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她生于美国,属于世界。她生前见到了她的理想在几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人口中取得了胜利。她确信全人类必将战胜进步的一切敌人,并将从中国的解放斗争中受到鼓舞。史沫特莱通过热情教育与宣传,同时又通过身教和艰苦的努力,吸引过许多人参加革命。三十年代初,我作为一个青年医生初到上海,她给我巨大的影响。她象火花一样激励着以路易·艾  相似文献   

2.
安娥是中国女作家,写过许多家喻户晓的歌词,如《渔光曲》、《卖报歌》等;史沫特莱是美国女作家,1928年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华,1938年活跃于中国红十字部队,任《曼彻斯特卫报》特别通讯员,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前往延安,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史沫特莱是美国进步女记者和作家。1929年她以法兰克福报特派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2年之久,期间撰写了大量的文字,向世界介绍当时的中国。她留下了5本关于中国的著作,其中《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是她生命最后几年的倾心力作。本文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关史沫特莱收集的朱德史料着手,探讨史沫特莱执意写作朱德传记的缘起,以及她为写作该书收集素材的艰辛过程;并通过细致比对她收集的朱德史料与《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中的相关内容,揭示了馆藏的史沫特莱收集的朱德史料就是其写作《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的素材来源。它们既反映了史沫特莱严谨求实的创作态度,也是研究朱德其人乃至中国革命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4.
在中外新闻史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鲜为人知的谜:1939年深冬,美国著名记者、进步作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史沫特莱女士,千里迢迢专程由上海到偏僻的河南泌阳县采访。当时,她为啥要到泌阳采访?采访了哪些内容?她的泌阳之行在当时引起了哪些反响!?为解开这一连串的“谜”,笔者走访了至今仍健在的89岁高龄的原国民党政府的泌阳县县长陈浴春,和当年协助史沫特莱女士采访的《泌阳民报》编辑、记者焦园甫,以及当时的地方知名人士,国民党县党部的干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来华采访的著名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50年前,西方右翼人士曾认为她是国际间谋,但苦于无证据而无法给她定罪。近年来,某些西方学者重提史沫特莱的间谋问题,使这个历史悬案更加复杂。本文探讨这些问题,并对史沫特莱的传奇经历和复杂性格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超 《新闻世界》2013,(7):237-238
【摘要】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新闻战士。本文主要以史沫特莱在中国的主要新闻著作为线索,以此来探讨史沫特莱及其新闻实践活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展开对她的新闻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史沫特莱档案说起外国记者与红色中国的历史,史沫特莱是个绕不开的名字。她与另两位记者——斯诺、斯特朗共同被誉为"三S",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前身"三S研究会"即是由此而缘起。史沫特莱的藏品是由她的遗嘱执行人于1974年捐赠给其母校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2012年春夏之交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这里收集到了不少珍贵档案:史沫特莱的《中国在反击》原稿,对朱德、彭德怀等人的采访记录,史沫特莱与宋美龄的书信,以及史沫特莱拍摄的大量八路军与新  相似文献   

8.
象白求恩、斯诺、斯特朗一样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名字 ,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 192 9年初 ,史沫特莱作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 ,从苏联进入中国 ,开始她报道和参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的历程。她曾协助宋庆龄成立中国人权保障同盟 ,为国外报刊介绍苏区革命斗争的情况 ,在现场报道西安事变 ,去延安采访朱德总司令并写出不朽杰作《伟大的道路 :朱德的生平和时代》。她的《中国的战歌》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战地通讯。1933年初 ,史沫特莱因身体原因赴苏联休养 ,同时在那里写作《中国红军在前进》一书 ,之后前往美国 ,于 1934年 10…  相似文献   

9.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1 885— 1 970 )是美国著名进步记者和作家 ,也是中国人民诚挚的朋友。她一生追求进步 ,坚持真理 ,以犀利的笔为武器 ,始终不渝地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 ,尤其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成就。她的一生 ,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巨大贡献。1 885年 ,斯特朗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个有教养的家庭。在父母的影响下 ,她自幼刻苦学习 ,年仅 2 2岁 ,就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她早年在美国投身进步活动 :积极参加反对美国加入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运动 ;参…  相似文献   

10.
吕梅 《湖北档案》2005,(7):47-47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是美国知名作家和新闻记者,也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她生前经常说:“我一直忘不了我不是一个中国人。”是的,史沫特莱虽然是个美国人,但她是属于中国的。她亲自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解放斗争,并且用她生动的笔触向全世界介绍了英雄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史诗般的业迹。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党的需要.随时准备牺牲.即使到了悬崖绝壁.要跳.就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杨刚杨刚(1905-1957),湖北沔阳人,1928年因学业优秀被保荐免试进入北平燕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杨刚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结识了美国进步女作家史沫特莱。1936年10月担任《大众知识》半月刊的编辑.宣传抗敌救亡。1939年9月受萧乾之邀到  相似文献   

12.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28年来华后开始从事中国题材的写作.作为支持中国红色革命的驻华外国记者,史沫特莱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文学意义.从文学角度来研究"政治人物",显然并不讨巧.刘小莉的《史沫特莱与中国左翼文化》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史沫特莱的专著.该书以史沫特莱的中国写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史沫特莱写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尽考察,不仅厘清了史沫特莱书写中国、中国人的阶段性特点,而且阐述了史沫特莱在中、美左翼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历程及其作品的复杂风貌.  相似文献   

13.
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一书所展示的历史画卷是朱德同志一生走过的革命道路。作者曾经说过:“我一直忘掉了我不是一个中国人”,她是充满了对中国革命的同情与热爱来写这本书的,一直到她逝世前的最后一天,还在校正这本著作。朱德同志出身在朴实勤劳的农民家庭,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朱德同志的道路有如他所  相似文献   

14.
了解中共党史的人一定知道史沫特莱,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对鲁迅先生略知一二的人,也一定知道史沫特莱。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就是这样一位把自己的一生和中国大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美国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她说:“我到过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就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不知是什么缘故,在那里,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事实的确如此,史沫特莱的一生是和中国结缘的一生,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位在中国灾难深重时,真诚地帮助过自己的杰出女性。  相似文献   

15.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拥有一种高超的写作技巧,她不仅用于报道,而且用于说服。在动荡的二十、三十和四十年代,她使用她的打字机,满腔热情地致力于维护社会正义,还特别关切妇女解放,节制生育,对伤病者的悉心照顾,关心印度的独立,关心中国的革命。按《史沫特莱传》的作者两位麦克金诺的说法,她是一个“辩护记者”。传记的记述,雄辩地证  相似文献   

16.
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892—1950),是中国人民真诚友好的朋友,她在中国革命的艰难时期,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辞劳苦、不怕风险、奔走呼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写过许多支持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作品,其中的《记鲁迅》,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仍然闪耀着名作的光辉。重读这篇以真情和生命的意义写成的新闻特写,再次受益匪浅。 史沫特莱对鲁迅的记怀,是遵循着非常客观的规律,即从不认识、毫无所知到认识并被吸引、最后相知甚深并肩战斗成为战友的过程,使人们随着她的思路不知不觉间也就由浅入深地了解了鲁迅。这是一种不是手法的手法,当然也是最高超的手法,因为毫无刻意雕琢的痕迹,它的作用只能是让读者感到真实。 全文可说是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  相似文献   

18.
书评琐语     
评析廖盖隆《评史沫特莱著〈伟大的道路〉》(《读书》1979年5期) 《评史沫特莱著〈伟大的道路〉》是一篇以介绍原书内容为主的书评。史沫特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1937年到达延安,1941年回到美国。她用几年时间,采访了朱德同志,回国后仍然从报章、广播中了解朱德的情况,将朱德从出生到1946年12月1日止60岁的生平,写成《伟大的道路》一书。评论着重介绍了《伟大的道路》的重要内容,介绍时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抽出主要情节,再现朱德的伟大品格与不朽功  相似文献   

19.
周立波,字凤翔,又名奉悟。湖南益阳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早年在上海劳动大学读过书,1934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作为战地记者走遍华北前线。著有《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著作。本文作者系周立波孙女,她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勾勒了周立波为史沫特莱、卡尔逊等国际友人做翻译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20.
熏陶教诲长铭感──回忆在朱德身边当秘书陈友群(五)史沫特莱的遗愿1950年下半年的一天,外事系统给总司令送来一份有关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美国女作家艾·史沫特莱遗嘱的材料。史沫特莱是《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的作者,不幸患胃癌于1950年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