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籀文、金文(前三者泛称大篆)、小篆,至隶书、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草书)等的文字,狭义乃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延用至今的古文字。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字,也是记录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主要载体。汉字与中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的关系决定了汉语学习必须重视文化因素,这也有助于双语教学中汉语言的学习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一直是汉语言文字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学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汉语的特点决定汉字的性质,汉语的发展影响着汉字形体的变化;但也有学者认为文字的类型不受语言特点的制约;这些都影响汉字和汉语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我们从汉语和汉字的实际出发,以事实来说明汉语的特点及汉语的发展变化对汉字形体变化的影响,以促进汉语和汉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神州学人》2003,(7):50-50
汉语考试今天我们班进行了一次汉语小测验。老师在黑板上写出24个韩国语单词,让我们用汉语写出来。还有一道题是用汉语写出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这最后一道题可把同学们给难住了。他们平时写汉语单词时就显得很费劲,死记硬背的学习汉语,他们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可以套用,再加上汉字的笔画很复杂,平时要不认真写与记,就老师平时教的汉字单词也难以记住怎么写。同学们都说汉语学起来太难了。难怪韩国古时的世中大王了解到老百姓学习汉语太难,才发明了韩文文字。尽管有了韩文文字,但在韩国,从古到今还一直延用着一部分汉字。在一些文…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日本在隋唐时期交流广泛,汉语和日语也就有着很深的关系。日语文字中的汉字大多数是从中国引进的文字,少数由日本创造,在对汉字的理解上是有些许差异的。汉语“给”在日译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影响。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也不例外,汉语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趋势,这些优势反过来对汉语的表现力产生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便即便如此,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差别。认识和区别二者的不同本质,对理解汉字与汉语间的关系及正确地使用汉字和汉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字,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中国人民思想交流的工具,在古代也对周边国家产生过重大影响。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先是用汉字记载日语,后来又根据汉字创造了日语假名。因此,汉字从古至今都是日本语言文字不可分割的部分。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汇,这些汉字词汇从字形上看,大部分与汉语中使用的汉字词汇相同或基本相同,但从词汇意义方面分析,一部分词汇经过日本社会长期的使用已经变为日语词汇,与古代传入日本的汉字词汇本来的意义有了差别。这些词汇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经常会产生误解和误用。因此本文试从汉语和日语对比的角度,分析比较日语中的部分汉字词汇与汉语的词汇的意义、用法。  相似文献   

8.
文字历来被认为是依附于语言的。本文试图从文字对语言的反作用上分析汉字对汉语特点的影响,认为汉字对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语音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汉字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它忠实地记录了汉语,还在于它对汉语发展的影响和规约作用。它适合了汉语的表意性,又加强了汉语的表意性;记录了汉语的无形态。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世界文字体系中唯一一种形、音、义一体的特殊文字.它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对研究汉语自然具有特殊意义.我国古代的汉字研究成果异常丰富,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分别从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的.这些研究表面上看是汉字研究,实质上是通过汉字的研究对汉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影响。汉字与汉语的关系也不例外,汉语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趋势,并使汉字形成之后具有许多自身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反过来又对汉语的表现力产生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但即便如此,二者却有着本质的差别。认识和区别二者的不同本质,对理解汉字与汉语间的关系及正确地使用汉字和汉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汉语大型工具书。就其所收录的文字数量和对汉字的解形、注音、释义、引证等方面来说,目前没有任何一部字书与之相媲美。然而,其中仍有一些误失。文章就其提出质疑,以就教于通人。  相似文献   

12.
方块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以表义为主的文字,它是汉语使用者自古以来就认定的基本语言单位。本文提出第二语言汉语教材在总体设计上应力图体现汉语字与词关系这一特点,循汉语之本来面目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汉语汉字事实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语言文字理论的新进展,对一个世纪来中国语言学理论中的一些流行观点提出了挑战,主要有四个问题:(1)汉字是符号的符号吗?(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吗?(3)文字是语言的符号吗?(4)口语是书面语的记录吗?作者认为,普通语言学关于文字与语言关系的理论不适用于汉语和汉字,普通语言学关于语言和文字关系、书面语和口语关系的理论本身也有瑕疵.从汉语事实出发,可以认为:汉字和书面语在汉语学习和研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堪称为汉语之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厘清汉字是语素文字说首倡者与赞同者的不同观点,其次,本文发现,在同一个汉语语素形式下,其内容的或然性、多项性是普遍现象。这些或然的、多项的、风马牛不相及的语素内容的进一步分辨,是由汉字来完成的,而不是汉语完成的。汉字是语素文字说赞同者的错误在于,他们把汉字的析义功能先记到汉语头上,然后再来考察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这是我们在讨论语言与文字时容易常犯的一种错误。  相似文献   

15.
学习汉语的人,都会查汉语字典;学习英语的人,都会查英文词典。使用过这两种字典的人都会发现,查找一个汉字的速度要远远落后于查找一个英文单词的速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汉字的部首没有规范化,汉字没有信息化。本文通过对汉字部首规范化的讨论,找到了一种汉字信息化的方案,从而产生了一种中文字词典全新的汉字排序方法。新的排序法将会使中文字词典的查字速度像查英语单词一样一翻就到。更重要的是它将推动中文信息领域的设计、科研、教学和出版等工作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著名汉字学研究学者、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专家委员萧启宏教授的力作《汉字世界》在今年上半年问世了。《汉字世界》是“汉字全息工程”集大成著作,萧启宏教授研究了二十多年,翻烂了五本《新华字典》,翻烂了《辞海》,《辞源》,翻烂三套《汉语大字热》;他对《说文解字》以来历代出版的字典进行丁认真的普查,特别对《汉语大字典》二百字部首分别用在五万三千七百四十七个汉字上的频率、次序,作了精密的统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星岛环球网报道,韩国9月将发行收录汉字的词条和词汇量最多的词典。收录的汉字词条和词汇量超过了中国大陆的《汉语大词典》。韩国对汉字教育的争论十分激烈,很多韩国人认为应该多爱护自己国家语言。分析认为,韩国国内围绕汉字的争议背后,始终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躁动。檀国大学东洋学研究所22日表示,1978年8月创刊的《韩汉大辞典》编纂工作将在本月内完刊,共16册,其中包括1册索引。汉字在韩国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数度浮沉。在古代韩国。汉字是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的分界线。能写一笔好的汉字书法,能用汉字写诗作赋,是上层社会的身份标识。而下层社会的庶民则与汉字无缘,其所使用的语言也没有相对应的文字。到了80年代以后,汉字教育才开始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8.
南宋末戴侗编著的《六书故》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我国古代哲学的系统观念出发观察语言文字现象,认为汉语汉字具有系统的一般属性,运用传统的系统生成理论重新编排文字体系、探索训诂理论、解说语言文字,为清代“小学”的鼎盛奠定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意音文字的汉字时常干预汉语,这种干预可以发生在汉语的各个层面。汉字的偏旁是义素的载体,偏旁义也是义素的源头。析字构词是利用汉字结构部件所进行的造词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我偶然发现“师”和“归”两字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时,两个字的部首不相同,但从字形上看这两个字的部首应该相同。而《现代汉语词典》把“师”字安排“|”部里,而把“归”字安排在“ヨ”部里,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连数天,我反复查找各种语言文字书面的书籍,终于发现这是一个部首归并的问题。自东汉许慎创立540部首将汉字归类以来,汉字经历了许多变化。许慎在著《说文解字》时,主要依据小篆字形,把同一形旁的字归在一起,称为一部“。师”字在“币”部“,归”字在“彐”部。许慎的以形旁编排文字的方法,千百年来一直为编篡字书的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