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42年1月至8月,中美英盟军与日军在东南亚的缅甸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战争,盟军对日作战以保卫滇缅路为目的,称为滇缅路之战或缅甸防御战。主要探讨中美英盟军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湘西会战以日军失败和中国军民胜利而告终,是全面抗战正面战场为数不多的一次胜仗。其原因是上下齐心协力、国共团结合作、中外陆空协同、军民共同抗敌。但由于国民党的局限性,也使得胜利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库尔斯克会战"是苏德战争军事上的根本转折。这次会战是在巩固东线的战略主动权和配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库尔斯克会战"与"堡垒"战役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但是,不能用否定"堡垒"战役的眼光和方法来剖析"库尔斯克会战"。这两个战役无论形式和内涵都有重大区别,不属于同一概念。"堡垒"战役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在计划阶段就蕴含着失败因素的战役。"库尔斯克会战"的战略定位高度是"粉碎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敌人后,解放顿巴斯和整个第聂伯河东岸乌克兰地区",而战役的实施使希特勒从苏军手中夺取战略主动权的企图彻底失败,从此,直到战争结束,德军只能进行防御作战。  相似文献   

4.
武汉会战时期是国共合作抗战御侮的高峰。在这次会战中,国共两党在要不要全力保卫武汉、武汉会战前景如何、武汉会战是持久消耗还是速战速决及对会战失败如何评价等问题上形成共识;同时又存在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作战方针及运动战和阵地战作战形式等方面的分歧。国共两党军事上的共识和分歧源于双方共同的民族利益和不同的阶级利益。双方以民族利益为重,求同存异,共同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相似文献   

5.
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组织了淞泸会战和南就保卫战,采取的是“速战速和”的军事战略,两次会战的失败,日本和谈条件的提高,英美推行的缓靖政策,以及共产党持久战理论的影响,迫使国民党的军事战略从速战速和转变为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6.
长衡会战是国民党抗战后期与日军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而此役的戏眼是衡阳战役。中日双方在此鏖战47天,打得最激烈最残酷,也是国民党豫湘桂战役中关键一役。它的失败,也导致国民党整个湖南战场的彻底失败,并影响着国民党随后的抗战,使其一度处于一种极为被动的境地。尽管目前史学界对此役已有初步研究,我们仍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此役及其败因。  相似文献   

7.
二战期间,中国政府应盟国要求,派遣远征军进入缅甸,援助英国对日作战,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巨大的牺牲,虽以撤退而告结束,却勘踏出一条收复缅甸的胜利之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作者在分析、综合、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比较权威看法的基础上来探寻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战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朱可夫库尔斯克会战战略指导思想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历史渊源主要表现为受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影响,战略方针、战略计划和战略指导相互矛盾;其现实原因是苏军中、下级指挥员的军事素养不及德军,在会战中不能发挥整体作战效能;苏联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处于上层建筑领域的军事思想对战争实践的能动作用也是朱可夫库尔斯克会战战略指导思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第一次大的会战,对于日后中日两国战略的实施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会战期间,中日双方投入进百万大军,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一带激战三个月,中国军队顽强作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本文拟从淞沪会战会战前后中日双方的部署情况以及会战的进程等方面,解析淞沪会战爆发的真正原因。在探讨中日双方在抗战初期的战略与淞沪会战的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淞沪会战对整个抗战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开罗会议后第一个大捷──常德会战论略徐伟民常德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次重大战役,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进人到战略反攻阶段初期的一次重大战役。这次会战,无论其战争规模、激烈程度,还是投人的兵力和持续的时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都是屈指可数的、这次会战...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结合美国历史、社会现实 ,从文化传承、思想发展史视角对美国种族歧视的起源、发展过程进行了剖析 ,并对种族歧视造成的美国社会成员精神世界扭曲 ,社会和谐被破坏的历史教训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15.
16.
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格教育回潮是美国道德教育领域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一现象暗示了美国道德教育领域的一些发展变化.本文从人格教育在美国回潮的标志、回潮原因、人格教育的主要思想等几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分析,并对人格教育本身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7.
18.
19.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漳州传播.一些进步刊物陆续传入漳州,同时也出现了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在五四爱国运动潮流推动下,闽南护法区革新之举不仅赢得了国内舆论的很高评价,而且吸引了众多著名人士、团体到漳州访问.苏俄、共产国际派出代表到漳州.漳州聚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知识分子,成为福建省较早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