析汉藏双语传播与藏民族群众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研究认为,汉藏双语传播适应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扩大了西藏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受众人群。双语传播也是丰富媒体新闻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和建构国家认同观念的主要方式。在双语传播的现实语境中,政府、媒体和群众实现了共赢。  相似文献   

5.
陈敏直 《新闻界》2006,(3):113-114
高校扩招,使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也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业内人士喜欢用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形容这种趋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开设新闻学专业的高校,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所增加到200多所。新闻学专业设置增长之快,恐怕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国高等教育渐趋大众化的政策导向,高等教育整体膨胀;其次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再次就是新闻学过去属于控点专业,允许开设的院校过少,专业审批权限一旦放宽,其扩张就势如破竹。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新闻学的传播学化趋势;二是新…  相似文献   

6.
高卫华,中南民族大学三级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中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省级精品课《新闻学概论》主持人,"新闻学品牌专业"主持人,"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负责人。2010年被授予"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女教工"。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民族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王平 《今传媒》2005,(9):47-49
目前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已使新闻学教育呈现出深深的危机。可以说,新闻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新闻学教育?新闻学专业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我们从事新闻学教育的工作者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作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一名教师,现结合自身所从事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状况,谈谈新闻学教育如何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新闻人才的问题。一、伟大的精力来自伟大的目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敬业精神和新闻激情《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陈小川在2002年4月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和香港大学新闻与传播中心组织的“21世…  相似文献   

8.
消息     
《国际新闻界》2012,(3):11+17+22+34+76+90+126-128
新闻学院承办"全国首届新闻传播教育联席会议"全国新闻传播教育高层联席会议3月10日在我校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以及国内部分新闻学院院长聚首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9.
孙彦  洪超 《今传媒》2015,(4):117-119
新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及学校教学实践现状并不乐观.在众多涉及新闻教育实践的文献中,对于新闻教育中的“实践”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存在“轻实践”现象,亟待加强实践技能培训;也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中存在“重实践”的现象,需要淡化“实践”意识.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及结合观察,对我国新闻学教育中的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作以分析,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我国的新闻教育要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相似文献   

10.
闻娱 《传媒观察》2005,(7):59-60
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大分支中,处于应用新闻学的中心地位,历来是中西方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课程。现有新闻采访和写作方面的诸多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闻教育的需要。但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前行的新闻传播业仍迫切需要能与时俱进且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采写教材。  相似文献   

11.
"军事新闻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1936年梁士纯的<战时的舆论及其统治>一书,而1988年由毛文戎和史文亭撰写的<军事新闻学简论>(1988年,长征出版社),则是我国第一部既涉及战时新闻又涵盖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播的军事新闻学专著.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 ,这是他对文学本质的深刻感悟.当我们对新闻学有了很深的感悟的时候,同样会由高尔基的文学观联想到新闻学的本质,新闻学的本质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人学,我们且称之为"实践性与人学性"并重的科学.这里所说的"实践性与人学性"是笔者提出的概括新闻学本质的一个新闻学语句,其内涵界定为:新闻学是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把握的人学,即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对人生、社会、政治以及传播环境等制约新闻传播因素的整体驾驭能力和水平.因此,新闻学的本质是,研究新闻传播主体如何驾驭传播环境的科学,它充分体现出实践性与人学性有机融合的形态,是在实践性与人学性基础上进行架构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魏旭  张晴  荆彦婷 《今传媒》2024,(1):131-134
在数字新闻及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传统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革,特别是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效能。《新闻学理论》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被视为课程思政路径创新的探索样本。对此,本文对《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存问题、《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和《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及保障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高校通过将乡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将实习实践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及利用“翻转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方式,有助于创新《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同时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整体性与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实践已逾百年,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也在开展中。张昆教授的新作《新闻传播教育导论》正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的一次全面系统梳理,为当下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创见。1921年11月,创办仅半年的厦门大学就以其远见卓识决定开办“新闻学部”,并于次年正式招生。当时,国内的新闻教育还不是学历教育,而是类似于职业教育。可以说,厦门大学新闻学部是我国高等新闻教育的肇始,具有里程碑意义。百年来,伴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腾飞,中国新闻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对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双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学术水平较低、办学实力较弱,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尚显不足,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和"英+汉"的单一教学模式更是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做好"英+汉"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现"1+1"的英汉双语模式到"N+1"多语种模式的拓展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国际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17.
环境新闻起源于美国,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传入我国。我国在环境新闻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更未明确地将环境新闻学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尝试对"环境新闻"和"环境新闻传播"两个概念进行定义,从我国环境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说起,分析了环境新闻的特性和环境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以期引起学界对环境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视,为我国构建生态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8.
郑保卫 《新闻前哨》2010,(10):14-17
一、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新闻学教育的典型模式是职业培训。国外的新闻教育注重以实务导向为主的办学方向,因此,培养专业型硕士是新闻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严格区分学术型硕士学位与应用型硕士学位,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等地已成为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常态。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9,(4):11-26
中外新闻学最初都是人文学科的旁支,新闻学专业大多起源于文学专业,新闻学缺乏受人尊重的学科地位。经过一百多年的学科建设,新闻学逐渐摆脱了"新闻有学无学"、"新闻是学非学"等问题的困扰,逐渐发展成一门人文与社科交叉的学科。然而,新闻学总体上还是一门理论门槛低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不够聚焦,学术共同体达成的共识性理论不多。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权的分化使新闻传播逐渐向公共传播转变,新闻学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均出现了重大变化。当前新闻学研究需要不断创新研究范式,努力规划新闻学的理论谱系,重建新闻学在学术场域中的地位。中国学者应该充分发挥"新闻学想象力",不断从民族场域、国家场域转向国际场域、世界场域,努力为全球新闻理论建设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20.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新闻学教育是典型的实用教育。他们在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上,走的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的路子。我国早在1918年新闻教育发轫之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聘请当时的《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