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儿入幼儿园了。她很快地适应了那里,每天积极地要求去,她说她的老师喜欢她。“老师怎样喜欢你?”“老师发给我一朵小红花。你看,贴在我衣服上呢!”女儿欣喜地说。第二天我又问:“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叫到她身边看她弹琴,我最喜欢看老师弹琴。”女儿模仿着弹琴的动作说。”第三天我问她:“今天老师喜欢你了吗?”“喜欢。老师把我画的画拿给小朋友们看。”无论哪一天问女儿,女儿都能说出老师喜欢的理由,我为女儿被老师喜欢而高兴。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女儿情绪低落,撅着嘴不愿上幼儿园。我问她怎么了,她说…  相似文献   

2.
开完早饭,我正忙着收拾,我班的茜茜小朋友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毛毛踩我脚了!”由于我手里正忙着干活,便随口问了句:“他向你道歉了吗?”茜茜说:“说了。”我说:“哦!那不就行了,回位坐吧。”于是我接着干活。等我忙完,发现茜茜仍坐在小椅子上,无精打采,一脸的不高兴。于是我走到她跟前,轻声问道:“你怎么了?”她没理我,连头也没抬。我想,她大概还在为刚才那件事而生气。于是我问她:“茜茜,你是不是还在为小朋友踩了你的脚而生气呢?他不是已经向你道歉了吗?”茜茜抬起头,两眼泪汪汪地说:“老师,你还没问我的脚疼不疼呢,毛毛道歉后还说我是个…  相似文献   

3.
一 暑假的一天,郑莱莱强拉硬拽地要我陪她看电影.我最不喜欢和郑莱莱一起看电影了,因为她简直就是一本人形的《十万个为什么》. “茜茜!为什么那个人要梳那样的头发?看起来一点都不好看!” “茜茜!她为什么要跑?她可以报警啊!” “茜茜!为什么他在镜子后面还能看到对方?” “茜茜!为什么他子弹都打不光?” “茜茜……” 所以坦白地说,我试图和她一起安静地欣赏电影已不下十次,基本上每次看过之后我都没记住演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冯凯 《班主任》2024,(1):40-41
<正>“丁零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是茜茜妈妈打来的。我接通电话后,刚要开口就被她愤怒的女高音压住了:“冯老师,你什么意思?哪有你这样做班主任的?我看你是在挑拨我们母女的关系!”我一头雾水,耐心地询问道:“茜茜妈妈,我没听懂您说的话,能具体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什么事?女儿说了‘妈妈总骂她,老师总夸她’,哪有你这样拆台的?!”她怒不可遏。  相似文献   

5.
下午离园之前,我班有10分钟“快乐小天地”时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现自己。那天,当我问孩子们谁第一个为大家表演时,一向胆小、内向的茜茜慢慢地举起了手。我问她要给小朋友表演什么节目。她轻声说:“讲故事。”当大家静下来准备听故事时,茜茜却紧张了,几次开口,故事的题目都没讲清楚。孩子们一阵哄笑,茜茜低下了头,更不敢开口了。见此情景,  相似文献   

6.
茜茜是个初中二年级的女生,新学期开始以后,便辍学在家不再上学了。白天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她看电视、听音乐,偶尔做几道习题,一天很快过去了,作业只做了一点点,晚上面对父母的询问,她无喜无忧,一脸的茫然。茜茜的母亲让我为她提供咨询,但是却让我先与她通话,看她愿意不愿意。我按着茜茜母亲给的电话,与茜茜开始了对话。我对茜茜说明了来意,茜茜哈哈地笑起来,然后说:“我给你六个字,‘我不愿意咨询’。”“你不去上学心里着急吗?”“我不着急,我妈着急。”“你心疼你妈吗?”“觉得她怪可笑的,不过也有一点可怜。”“你为…  相似文献   

7.
谈亦文老师是1987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来园4年,她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进行了有成效的和创造性的工作。谈老师原本不喜欢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孩子。她到我园的第一年带一个大班时,遇到了十分难教的幼儿,为此,她曾感到棘手,曾哭过,后悔不该到幼儿园来“受罪”。在她经历苦恼的日子里,园里领导和同志们给予她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第二年,我们安排她从小班开始教起。毕竟是大学毕业生,她有着较扎  相似文献   

8.
童言稚语     
梁芷晨 《福建教育》2011,(7):110-111
蓓蓓两岁时,还不到入团年龄,却很喜欢到家附近的幼儿园玩.并在门口大声叫:“老师,开门!”门口的老师问她:“宝宝多大了?”,卜家伙大声地回答:“两周一了!”老师笑笑:“宝宝还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哦,不过可以进来玩会儿。”进了园,又来一老师问:“宝宝多大了?”小家伙想了一会儿说:“我三岁了!”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眼睛     
放学后,班里还有3个孩子,我一边清点收到的照片钱,一边对肖肖说:“肖肖,你不要叫妈妈交照片钱了,我替你交了。”我的话刚说完,只见红红小朋友的脸立即沉了下来,她跑去和茜茜小声嘀咕了几句。很快,茜茜走了过来,很不解地问我:“老师,你为什么要替肖肖交照片钱呢?”我一  相似文献   

10.
常宇 《学前教育》2011,(10):33-34
静静和茜茜在班里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在站队、做游戏、喝水休息等环节常常看到她们在一起,总是有说有笑相处很融洽。当静静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茜茜总会出现在她身边帮助她。如果她们当中一个先到幼儿园,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在另一个来园时出来迎接,然后一起走进教室。因此她们两个在老师眼里是一对非常友好,懂得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1.
选择     
李昱蕾是小一班新入园的小朋友。她留着非常独特的发型,脑门上有一撮头发,大眼睛,圆圆的脸。看上去非常可爱。但每天入园时,她总哭闹不止,天天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就是不愿让屁股挨座位,真是让她伤透了脑筋。这天早上,我发现她闹得不是那么厉害,就借机会问她:“你喜欢那个靠窗的位子,还是喜欢离老师近的这个位子?”抽泣中,她抬起了头说:“干什么?”“好让我每天都能看见你呀。”她想了想,选择了靠近老师的位子,我答应了她。她欣许地点了点头,来到她自己选择的位子上坐了下来。打那以后,我每天见到的是一张笑眯眯的脸。教育幼儿不能单靠苦口…  相似文献   

12.
刘学军 《福建教育》2011,(11):62-63
茜茜是个聪明可爱、胆小内向的小女孩儿,她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入园后,对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一度处于被动状态。对每个环节都有不短的适应过程,时不时还哭闹着不愿入园,于是,我通过一些小策略,来帮助茜茜快点适应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3.
红舞鞋     
屠燕 《早期教育》2000,(11):15-15
茜茜和星星是邻居,又同在幼儿园一个班里,她们每天一块儿上幼儿园,一块儿回家,好得一天都不分开。 快过“六一”节了,老师挑选了四名小朋友表演舞蹈《黄鹂鸟》。星星被选上了,茜茜真为好朋友高兴,她对星星说:“你真了不起,可以表演黄鹂鸟,多神气呀!”星星说:“茜茜,其实你跳得也很好呀,这样吧,我每大都把学到的新动作教给你,好吗?”“好呀好呀。”茜茜高兴  相似文献   

14.
吃点心了。今天的点心是我园自制的小馒头。我提着点心桶正准备分发,小俐大声问道:“老师,今天吃什么呀?”“馒头。”我答道。小俐撅着嘴说:“我不吃,我最不喜欢吃馒头了。”(每次吃馒头,小俐都不吃,不管我怎么劝,她是连尝都不尝。)小俐的话音刚落,又有几个声音响起来:“我也不吃。”  相似文献   

15.
一 我叫沈茜茜,她叫郑莱莱,我们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初中女生,但我们却是最要好的闺蜜! 这天放学,我用力在郑莱莱肩膀上拍了一下:“公主殿下,你真有一套!” 郑莱莱揉着肩膀,苦笑着说:“茜茜,好疼啊,你下次感谢我的时候,能不能不要采取拍肩膀的方式?” “没问题!”我在她另一个肩膀上又拍了一下,马上意识到自己又犯错了,连忙转移话题:“你是怎么把欧阳老师没收我的游戏机要回来的?”  相似文献   

16.
上网聊天,走进的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让你看不见、猜不透。而我喜欢和幼儿园的孩子们聊天,因为孩子们的童言趣语、奇特幻想能带你真正走进一个童心世界。日常生活中我常寻找机会和孩子们聊天,有时集体聊,有时个别聊,有时带着目的,有时随机自由地聊。跟孩子聊天,我感觉自己更像他们的妈妈,孩子们的大朋友。和孩子们聊一聊还常带给我惊喜的发现和意外的收获。   中班的茜茜 (系化名 )小朋友参加了幼儿园的表演队,那天我跟她聊:“茜茜表演得最好,是吗 ?”茜茜说:“不是的,是你的孩子跳得最好。”我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  相似文献   

17.
我女儿佩佩,5周岁,在幼儿园大班,平时喜欢学习,特别喜欢认字、背诗、算数。有一次我从幼儿园接她回家,一路上她都在嘟嘟囔囔地背东西:“瓷器唐瓷器,牛羊山喂羊,爸妈不生气,里外要看好。”仔细一听,这既不是诗也不是儿歌。回到家里,我按我所听到的写到纸上,问她是不是背这些字。她一看就急了说:“我是背老师教的字,不是跟你这样写的。”第二天我去送她入园,到教室里看了看,原来黑板上写着这样几  相似文献   

18.
丁涵是新来我班的小朋友。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这个四岁多的孩子说话吐字清楚,思维能力较强,各方面都不错。一天,我问她:“丁涵,你长大了干什么?”她说:“挣钱呗!”我说:“你当老师吧,好不好?”她连忙说:“我不当老师,我长得这么黑能当老师吗?小朋友也不会喜欢我的呀!”说到这里,她脸上的表情一下子由刚才的喜悦变得不高兴起来。我觉察到这是触到她的“痛处”了。这么小的孩子就为长得黑而背上包袱,心灵上承受压力,实在令人痛心。我亲切地对她说:“谁说你长得黑?”她说:“我老姨他们都说。”我说:“你跟他们说,黑有什么不好,你爸爸妈妈喜欢,老师喜欢,小朋  相似文献   

19.
《少先队小干部》2010,(6):26-27
美琪姐姐:我的班主任王老师教我们语文,讲课特棒,课堂上经常笑声不断。越是这样。我越担心她不喜欢我。我该怎样才能让我喜欢的老师也喜欢我呢?让老师喜欢,有没有“法宝”呢?  相似文献   

20.
胡怡 《幼儿教育》2003,(2):23-23
这学期我园使用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这套教材,我发现这套教材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为幼儿参与和生成新的课程留下足够的空间。例如,在“惊奇一线”这个课程单元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寻找生活中的线,从发现“线”无处不在且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到抽象的“线条”概念的掌握,该课程单元满足了孩子们参与、求知和发展的需要,为孩子们生成新的经验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神奇传话筒”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用电话线和外婆联系,也可以走路去看外婆。活动结束后,我问:“你们为什么要去看外婆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我喜欢外婆!”莹莹说:“老师也喜欢我,因为她暑假到我家来看我。”活动室一下子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也到我家来的,她也喜欢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呀?”我灵机一动说:“我记不清你们家怎么走了。怎么办呢?”莹莹小朋友说:“老师,我来画一张从幼儿园到我家的线路图,你就能找到我家了。”我进一步引导他们:“你们想不想请其他小朋友也到你们家做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