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医学研究型论文题名中常见的三要素应用不当进行分析,指出缺要素、要素修饰不足和修饰过度是医学论文题名中三要素应用不当常见原因.为使题名做到明确,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章"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清楚地说明论文的中心思想.帮助作者及时准确地修改文题,使其准确地反映文章的特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命题中“面向”一词宜符合语法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中,“面向”一词是动词,不是介词,它可以跟普通名词连用构成动宾词组,在句子或文题中充当动宾结构,复合结构和偏正结构;而“面向21世纪”中的21世纪是时间名词,在句子或文题中充当状语,状语之前加动词是不合语法的说法,是命题中的形式主义,应当避免。  相似文献   

3.
卫生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在撰写医学论文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医学论文,从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都是离不开卫生统计学,即使画个表格也需要严格按照卫生统计学的要求来设计。因此,要想写出一篇有价值的医学论文,首先就要对卫生统计学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撰写真正具有科学性的、高品质的医学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题目往往是文眼,是阅读文章的关键。一堂好课,导入也往往是课眼,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握好文题,用心打磨好导课的艺术,往往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医学论文文题的常见问题与修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一个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论文的生命力.在医学信息大量而迅速产生的今天,医务工作者总是希望用最经济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信息,他们在浏览期刊时,首先从目录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所以,文题是决定读者是否阅读全文的依据.而编辑在筛选、修改稿件时,最先读到的也是文题.文题要求让读者通过阅读题名,正确地把握文中论述的主题,即表述论文主要研究的客体、重要结论及其所用的特殊方法.如何让读者通过阅读题名,正确了解作者的研究主题及重要的方法或结论,是作者和编辑共同关心的问题[1].  相似文献   

6.
黄卫锋 《科教文汇》2009,(5):105-105
常言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可以让读者通过它来窥见文章的“灵魂”或“写作技巧”,能够让阅卷老师在匆匆一瞥中垂青于你。既然文题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拟定文题的时候,就应当多动脑筋,探索拟题技巧,力争拟出高质量的作文标题,让我们作文的眼睛闪亮、夺目!那么,怎样才能让高考作文标题更亮丽?笔者对历年高考的满分作文进行研究后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医学论文的作者写好医学论文的讨论部分,我们开展了对国外权威医学期刊论著讨论部分分层情况的调查,结果,即使是国外权威医学期刊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四种刊物中仅有一种刊物(BMJ)的讨论常见有分层,与方法、结果部分相适应,每一小层所占版面较小(平均0.34页),而另外三种只有方法分层或只有方法和结果分层而讨论基本不分层,以至于讨论部分各段落堆积(每层1页以上),影响了阅读和利用效率。这也是国内医学论文的现状。从我们记录的讨论常见层次标题来看,医学论文的讨论可以归为几类,这与国内外医学编辑界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基于这个重要前提,我们认为,将医学论文的讨论结构化是可能的,但是要做到这一步,尚需要医学界专家和医学编辑对讨论部分要素的共同认定。  相似文献   

8.
重视统计方法的正确运用 提高医学论文的科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论文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决定一篇文章可用与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文稿只有在取材合理,方法科学,结果可信的基础上才能谈及科学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也才能评判其价值。本文针对医学论文在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存在的如论据不足、论证不符合逻辑、数据统计方法应用不恰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文稿的科研设计水平和科学性,引起医学论文作者写作与医学期刊编辑审读文稿时的高度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有时做得好不如运气巧。1999年1月23日,一台装在卫星上的名为“爆发源与暂态源实验”(BATSE)的仪器探测到来自牧夫星座的一股强烈的伽玛射线脉冲。多年来,天文学家们平均每周都要观测到几次来自天空各处的这类伽玛射线脉冲[参看本刊1997年10月号上Gera1d J.Fishman和DieterH.Hartmann所著“伽玛射线爆”一文。]  相似文献   

10.
1998年9月9日,我曾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题为《科学的一般概念与中国古代的“科学”》的文章,针对同年8月12日李世辉先生在此报的题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一文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否认中国古代有“科学”。此文发表后,又见到一些相关的讨论文章发表,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提出了形形色色的不同说法或者答案。1999年1月9日,我又在《科技日报》上发表了《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我见》一文,对这一问题,对各讨论者观点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至今,我仍认为后一文章中的观点是可以成立了。  我认为,这场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