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季两项     
G865.2 9701204对冬季两项射击训练的探讨[刊,中,I]/王远臣//冰雪运动.-1996(4).-20-24(DW)冬季两项//射击//规律//训练法冬季两项项目的射击与射击项目的要求不同.基本技术要符合生物力学的规律,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生理特点来确定技术目的.夏训期采用实弹和预习相结合,跑、滑轮与射击结合的训练方法;基本期采用不同程度的雪上滑行与射击结合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冬季两项的射击基本技术是在符合生物力学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生理特点确定的。夏训练采用实弹和预习相结合,跑、滑轮与射击结合的训练方法;基本期采用不同强度的雪上滑行与射击结合的训练。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浅谈冬季两项射击训练的规律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冬季两项的射击基本技术是在符合生物力学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生理特点确定的.夏训练采用实弹和预习相结合,跑、滑轮与射击结合的训练方法;基本期采用不同强度的雪上滑行与射击结合的训练.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一、射击项目的技术特点射击项目是一项技能性很强的竞技体育项目。稳固的据枪、正确一致的瞄准、均匀正直的扣扳机以及三者有机的结合,是精确射击的基本技术要求。根据射击项目属于技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这一理论,射击项目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在瞄与扣的过程中协调配合自然,稳定的时候能够自然扣响,扣的时候不破坏据枪的稳定状态,达到一种在稳定区域内自然响的境界。项目的特点又要求射手技术动作高度一致,达到一种流畅的规范化状态。不同枪种射击比赛一般每个项目要打40或60发,每枪打10环,就要求射手在重复每一发的动作时扣扳机的动作规范一致…  相似文献   

5.
杨东明 《体育科技》2011,32(4):50-51,58
射击项目多为静力性运动项目,具有动作单一,且持续性时间长的特点。初级的基本技术训练一般从12-13岁开始,这一时期正处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和训练方式无论是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还是射击技术动作的掌握都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结合自身从运动员到教练员近20年的学习和体会,总结整理出一套有利于运动员在射击项目上长远发展的基本技术,以供教练员、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就手枪慢射运动项目的选材、基本技术和心理训练等几个业余训练环节,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作以阐述,并提出结合少年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针对性训练,就可提高少年选手的射击水平和加快提高射击成绩。  相似文献   

7.
射击是一项技术性强的项目。它以静求稳、以稳求准、以准求胜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心理因素占据的重要地位。在射击比赛中,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水平并取得优异成绩是优良技术与心理稳定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王文刚 《冰雪运动》2008,30(1):45-47
冬季两项是我国确定的冬季奥运会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对冬季两项特点的分析、认识,以及对项目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项目要求,并提出细化技术动作程序、力争首发射击命中率、控制好射击节奏和充分利用好竞赛规则等特殊要求,以及调整射击前的心率、选择适合自己的呼吸习惯、注意合理的运枪技术、突出做好瞄扣配合训练、注重技术动作的程序化的训练和把握关键、立足当前的稳定心态等技巧,以达到冬季两项运动滑雪与射击技术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9.
射击、射箭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等方法,从射击、射箭场所开放所需要场地、设施、管理制度的安全性入手,以系统论和ISO9004—2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射击、射箭项目的特点和我国射击、射箭场所的实际情况,构建射击、射箭场所开放标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制定符合客观实际、切实可行的射击、射箭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0.
射击运动员肤纹特征及计算机选材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26名不同项目、不同等级射击运动员肤纹特征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不同项目优秀射击运动员的肤纹特征,并首次发现掌中褶指标与射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关系密切,同时还根据差别函数建立了射击运动员肤纹选材的计算机模型。  相似文献   

11.
射击项目的击发动作是整套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是单发周期动作的终结.因而击发动作技术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射击项目运动水平的发挥与提高.认识和研究击发动作的内在规律,采用适宜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分析探讨的要素.  相似文献   

12.
冬季两项是绝对运动的滑雪和相对静止的射击组成的运动项目,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该项目起步和发展都比较晚,尤其是其中的射击成绩亟待提高.选取备战2006年意大利冬奥会的国家女子冬季两项队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靶场实地人工记录、心率表随时记录和实验室测试的方法对运动员射击训练中的心率、神经机能水平以及射击命中率、射击技术等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尝试总结其规律性.研究表明,影响冬季两项运动员射击成绩的主要因素为心血管机能水平和神经机能水平.结论:提高我国冬季两项运动员射击训练和比赛成绩,应加强心血管机能水平和神经机能水平的科学合理化监控,还应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立姿射击成绩的高低,在射击卧姿、立姿、跪姿三种姿势的总成绩中起决定作用,如果立姿成绩能接近卧姿、跪姿的水平,总成绩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另 外在射击项目卧、立、跪这三种姿势比赛中,立姿十发的决赛水平对比赛名次的影响很大。为提高立射成绩,必须从初学立姿动作开始抓好基本技术的训练,为攀登射击运动技术高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射击作为技心能为主的项目,在基本技术动作过硬的基础上,十分要求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新规则的实施后,更短的竞赛时间,特别是决赛阶段,可以说不允许队员有丝毫的精力分散。但是,作为"单兵作战"的运动项目,因赛程长、弹数多、发与发(或组与组)之间存在时间间隔,总会因为运动员的认知和情绪的变化波及后续比赛行为进而影响成绩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射击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被提上了日程。主要从有关射击运动员核心心理技能,即注意力控制训练出发,并始终贯穿心理咨询工作,探讨心理技能训练对射击运动员的作用与影响,结果显示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射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5.
米卫国 《体育科研》2010,31(1):77-79
采用加速度传感仪来分析射击射箭项目的专项技术特点,通过相关部位的加速变化曲线来反映专项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及时相等特征,方法新颖,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实践说明,进一步提高加速度传感仪的精度、适宜频率、教据侍输方式及校准方法等将是方法本身在射击射箭项目中深入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比赛和打仗一样,要讲战术。成功地运用战术,可以出奇制胜、转败为胜或以弱胜强.射击战术是射手对射击比赛中的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合理运用技术的一种训练素养,是比赛发挥技术的重要保证。全面揉进心理因素的战术(即心理战术)在比赛中的作用则更胜一筹。由于射击是不和对手直接交锋的竞赛项目,所以战术问题常被不同程度地忽视,在国内外文献资料中,论述射击战术和射击心理战术的文章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射击运动的项目特点,结合射击运动员的实际需要,探讨了帮助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准备和赛中心理调节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8.
周彤  陈军霞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3):195-196,194
针对射击竞赛项目报名报项数据易出错、效率低等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项目管理中心组织开发射击项目网上报名报项系统。系统的开发环境、报名报项的流程和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阐述了Ajax、Web缓存技术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通过调查北京射击队82名射击运动员的伤病情况,总结分析主要伤病部位、组织类型、病程、程度及诱因,掌握伤病特征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策略。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伤病现状调查研究,结合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82名射击运动员中有57名患有运动损伤,占比69.5%,总损伤人次为123次。(2)不同射击项目损伤率分别是:手枪项目为73.1%,飞碟项目为68.4%,步枪项目为66.7%。(3)不同性别射击运动员损伤发生率为:女性占比75.7%、男性占比64.4%。(4)射击运动员损伤分布在12个部位,分别是:颈部(29.3%)、腰部(18.7%)、肩背部(17.9%)、膝部(17.1%)、腕部(6.5%)、踝部(4.9%)、手部(1.6%),以及髋部、上臂部、腿部、肘部、足部(均为0.8%)。(5)损伤组织与类型有22种,包括肌肉劳损(47.2%)、神经卡压(10.6%)、关节劳损(8.9%)、韧带劳损(8.1%)等。(6)损伤病程:慢性损伤占比90.2%,急性损伤占比9.8%。(7)损伤程度:轻伤占比82.9%,中度损伤占比...  相似文献   

20.
一、移动靶射击的基本功 移动靶射击的基本功,既具有射击运动共同的几项基本功,也有移动靶射击特有的基本功。要对移动靶射击进行基本功的分析.一定要根据它的客观规律的特点来分析。移动靶射击的客观规律有二个特点。第一、移动靶射击是一项特定的速射射击项目,不同于飞碟的快速射击,也不同于手枪的速射。与慢射项目更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