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是对某种特定生活现象的客观描述和对蕴含其中的生活本质的深刻揭示,贵在发现。在基层搞报道,最怕的就是缺少这种发现,总感觉没内容可写。通讯员不同于记者,面对的新闻源只是本单位。如果在小单位当个兼职新闻干事,发现新闻确实有些难。因为部队的事情几乎一样,主题教育全军统一,军事训练按部就班,部队管理剧而复始,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突发的事件,其他工作都差不多。要想在这种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新闻,写出好稿子,就需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  相似文献   

2.
高仲彬 《军事记者》2012,(11):28-28
新闻贵在发现.谁要想更多地发现好新闻.就要比别人“多长一只眼睛”.否则是抓不到好新闻的。笔者长期从事人武部及预备役部队工作宣传,觉得要在这样的岗位上发现新闻.既容易又不容易。说容易.是报道者大多身在第一线,是具体工作的参与者、见证人,能在第一时间对所发生的人和事了解和熟悉.对搞好新闻报道有很好的便利条件和机会;说不容易,是说如果报道者没有发现新闻的一双明亮的眼睛,即便他碰见了新闻,也不能把它抓住和写好。怎样在部队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去发现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开封市从部队转业、退伍的新闻报道人员有80多人,其中已有4名被开封市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录用,其余的都是各企事业单位报道员,仍在新闻园地里辛勤耕耘。但是,他们辛辛苦苦采写的稿件被采用的却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采写内容不一样。部队新闻,无论是军事训练,思想工作,军营生活乃至战争、戍边,都离不开个“军”字。较之庞杂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新闻;显然是要单一一些。更重要的是,带“军”字的新闻,基本上是部队通讯员熟悉的内  相似文献   

4.
谢顾问:初学新闻报道,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偶尔从首长同志们嘴里或从简报、黑板报、地方小报上发现一两条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可由于条件、环境、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前去采访。在这种情况下,或忍痛割爱,或把它草草写成一则简讯寄走。请问,这样做行不行,究竟怎么办更好些?81987部队架德力梁德力同志:新闻存在于生活中。即使生活在基层的干部战士,也经常会在身边直接或间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如果发现新闻线索的是报道员或新闻干事,他就会闻风而动,顺蔓摸瓜,深入采访,而作为一个普通战士、新闻爱好者,那就心有余而…  相似文献   

5.
新闻写作应该抓问题。从写作角度讲,写抓问题报道比写动态性报道要难一些,写好抓问题的报道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新闻写作抓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初学新闻写作抓问题,在认识上、操作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注意。一、抓问题不等于机阴暗面。一讲抓问题,有的报道员悦:“部队生活和工作中不少问题,可我们不敢抓,不敢写,你老让我们写报道抓问题,单位领导能同意吗?单位的问题上了很,我们在单位的日子好过吗?”作为基层报道员,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可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抓问题不等于暴露部队的阴暗面,不等于一味写反面、丑恶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通讯动态     
地处边远的解放军某部直属部队,今年重视抓新闻报道工作,已取得突破性的成绩。到11月底,有366篇新闻稿件被全国各地新闻单位采用。这支部队常年驻守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开展新闻报道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多年来部队的新闻报道一直上不去。为改变这种状况,部队党委把新闻报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新闻队伍建设,选派骨干到《新疆日报》新闻研究部学习,进行重点培养。  相似文献   

7.
洛阳日报、豫西报、洛阳人民广播电台、洛阳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为驻军培训报道骨干,受到部队的好评。部队把培养新闻报道人员作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豫西各新闻单位把协助部队培训报道人员作为贯彻群众办报方针的具体行动。培训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部队送报道骨干到新闻单位见习。二是部队办新闻培训班,新闻单位积极派人去讲课。三是新闻单位办通讯员学习班时,分配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近年来,许多地方新闻单位纷纷开设军事新闻专栏或专版,加大了对军事新闻的报道力度,这是好事。但是,由于池方新闻人员对部队宣传报道的有关规定知之甚少,加上有些单位把关不严,泄露军事秘密和有损军人形象的问题时有发生。前不久,在某地方报纸上介绍我军某种新型火炮,从口径、射程、行进速度,有何优、缺点,如何克服等介绍得淋漓尽致,还配以彩色图片,造成军事秘密严重泄露。有的地方新闻单位在介绍驻军位置时,部队内部番号一览无遗,使军事要地全方位暴露出来。类似这种的问题不间断发生,笔者提醒有关部门应引起高…  相似文献   

9.
哲人有言,假使一只蚂蚁在苹果上跑来跑去,没有什么所得,它对苹果发生不了兴趣,但如果它咬破了一点皮,就尝到了甜头。要是把我们的记者比做蚂蚁,那么,群众生活就是又大又甜的苹果;谁想撰写新闻精品,就只有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去。有许多“含金量”很高的新闻,记者只要沉下去,就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新闻界老前辈谈新闻工作的体会,我印象最深的有五句名言:穆青同志说,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范敬宜同志说,陌生地方新闻多。南振中同志说,采访不仅是记者的工作,而且是记者的生活。安岗同志说,脚底板下出新闻。经济日报总编辑庹…  相似文献   

10.
苗苗 《档案天地》2010,(4):11-15
我是在北影大院里长大的。因为我父亲是1941年的老八路.他是在1949年北平解放后。跟部队一起来到了这座城市。进京以后,那会儿好像什么都是要军管似的。就是需要派部队的人去代表管理某个单位。我父亲就是去了北影厂.当时他们好像有4个人吧,其中还有谢铁俪老师。当时他们其实很不愿意离开部队.像我爸爸那会儿在部队担任连长.他非常喜欢部队生活。  相似文献   

11.
冀平 《新闻知识》2001,(8):17-18
一个记者,尤其是一个出色的记者,基本的素质之一就是善于或者从人们都司空见惯的人人心中有的“普通事实”中,去发现有重要意义的新闻事实,或者从“小荷露出尖尖角”的现象中,“捕捉”别人没有感觉到的深刻内涵。这种“发现”和“捕捉”,就是新闻敏感。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有一种较强的新闻敏感呢 ?我的理解是,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强不强,素质高于否固然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因素,但重要的还在于对生活深刻感受的悉心培植。也就是说,你对生活感受越深,新闻敏感才能迸发越快,新闻敏感才显得越准,新闻敏感的平台才能越大。  …  相似文献   

12.
尹栋 《军事记者》2005,(5):65-65
作为基层部队一名通讯员,一谈起新闻,大家往往想到突发性或重大典型的新闻,诚然写此类新闻获奖的概率较大,但这并不是每个基层通讯员都能遇到或参与的。对于常年扎根基层的通讯员而言,好新闻更多的是来自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来自你我身边熟知熟闻的人和事。作为新闻报道爱好,我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宣传已七八年了,但每年都至少一篇新闻稿件被评为“优质稿件”或在省以上新闻单位获奖,而每件获奖作品题材都不是“重大典型”,更沾不上“突发性”事件的光。这些年来,我最深的感受是,好新闻尽在平凡之中,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去采访,去思考,去谋篇。  相似文献   

13.
早上6点半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7点钟听上海台的新闻,是许许多多市民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反映了人们对天下事、国家事的关心。最近发现,在本声的新闻节目与报刊文选节目之间,常夹有几分钟的广告。而这种现象在中央台早新闻之后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新闻就是新闻,总共只有半小时的早新闻时间里夹点广告,至少是一种“揩油”行为,浪费了众人珍贵的“黄金时间”。这种“揩油”,短的一分钟,长的二三分钟不等。如果平均每天以2分钟计算,一年就有730分钟,就是使听众少听了12小时的新闻。在战争年代,部队里把伙食的节余叫做“伙食尾子”,而新闻不可能有“新闻尾子”。世界、全国、本市,每天发生的大事很多很多 正  相似文献   

14.
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一位仅有三年军龄的新闻干事,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240多篇,所带领的报道组连续三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那14本烫着金字的获奖证书和一枚三等功奖章是对他情注警营、辛勤笔耕的最好诠释。他,就是武警8684部队正连职新闻干事陈举。1994年7月,陈举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怀着对警营生活的向往,他放弃了河南日报社、洛阳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的就业机会,特招入伍来到某部。经过短短六个月的“新兵”集训生活之后,他被任命为某部新闻干事。虽然对于他这个当时已在中央、省级报刊电…  相似文献   

15.
一、内参有公开报道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内参工作是报纸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部队的新闻工作者,大家都十分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新闻稿件,以反映部队各方面的工作成绩以及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貌。然而一些同志并不知道,报纸工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部队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情况及时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总部领导和机关的同志反映,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承担这项任务的就是内部参考这种刊物,简称’咱参”。如果把报纸“宣传群众”的作用比作喉舌,那么报纸“了解群众”的作用就如同耳目。由于新闻单位与人民群众、各行…  相似文献   

16.
发现新闻取决于通讯员对新闻的敏感度。新闻敏感度是通讯员政治水平、生活阅历、业务能力的集中、综合表现。斯大林在《论工人通讯员》一文中指出:“通讯员在自己的工作进程中学习,并锻炼出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的敏感,没有这种敏感,通讯员就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那么,通讯员怎样才能锻炼出较高的新闻敏感度呢?  相似文献   

17.
秦超 《军事记者》2005,(11):56-56
作为一名作战部队的新闻干事.不可能像各大新闻单位的记那样,有机会参与各种影响全国全军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平时接触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工作、训练、生活小事。如何从日常工作中发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把部队的工作报道出来,把广大官兵的精神风貌反映出去,是摆在我们各级新闻干事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军事新闻传播样式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对基层部队通讯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通讯员,不光要写好新闻稿件,还要熟悉、了解本单位的各种情况,掌握各项工作的特点和进程,经常与军内外各种媒体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向媒体反馈本单位所发现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9.
吴苾雯 《新闻知识》2000,(12):14-15
在中国,新闻界恐怕是女性较为集中的行业之一。而在有些新闻单位.在采访一线跑动的女记者的人数甚至超过了男记者。在新闻这个领域.女人似乎如鱼得水,她们从容自如,不让须眉.越来越显示出在这个行业中的优势。女记者的职业优势来自于她们的敏感和冲动。女人似乎天生就是敏感的,她们敏感于一声叹息,一串笑声,一个故事,一个情节.一段经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新闻事件都容易在她们心里掀起波澜,引起心灵的震动。这种敏感的特质使女记者更具有捕捉新闻的观察力和对新闻的感受力.她们会在看似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在看似普通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新闻要讲究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分两种,一种是指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实的真实报道,也就是所谓的对生活真实的反映;还有一种是真实把握生活本质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报道,也就是所谓的对本质真实的反映。长期以来,一些新闻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实践者认为,生活的真实要比本质的真实低一个档次,生活的真实而不是本质的真实往往是新闻报道失实的重要原因。其实,这种认识存在着较大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