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科学技术犹如一柄双刃剑,为善可以造福,为恶可以致祸.有一位科学家的人生经历为这一论点提供了非常生动、典型的事实论据:他一生从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工业化学的研究,并将化学理论应用于化学工业生产,取得卓越成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他又利用自己的化学专长,助纣为虐,成为现代化学战的"始作俑者",令成千上万生灵涂炭.此人就是德国著名化学家,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里茨·哈伯.  相似文献   

2.
杨石先小传     
正杨石先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致力于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60余年,为中国培养了几代科技人才。他是中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化学科学研究的卓越组织者。他创建了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并对有机磷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高效农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农药化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897年1月8日,杨石先在浙江杭州出生,原名绍曾,又名允柱。1931年获得耶鲁大学有机化学博  相似文献   

3.
正翻开刚出版的李大光老师写的《科学传播简史》就可以看到世界级的科学传播专家。序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传播教授布鲁斯·莱文斯坦认为"这本书将中国的概貌融入到美国和欧洲历史学家广泛探索的领域中,更将中国加入到世界科学传播史研究视野之中。"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世界科学传播历史各有异同。不同:信仰与文化的差异早在公元前332年,希瞄就开启了科学家学术讨沦  相似文献   

4.
他身穿一套普通的布便装,夹着一只鼓鼓囊囊的书包,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是,他的名字、他的学术成就超越了国界,在国际学术讲坛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国内外第一流的科学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的学术论文,美国的《世界名人录》(5000 Personalities ofthe World)、英国的《国际上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who’s who)都载有他的业绩,《中国人物年鉴》(1990年)列有他的详细介绍。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曾庆存。  相似文献   

5.
曾昭抡小传     
正曾昭抡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化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及《中国化学会会志》的创办人。早在1948年,他便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对中国化学名词的命名与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炸药制备实验法》《原子及原子能》《元素有机化学》等学术专著。1899年5月25日,曾昭抡生于湖南湘乡。1926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化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任化学系教授  相似文献   

6.
有机化学家汪猷和他的合作者丁宏勛、屠傳忠、賈承武的“橘霉素化学的研究”論文获得了科学獎金。汪猷同志所領导的关于橘霉素(抗生素的一种)的研究工作,面是相当广的,他們对橘霉素的抗生作用,它的化学結構与性能间的关系、立体化学以及合成方法等,都作了研究,并且作出了学术上的貢献。在有机化学方面,汪猷同志等創造性地用簡單明确的化学方法,將橘霉素的主要分解物——消旋性雷斯屈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基金》1993,7(4):301-301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国化学学会主办的“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第34届学术大会”1993年8月15日—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中外化学家云集北京,就“化学——21世纪的中心科学”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恩斯特和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当选主席斯达伯等众多世界著名化学家出席了这次世界性学术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对本届学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各国科学家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所自1986年以来先后在国内举办有机化学各学科领域的中、小型国际学术讨论会近10次。如第一、三届中法天然产物学术讨论会、上海近畿有机化学讨论会、黄鸣龙有机化学讨论会、中苏磷化学讨论会、中意天然产物讨论会、第一届世界华人有机化学家学术讨论会、第二届中加有机化学讨论会、’94中国青年金属有机化学及均相催化学术讨论会及’94国际CFC & BFC学术讨论会等。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赛,名字叫"Dance your PhD"。2007年开始每年一次,由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科学》杂志联合举办,为的就是彰显"艺术与学术的结合"。申请参赛的要求就是"把你做的学术研究变成一支舞蹈上传YouTube"。比赛极为严肃认真,设定了严格的规则。首先你必须是博士学位或者正在读博,其次你的博士学位必须是科学相关领域的,很重要的是你也必须参与这支舞蹈的演绎。这个奖项设有4个科学领域: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科学。胜出的人士可以获得学术奖学金。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倪大龙学成归国,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担任"生物界面科学与应用"课题组组长。在此之前,他曾在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大学"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获得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协会"未来受关注青年科学家"、"杰出青年学者"、中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协会"青年研究学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业界人眼里,他年少成名,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此番回国,风光正盛。  相似文献   

11.
洪谦作为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唯一嫡传弟子,一方面积极阐述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他已有意识地调和科学、哲学与玄学之间的关系,强调哲学对于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玄学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些独到的体察,在洪谦的学术统一观中得到完整的诠释。洪谦大力提倡"学"、"术"统一,是要救治中国近代以来功利主义文化政策的偏颇,以期达到国家"学术独立"与"技术自给"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大卫·丹尼森是20世纪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他为当时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成为理论和实验分子研究的世界中心作出了重要贡献。依据密歇根大学对丹尼森进行的口述采访、相关资料,研究与探讨丹尼森的生平、科学成就及他为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建立在原子分子学说上的一种实验科学。研究分子的行为和分子间的反应,对分子的认识和改造是化学科学的首要任务。在上世纪初,化学家从分析物质开始,定出物质组分,以求出所含的原子种类、数目和化学武。后来有机化学出现了同分异构体,化学家才知道分子的结构对认识分子的重要性。一百多年来发现了百万多个有机化合物。另一方面,化学家从研究分子的化学性质出发应用各种物理方法去改变分子形成了新的物理化学学科,也得出许多经验性的法则。但总的说来化学仍然是一种实验的科学。他缺少一个完整的理论,他不能说明为什么原子能结合成为分子,和化学键的成因。他的规律是经验性的。  相似文献   

14.
1991年初,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一些国际著名宇宙化学家、地球化学家来信高度赞扬我国的科学家正在为宇宙化学作出越来越多的重要贡献。信中说:“欧阳自远教授在天体化学研究中,许多项目在当今世界的天体化学领域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他著述的《天体化学》一书在广度和权威性方面,西方还没有可以与之媲美的著作出版。”“从世界范围的观点来看是独一无二的”。欧阳自远教授取得的成就得到国际同行如此高度的评价,是跟他学术上的高深造诣,工作中不畏艰险和敢于探索、创新的开拓精神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技、经济中心的转移及留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世界科技成果发现、发明、创造和应用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的科技中心发生过多次转移,从古代的中国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直到今天的美国。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进行系统的定量化研究的第一位学者,是日本的科学史家汤浅光朝,他得出的结  相似文献   

16.
翻开世界科技成果发现、发明、创造和应用的历史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的科技中心发生过多次转移,从古代的中国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直到今天的美国。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进行系统的定量化研究的第一位学者,是日本的科学史家汤浅光朝,他得出的结论是,“从意大利到美国,科学中心已经发生了四次转移,每个国家的平均兴隆时期约为100年”。“科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一位物理有机化学家——周厚Fu先生简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厚Fu(1903~1970)是中国最早从事物理有机化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后期,先后撰写2篇论文和一篇专著,探讨物理有机化学有关问题,该文介绍了周复Fu的简历和他在化学研究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结合实际,把传授理论知识和课程思政教育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掌握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SCI化学及其相关领域期刊的计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SCI化学领域期刊的计量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被SCI收录的化学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都低于相应学科主题的平均影响因子,在相应学科主题的位次也比较靠后。通过分析中国论文涉及的SCI化学领域期刊,认为中国在应用化学、电化学、化学工程、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结晶学等方面具有研究优势,在分析化学、多学科化学、聚合体科学等方面具有与国际水平相当的研究实力,在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医学化学、无机化学和核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原子、分子及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0.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4):F0004-F0004
宋湛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松脂化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他长期从事生物质资源的化学利用研究,是我国松脂化学及其工程化系列开发的开拓者之一。1968年,他主持了“聚合松香研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用悬浮床工艺生产岐化松香,主持了“废钯催化剂回收”项目,均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