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考释李白赠王判官诗所用“中年”一词,辩证诗人自出蜀后至娶安陆许氏夫人之前,似有两次东游.这首赠诗所忆“中年”游吴越之事,则当在开元十六年而非天宝六载.  相似文献   

2.
1.诗骨 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 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 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又称为“七绝圣手”.  相似文献   

3.
安徽女诗人王妃近年来将目光投注在中年时期的人生体验和生命理解上,写出了不少带有中年特征的优秀诗作,她的这种“中年写作”在新世纪女性诗歌创作中带有某种普遍性,当代女性诗歌中的“中年写作”现象具有突出的诗学价值,因此值得诗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林莽的方式     
“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代表性诗人林莽的诗特色。侧重从“对生存的温和质询”、“对经验的特殊命名”、“对中年写作的自觉探询”三方面展开论述,揭开了林莽诗歌话语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对当下诗歌写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诗歌有“诗言志”与“诗缘倩”两说.素来为诗论家所关注,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个人兴趣上的差异,两说的推崇者往往各据一端而大格征伐。其实,以诗为本体而论,言志与绿倩两说并不相作.乃一体两翼。好诗皆情志兼备。所不同的在于,就每一诗而言,情与志两者各有侧重。但历来诗论家答重“情”而轻“志”.以为“志”诗重理,重理则“无诗昧”,故不敢标榜。但有识之士,深入诗之堂奥,就会发现,诗中之“理”应藏于诗内,为整首诗的诗境所出,不必用有理性的语言直接道出,不是直白地说“理”。所谓“理无形而藏密,言有文而行远。”(…  相似文献   

6.
悟,觉也。它是禅宗通向那神秘的深不可测的“无意识”领域的门限。严沧浪从这里得到启发.提出诗的“妙悟”说.认为“妙悟”是把握艺术本体的法门。笔者悟“妙悟”只悟出三层含意:一、“第一义”之悟与“造物之悟”在引禅喻诗过程中,沧浪谈到禅与诗的共同点,禅、诗与书、理的相异处,报出了“第一义”之语与“透彻之语”.从而明确地指出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这是构建“妙语”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沧派认为禅与诗有很多共同点,因此,引禅翁诗可以“说得诗透彻”。学诗和参样一样,首先在于把握其“真谛”。参禅在于把握“第一义”(…  相似文献   

7.
妙喻人生     
童年是一个谜, 少年是一幅画, 青年是一首诗, 壮年是一部小说, 中年是一篇散文, 老年是一套哲学。 童年是一个谜,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 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 老年是一套哲学。 以上一则人生妙喻,辗转听得,不知是 人人巧思,还是集体创作?是“国产”,还是 “舶来”?  相似文献   

8.
古人关于文体的认识散见于诸多特定的范畴之中。作为一个诗学范畴,“意格”说中蕴藏着古代文论家的文体现。谈论诗.离不开“格”.正如谈论诗离不开“意”一样。也由于“格”的义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诗意话语同诗格话语在古代诗文之论中常常交替出现,甚至以“意”为“格”,意就是格,格就是意。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首先作为一个哲学名词,是十七世纪唯理论哲学为证明“存在本质”的终极真理而引人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后来泛指关于存在的本质及其特征的研究,1934年,”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兰色姆在《诗歌:本体论札记》中,首先把“本体论”概念引入学批评.从而引起了学批评的革命性变革。兰色姆认为,学研究的对象只应当是诗的“本体即诗的存在的现实”.诗歌既有逻辑的构架.也有各部分的肌质,“如果一个批评家,在诗的肌质方面无话可说,那他就等于在以诗而论的诗方面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0.
孔子非常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通过从诗教的内容,“思无邪”、诗教的手段.“兴观群怨”、诗教的目的,“温柔敦厚”等方面可以对孔子的诗教观作系统而又深层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但中年教师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很多中年教师(尤其是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审美疲劳”等现象。人到中年还要不要积极进取,还能不能超越自我,是中年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二是管理者的相对忽视。学校管理者往往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教师,在无形中冷落了中年教师。其实,中年教师的内心同样渴望管理者的支持和关注。本期的两篇文章《中年教师是否需要再成长?》和《捕捉平凡中的感动消除“审关疲劳”》,一篇是对中年教师成长现状的分析,一篇是即将步入中年的教师的自我追问与反思。我们希望,中年教师无论是身处何种境况,都不放弃自身的再成长;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的管理者关注中年教师.给予中年教师继续前行的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1.诗杰:唐代诗人_____。他才华横溢,诗名闻四海,被尊为“初唐四杰”之冠,人称“诗杰”。  相似文献   

13.
杨丽 《学语文》2008,(6):54-54
古人云:“诗者,人之性情而已”。但性情并不等于诗.从“人之性情”到诗,这中间还需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即意象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诗中都忌讳使用重句.在一首诗中,也很注意少使用重字或不用重字。如果一首诗里重句复字多了,诗味也就不浓了.但是,有的一首诗中重字较多,由于重字组合得巧妙,读起来倒也自然流畅,有趣有味.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有一幅《百鹅图》,他让众臣在画上题诗.别的大臣都不敢下笔,唯独纪晓岚挥笔而就:“鹅鹅鹅鹅鹅鹅鹅,一鹅一鹅又一鹅,食尽皇家千种禄,凤凰何少尔何多”.28个字的一首诗,重复的“鹅”字就有10个.前两句用宇重复,毫无诗味,但是末尾一句成了“压轴”句,表露了作者喜爱凤凰的思想倾向.传说清代有位文…  相似文献   

15.
中年的滋味     
中年的滋味河之舟按照我们的传统说法:“三十而立”便应算是步入中年了,而今则又流行一种西式标准,人到四十方算中年,知识界尚不认账,以为人需“五十而立”。其实,从啥时起算是中年并无多少要紧,倒是中年的那种特别的感受值得品评,诚如诗人描述的那样,“中年自有...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诗歌的奠基人,郭沫若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也发表了大量的诗论,对于诗歌创作,他主张“好的诗是短的诗”,“诗当由灵感进出”,“做诗还在做人”,“今天的诗歌必须要以人民为本位”.这些诗歌美学思想,是郭沫若留给我们的叉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必须加以整理总结。  相似文献   

17.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后人给予这首诗极高的评价:“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此诗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该诗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很高的价值,其中值得品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在教学该诗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诵读诗歌。2.分析诗歌中抒写的景、情、理及其完美融合,感悟诗歌。3.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实践中扣住“品读、感悟、创造”这条主线,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禅宗是最彻底的中国化佛教.其真正的创立者乃六世祖惠能。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出了禅宗的精髓。惠能提出的“顿悟”学说以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张.取得了禅宗正统的地位,一时蔚为显学,并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诗禅合一,相互作用,更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恰如元遗山诗云:“诗为禅客添花锦,禅为诗家切玉刀。”诗与禅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意趣:“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相似文献   

19.
小巷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孔子是“诗教”的最早也是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两千多年来,“诗教”的传统绵延不绝,虽然近几十年来在“诗教”方面走过弯路,但由于诗是传统瑰宝,有着不可阻挡的魅力,所以“诗教”越来越受重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是:对语文课本中的不少诗歌,怎样教才能充分发挥诗教的陶冶功能?诗歌教学与一般课文的教学应该有怎样的不同?笔者在教《石壕吏》一诗时,曾做了一些尝试,改变传统的古诗文教法,试图变换课堂形式,把《石壕吏》改写成剧本.让学生当一回编剧。  相似文献   

20.
柯尔律治的诗数量不多,但其被称作“魔幻三杰作”的代表诗作《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和《忽必烈汗》都脍炙人口,是英国诗歌中的精品佳作。他一生做诗不缀。中年时热衷于研究以康德、谢林为旗手的德国唯心论哲学。他的诗人气质、他的怪癖、他的个人魅力、他的吸食鸦片.尤其是他的文学理念,都使他成为文学史上极具人气的杰出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