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想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5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  相似文献   

2.
宫刑是汉朝承袭秦朝旧制,除大辟(死刑)之外,最惨无人道、侮辱人格的刑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最下腐刑,极矣!”腐刑即宫刑(一种破坏男子或女子生殖的刑罚)。司马迁遭受宫刑是因“李陵之祸”引起的。天汉二年五月(公元前99)五月,汉武帝令李陵、李广利率骑兵出击匈奴,结果李陵深陷重围,兵败投降。汉武帝召问群臣,司马迁委婉地陈述了看法:李陵投降很可能是权宜之计,即便是真降,也是出于不得已。他的观点使汉武帝大为不悦。其实,汉武帝对司马迁欲加之罪已非一日,“李陵之祸”只不过是促使矛盾总爆发的导火索而已…  相似文献   

3.
李陵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李广的长孙,年青时任过侍中建章监,因“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而闻名。汉武帝认为有其祖父李广的品格和才气,命他率领八百骑兵攻击匈奴,后被提拔为骑都尉,领兵增至五千。天汉二年,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出击匈奴失败,之后投降匈奴,于是,便成为千古罪人,民族败类。然而,认真研究当时的史料,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对李陵的认识,有许多地方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4.
九牛一毛     
西汉的大将军李陵,奉汉武帝的命令,率领军队去攻打匈奴,因为兵力不足而战败投降。汉武帝听到这件事非常生气,其他的大臣们也纷纷指责李陵的不忠。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打抱不平,他仗义直言:“李陵将军孤军作战,每一次出兵攻打敌方都有很好的成绩。而这一次,他一直没有得到李广利(担任正面主攻任务的将军)的协助。五千步兵虽然被八万匈奴兵团团围住,但仍然冒死抵抗,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史记》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们不但知道这部史书,还知道司马迁是在受了宫刑后忍辱把它写完的,更知道其受刑是因为替李陵辩解,说他暗射贰师将军李广利见死不救,因而惹怒了汉武帝刘彻。但是,司马迁是汉武帝的近臣,也是深得汉武帝的赏识的。刘彻的巡游、封禅、制定历法等活动,他都是参与者。其父司马谈写史书,是奉旨而为,事未竟而嘱托子继其业,若皇帝不同意,是不会授司马迁太史令这样的官职的。且接父手续写《史记》,用司马迁自己的话说,也是“以求亲媚于主上”。李陵降番,刘彻固然震怒,但绝对不至于因为他替李陵说了几句辩解的话就施…  相似文献   

6.
漫谈事业心谈到事业心,就想起我国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二三十岁袭父职为史官,四年后开始撰写《史记》,历七年而仅成其半。时逢汉将李陵在与匈奴作战时,寡不敌众,被俘投降。司马迁为其申辯,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腐刑。意想不到的奇耻大辱及随之而来的耻笑谤议,一度使他痛不欲生。然而他终于沒有轻生。在“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  相似文献   

7.
面对困境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三十岁左右就在朝廷任侍卫官“郎中”,后来继承父职,着手写作《史记》。由于他为与匈奴作战时战败被俘投降的将领李陵说情,被汉武帝判了腐刑。这种刑罚很残酷,是对人格的极大侮辱。他本想死了算了,可想到还没有完成的写史书大业,于是顽强地活下来,更加勤奋地写作,终于完成了辉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以坚不可摧的生命力量完成了光耀千古的《史记》的撰述,换取了死而不朽的价值。18集电视剧《司马迁》,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进行艺术处理和人物塑造,异常充分地揭示了司马迁伟大的悲剧人物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迁》剧的不足在于:一是坚持历史真实创作原则的缺陷;二是理解和处理司马迁与汉武帝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三是杜周的戏多,李陵的戏少,写李陵才能有助于司马迁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理解司马迁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遭遇李陵事件,因其直言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触怒了汉武帝,被认为是在为李陵辩护,以忤上之罪下狱,因无钱赎罪,最终被处以宫刑。在  相似文献   

10.
“李陵之祸”在司马迁的一生中是件关键性的大事。这件事既影响了他的生活、思想和仕途,又影响到他的《史记》的写作。因此,无论是研究司马迁的生活道路,还是著述道路,都不能忽视它。本文打算分析一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其中涉及到司马迁与汉武帝的关系问题,也略加阐述,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正>1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的秋天,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京都长安城内。秋风萧瑟,草木枯槁,寒意袭人。未央宫内,空气格外凝重。汉武帝在大发雷霆,大臣们随声附和。事情起因于李陵——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孙子。这年夏天,汉武帝派宠姬李夫人之兄、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去攻打匈奴,想让他立功封侯,同时又命李陵担任他的后勤指挥官,但是为高傲的李陵所拒绝。  相似文献   

12.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九十九年),司马迁四十七岁,春秋正盛,一场血腥之灾从天而降。原因很简单,司马迁为孤军作战兵败匈奴的李陵辩白,激怒了圣威,再加小人杜周的谗言,诽谤,汉武帝一怒之下,将司马迁判为“诬罔罪”——也就是杀头之罪。  相似文献   

13.
《李陵变文》今藏北京图书馆,原题目残失,后据故事拟补,只存此一本。另与李陵故事有关的,是今藏巴黎图书馆的P.3595号《苏武李陵执别调》,此二篇均收入《敦煌变文集》。王国维先生在《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中,提到江右某氏藏敦煌遗书中的李陵降虏的七字唱本韵文,今已散失不可得。现仅就《李陵变文》作一点探讨。一、文史典籍中的李陵事件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出军三万余人,由贰师将军李广利统率,在天山东麓与匈奴右贤王战斗,双方各有胜败。李陵率五千步卒由居延北进,被匈奴主力部队包围,后援不到,李陵被困投降了匈奴。李陵的全家也因此被杀。  相似文献   

14.
病蚌成珠     
司马迁只是帮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惹火了汉武帝,被处以官刑。司马迁的惨叫从历史幽暗的隧道呼啸而来,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剧痛撕裂蒋他的心,他痛啊——光耀千秋的巨著《史记》便在他无边的疼痛中结晶而出。  相似文献   

15.
“李陵之祸”和《史记》的创作是司马迁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且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李陵之祸”不仅坚定了司马迁述的志向,改变了他最初的创作动机,而且影响了《史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此外,“李陵之祸”对于司马迁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陵之祸在修史主旨、修史决心、抒情性、选材、风格等方面对《史记》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李陵之祸是司马迁的不幸,却使《史记》成为不朽巨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汉将李陵投降匈奴之原因所在,论述李陵之投降,乃汉武帝混淆是非,蓄意谋害使然,投降伊始,实属假降,是人在“胡”营心在汉;并以此证明司马迁对李陵的判断是正确的、;历史加在司马迁头上的“为李陵在对敌斗争中的变节投降行为作辩护”的罪名,亦应予以洗刷。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一位堪称巨擘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六经之后,惟有此作”的巨著--《史记》,沾溉后人,泽流无极。可是,司马迁在创作《史记》的过程中,曾因“李陵之祸”蒙受宫刑,终身垢耻。这“李陵之祸”,到底是司马迁咎由自取,还是无辜被刑?弄清这个问题,将有  相似文献   

19.
最近,王俊清同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观其文章,想见人德》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谈到了司马迁所遭的“李陵之祸”.王俊清同志说:“司马迁因李陵事件遭祸受刑,这是历史上一件冤狱.”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这是因为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是有其原因和理由的”.司马迁“与李陵俱官‘侍中’”,“对李陵之为人还是深有了解的”,李陵“‘事亲孝,与士  相似文献   

20.
蚌病成珠     
司马迁只是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惹恼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司马迁的惨叫声从历史幽暗的隧道尽头呼啸而来,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剧痛撕裂着他的心,他痛啊!他就在那无边的疼痛中写出了光耀千秋的巨著——《史记》。病痛是人的生理反映,它让人与世界保持一种对峙的状态,艺术创作往往就是病中吟,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