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主要阐述了他的悲剧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悲剧理论."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也基本上代表了他最辉煌的文学成就.在创作实践中,莎士比亚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文章主要通过比较的方式.从悲剧主人公的选择和造成悲剧的原因两方面来探讨莎士比亚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莎士比亚不仅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喜剧,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通过人物命运的叙写向我们揭示了人性,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的分析来总结出人性的相关特征,并由此探讨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最能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水平的是他的悲剧,尤其是以《哈姆莱特》为标志的悲剧创作时期的悲剧作品。莎士比亚悲剧的主人公具有较为明显的共性特点:高贵的身份、偏执一端的性格、身不由己的行动、绝非完美的道德修养。悲剧主人公所以呈具上述特点,既有客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又有作者主观因素的参与;既是传统文化因子的“遗传”,又有当代人文精神的垂照。这类悲剧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现实和人生状况的毕真模写。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以其悲剧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标志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对悲剧创作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悲剧创作观念。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以其悲剧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标志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对悲剧创作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悲剧创作观念。本文以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作品为例,结合作者本人的主观感情意识,深入地分析了其悲剧性人物在走向人生悲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选择的困境与悲剧性,揭示了其悲剧性人物的悲剧根本。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但莎士比亚并非一味地继承,而是不断突破与创新。文章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透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试图寻找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影响,发现莎士比亚独特的突破与创新,进一步探讨这一悲剧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学宝库中古希腊悲剧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欧美文学领域,它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古希腊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古希腊悲剧的影响下,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独特地悲剧,后人称之为莎士比亚悲剧。莎士比亚悲剧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人性和哲理的剖析,体现出了人性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人文主义精神和理性精神两方面对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点,这为今后我们研究古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做个良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8.
浅析《奥瑟罗》的种族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悲剧《奥瑟罗》的主人公。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描写奥瑟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种族歧视的主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白种威尼斯人对奥瑟罗的歧视和奥瑟罗对自己身为黑皮肤摩尔人的轻视和否定,从种族歧视的角度探讨奥瑟罗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在其创作的<诗学>中探讨了如诗歌与摹仿、悲剧的定义、构成和作用、悲剧和史诗的异同等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合理的关学理论.他对悲剧的论述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关学史上最珍贵的一笔财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不但在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创作中多有体现,而且对现当代西方戏剧的创作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极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悲剧创作有两大成就:揭露暴君统治、谴责独裁政治;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莎士比亚的悲剧虽然弥漫着阴郁的气氛,但作者依旧有对干人类未来的信心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原因:它不仅表现了冲突与毁灭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悲剧的本质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动作的模仿,使怜悯与恐惧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即不是肤浅的悲悯和痛苦,而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超越。莎士比亚通过他的悲剧作品来表达他对生命的深思。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与想象。没有想象,莎士比亚就写不出那脍炙人口的著名独白。在悲剧欣赏过程中,我们不仅沉浸在主人公的悲情中,表达对悲剧人物的崇敬、惋惜和同情,而且从中受到鼓舞,增强斗志。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的神经症心理表现了基于人的主体性与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理性冲突上的审美现代化本质,即两种现代性相互冲突的危机所造成的人的主体心理结构和功能的病态和畸变。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思想、创作既是人文主义的又是宗教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一种"基督教悲剧",更多地体现了原罪、忏悔和救赎等宗教观念,他四大悲剧作品之一<麦克白>,就很好地阐释了原罪意识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悲剧.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是欧洲近代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巨作中的经典。悲剧客体的庄严、悲剧感受中的庄严、悲剧审美客体关系的庄严反映了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著名戏剧作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生活在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他所创作的戏剧作品被誉为人类戏剧艺术上不可逾越的顶峰之一。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悲剧的成就最高,不仅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莎士比亚剧作的独特风格。从这些震撼人心的悲剧来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立足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从若干方面研究了莎士比亚悲剧艺术的主要特征,希望能够为读者理解莎士比亚悲剧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精品。可与莎士比亚大师的四大悲剧相媲美。剖析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创作者和观众不同的审美心理特征,我们会发现,二者在悲剧结局的创作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前者的悲剧结局大多“带一条大团圆的尾巴”:后者则呈现出“毁灭式”的纯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6.
也释“莎士比亚化”的要义——“马恩文论”学习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热爱和崇敬莎士比亚。他们曾在各自的“自白”中表示过,莎士比亚是他们最为喜爱的诗人和作家。因此,当他们在关于悲剧《济金根》的两封信中提出“莎士比亚化”的创作要求,以之跟“席勒式”的创作倾向相对立时,有人便不假思索地断言,这不过是出于马恩在审美趣味方面的个人好恶而已。  相似文献   

17.
元代纪君祥所著《赵氏孤儿》与莎士比亚16世纪所著《哈姆雷特》虽创作于不同国度、不同时期,却都以丰富逼真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微妙的戏剧矛盾、鲜明故事主线、深刻的悲剧结局和对社会的启示而风靡文坛,流传甚久。从两部悲剧著作中的主人公形象、故事情节与思想倾向、故事结局等方面出发,分析其相似与差异,反映东西方戏剧中悲剧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史上悲剧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现代悲剧的主人公往往只是一些普通人物,它更多地把我们引向对社会本身的思考.菲利普·罗斯的<愤怒>是一个地道的现代悲剧,其主人公马科斯与他人、社会的冲突不仅架构了悲剧主体,而且充分表现了马科斯的悲剧性格.悲剧意识是悲剧作家创作的必备前提,<愤怒>中的悲剧意识表现在宿命观、自我意识和悖论上;而其深层意叉则在于,战争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这种悲剧意识也是犹太大屠杀在作者意识中的延续与回荡,是作者忧患意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中国现代悲剧意识开始觉醒,在学人自觉地向西方寻找范型的过程中,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西方戏剧家唤醒并培育了一些在中国传统戏剧中没有或者很薄弱的艺术素质.其中,莎士比亚悲剧的崇高感给中国现代悲剧注入了震撼人心的生命力与充满反叛抗争的人性精神.从总体上说,莎剧的营养提升了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及创作的人文意蕴与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20.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创作于1600—1601年。直到现在,依然震撼人心,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在带给人们无尽悲痛的同时,作品的艺术魅力尤其征服了读者,并受到广泛的研究。笔者仅从《哈姆雷特》的思想性、艺术性入手,简述莎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