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文明书局创办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设在上海南京路,后迁至河南路,与商务印书馆邻近。创办人俞复(仲还),廉惠卿(即廉泉,号南湖居士)与丁宝书。书局以出版新式教科书而闻名学界,后制作铜版,印刷了许多精美的画册碑帖,十分行销,远及日本和南洋群岛等地。  相似文献   

2.
北洋官报局盗版与晚清版权律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2年,明书局在建立之初就以编译出版新学教科书而名,由于当时清政府还没有版权立法保护,图书盗版现象比较严重,明书局总办廉泉为了杜绝本局印书被盗印,便上书清朝学部和北洋大臣请求版权保护,管学大臣张百熙批示,同意对明忆上局印书审定后加盖图章,予以版权保护,北洋大臣袁世凯也表示,愿意保护明书局印书的版权,但是,封建势力强大的北洋官报局,以北洋政府为靠山,公然盗印明书局印书,廉泉上书维权,并多方交涉,要求学部和北洋政府出面查禁盗版,北洋官报局不仅矢口否认自己的盗版行为,还反咬一口,说明书局印书有维新“谬妄”倾向。袁世凯更是出尔反尔,偏袒官报局盗版,并要商部及学部撤销明书局的版权,明书局据理力争,进而上书商部说明情由,并请求制定版权律,有效保护版权,商部对此表示赞同,于1904年拟订了中国近代最实际发的版权律草案,因此可以说,明书局廉泉上书是清末版权实施立法保护的一个最重要而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与大陆相比,台湾儿童图书馆学理论专著出现较早,也较丰富。早在1964年,台湾中正书局即出版了前中央图书馆馆长王振鹄编译的《小学图书馆》;1969年台湾书店又出版王专著《儿童图书馆》;1981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出版林美和教授《小学图书馆的管理与利用》;1983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郑雪玫《儿童图书馆理论、实务》;1987年,又出版《资讯时代的儿童图书馆》;1989年,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文学传播的先锋,北新书局出版了130余位著作人的作品,大大丰富了新文学的园地。周氏兄弟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与其内容的丰厚密切相关,而且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情书一束》的畅销则是作家有意炒作的结果,但终于只是“没有前途的畅销书”。北新书局出版诗集主要是源于自身的出版理想,因此,虽未能获得经济利益,却获得了文化象征资本。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人与出版商之间既是天然的盟友又是带有对抗性的联盟,鲁迅与北新书局的恩怨可以视作典型实例。多年来对于双方关系的解说多半停留在鲁迅支持北新书局与"鲁迅被剥削"这一层面上而无视北新书局的出版实绩。北新书局在为鲁迅提供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的同时又实现了鲁迅的出版理想。双方的合作与纠纷提供了现代文人与出版商之间的法律、道德与情感范式。  相似文献   

6.
郭平兴 《九江师专学报》2007,26(1):46-48,54
近代早期(1840—1919),对湖南出版事业来说,是一个快速发展和转折的时期。先是湖南书局的创办,接着思贤书局一跃而起成为清末我国著名的雕版印刷书局:无论是官办的书局、民办官助的绅办书局,还是坊刻,私刻,都出版了大量书籍,而且刻书质量精致。毫无疑问,刻工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本文试着通过对近代早期湖南刻工与技工考查,探讨近代湖南印刷技术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1):104-111
清末新教育运动实施中教科书极其匮乏,清政府成立学部编译图书局等部编机构,拟订编审制规章,同时更鼓励民间及个体共襄其事。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会文学社等一批民营出版机构参与教科书的编辑及出版,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教科书,从而在教科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推动近代教育发展的同时,促进了近代社会思想启蒙及观念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近代《申报》上所刊登的小说广告为线索,着重论述了近代书局对小说书籍的促销。小说书籍出版的兴盛,一方面使近代小说创作和出版呈现出日渐繁荣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使出版正版小说的书局之间,出版正版小说和翻印盗版小说的书局之间,在小说销售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各书局除了在报刊杂志上为其新出版的小说书籍刊登广告之外,另外采取降价出售、季节性打折、购书赠彩、买书赠书、分期付款、免费赠阅等多种促销手段,来达到吸引读者,扩大销售,以获得更多利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鉴于财政困难,建国初新政权并未对私营书局采取严密控制,私营文学出版一度出现复苏景象。遗憾的是,由于政策约束、人才流失、稿源困难及读者阅读趣味的转移,私营书局逐渐陷入经营困境,迫使“社会主义改造”提前进行。1956年后,私营书局彻底退出文学出版。“旧知识分子”也丧失了独立出版资源。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出版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湮没不彰的出版机构、人物、期刊、事件得以凸显,譬如在通俗文学出版用力甚深的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等出版机构,积极介入出版实践的邵洵美、沈知方、包天笑等出版人,由张爱玲热引起的沦陷时期文学出版等,近年来都有较大的学术突破。但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孤岛"出版,却相对显得比较冷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具体来说,目前的"孤岛"出版史研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