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最初的浪漫抒情派小说中现代主义的发轫期,到后来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主义直接呈现,再到20世纪40年代新浪漫主义和七月派小说中现代主义的衍生。中国现代小说流派的发展始终都融汇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子。  相似文献   

2.
海岩的小说描写了当代女性的人生百态.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全都青春、美丽,想要脱离贫穷.海岩对这些性格迥异的女性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对"依附爱情"的纯情女性爱莫能助;对"生存理念至上"的女性痛下杀手;对"内心坚守"传统的女性极力维护.海岩的这种女性审美观与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骨子里形成的矛盾爱情观密不可分.海岩小说既追求爱情的唯美,又毁灭极致的爱情;在情爱模式上,他选择打破常规却又让情爱结果回归现实;面对爱情既渴望青春的激情,又不得不让爱情回归平淡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对女性主义的后现代思考作为一般较为积极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焦点。从对现代男权话语的颠覆到对女性话语的寻求,从对明社会以来的特别是商品社会被践踏的女性角色的揭示,到女性意识的重建;对于当代健全人性话语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静 《职大学报》2012,(3):35-37,54
方方的情爱小说以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当代女性对爱情、生活的坚守和反叛。展现了她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女主人公们在经历了生存困境和对爱情的失望后或多或少都表现出一种抗争精神,但得到的却是悲剧性的结局。方方通过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蕴藏其中的深沉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大多表现的是人生安稳的一面: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表现了永恒的人性,揭示了生命的本相。当时特定的乱世时代背景投影到她及其小说人物的生命中,便生出一种苍凉之感:虚无与孤独。  相似文献   

6.
情爱生活是构成路遥小说艺术大厦的一块重要基石,它不仅渗透了作家的内在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发现和深刻思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情爱自身的价值,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内涵,在作家所建构的情爱世界中,大约可以划分为两类模式,一类是表现为传统母性的爱抚,再一类是当代女性的呼唤,本文试图对这两类不同的情爱模式进行粗略的描述与解构,并对其创作心理及文化意蕴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7.
才子佳人小说是世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它大量、集中地产生于明末清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时之间十分兴盛,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究其出现的原因而言,明末清初大量存在的才子佳人小说与当时的社会思潮、中央政府的文化政策、文化传统,作家心态以及地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她的作品以描写乡村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爱情和婚姻为主。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对五桩婚姻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的爱情与婚姻观、女性伦理和家庭伦理。在传统的资产阶级婚姻道德中,金钱和门第是爱情和婚姻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女性没有权利拥有和继承财产,她们不得不将物质作为爱情和婚姻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进行解读,分析小说中反映出的婚姻观,并挖掘伦理道德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
从绿林、赤眉起义,到黄巾起义,东汉王朝经历了从“中兴”到腐朽的过程,随着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爆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批判思潮,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东汉政权的建设和稳固提出了理性的反思。本文试图从世家大族、边患、外戚宦官专权、经学衰败这四个方面探讨东汉社会批判思潮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翔 《保山学院学报》2018,(1):65-67,73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作家对台湾文坛盛行的战斗文艺极为不满,他们怀着革新的热情,学习西方现代派文学,寻求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在艺术表现方面,台湾现代主义小说效仿西方现代主义小说,追求标新立异,尝试运用超现实、象征隐喻、时空交错、意识流等艺术手法,进行多方面的探索,而七等生在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中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把西方现代主义的各种技巧较好地吸收过来,为自己的创作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1.
“多余人”的爱情是对当时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冲击和批判,“多余人”性格的典型性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抗;作家对“多余人”的同情和肯定,说明了塑造“多余人”的形象是有进步意义的;从读的角度考虑,欣赏“多余人”形象,有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池莉八十年代末期的小说构建了中国式的以务实为价值取向的爱情婚姻模式,其中所蕴含的男女双方须担负起维护家庭的义务和责任是值得肯定的人文内涵.她九十年代的创作敏感地把握时代的脉动,揭示了社会的转型对婚姻爱情的冲击,但仍执着的是以传统的眼光去审视生活的裂变.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14.
论《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君的光辉形象不仅表现在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上,而且清醒的政治头脑,鲜明的是非界限,以及睥睨强暴,压倒须眉又是显其形象、性格的重要特征。与问题材的《西厢记》、《牡丹亭》相比,更鲜明地表现了一位社会地位卑下的女子,关心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尚情怀和鲜明的政治思想、民族意识的情爱观,突破了以往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爱情的樊篱,使封建社会文学艺术中男女爱情这一传统主题,放射了灿烂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早期的中国现代主义运动以及围绕其产生的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转向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呼唤着一种适应“现代化”的文学形式的产生。本文围绕文学界关于“现代派”的讨论,通过对王蒙早期的现代主义小说和以刘索拉、徐星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的分析,阐释了中国早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无论是其内容还是新奇的文学表现形式,都体现出特定社会历史转折时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夫·托尔斯泰的大小六、七个剧本,是在他世界观转变到家长制农民立场上、托尔斯泰主义形成之后写作的;同时,也是在他的艺术才能高度成熟的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之初写作的。托尔斯泰的戏剧作品,同他的著名小说一样,描写的是“乡村的俄国,地主和农民的俄国”提出了俄国社会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同时,在艺术上,虽不似其小说成为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但也是俄国戏剧史和十九世纪下半期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与独创性,在艺术技巧上达到了  相似文献   

17.
在唐人小说的诸类题材中,爱情类小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除故事情节的哀婉动人,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外,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类小说在行文当中所展现出的性爱文化。此类作品善于将性爱描写作为烘托主人公爱情氛围的手段,这与当时的时代风气、妓楼文化和士子风流息息相关。性爱描写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观念,还寄托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唐人爱情小说中性爱文化的探析是一个很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舆论作为共同性的社会思潮和心理的公开表露,对社会各种问题及其现象的意见和情绪表现,始终是影响人们的行动和局势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新闻媒体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昂在其婚恋小说中,从"性"角度切入,塑造了一系列陷入婚姻情爱的女性形象,她们无论是被生存所迫进入婚姻而受尽折磨,还是在两性相处格局里追求爱情但始终不得,或是在征服男性过程中被自我异化,都无法摆脱被侮辱、被损害、被吞噬的命运。女性这一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始终难以摆脱男权阴影遮蔽的事实,也特别揭示了妇女实现社会解放和自我觉醒的艰难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20.
“双美一夫”模式是我国古代小说、戏曲常见的模式之一。它的原型可远溯到舜与娥皇、女英的神话故事。“双美一夫”故事在元明清文学中大量涌现,影响较大的《琵琶记》、《儿女英雄传》就产生于此时,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形态是密切相关的。“双美一夫”故事渗透着很强的男权意识,它们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文人们用男权话语建构起来的一个个情爱乌托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