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正> 引言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演变过程中,一部分动词的语法意义逐渐虚化,变为介词。那么介词有没有继续虚化的可能性,如果有,进一步虚化的结果是什么?本文以“于”为例,论证介词“于”和词缀“于”的关系,探讨其成因,以期更好地认识汉语词缀系统。一  相似文献   

2.
“为”类介词可以介引的谓词性成分,“为”类介词引导的各类的谓词性结构中,述宾结构、兼语结构和状中结构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上述的三类结构中几乎都有一个“核心动词”。由于“为”类介词自身所具有的语义,使得它对后面所带有的动词有一定的选择性,文章运用义素分析法,将经常出现在“为”类介词后面的动词做了归类。  相似文献   

3.
“在”是什么词?有的说是动词,有的说是介词,有的说是副词。究竟谁说的对呢?先不要忙着判定,请大家看下边的一组对话: “小明在家吗?”“他在睡觉呢,”小明的奶奶说,“你们在这里坐一会儿,我去叫他。”  相似文献   

4.
释“一”     
在现代汉语中,“一”既可以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也可以充当虚词或虚词性语素。1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1.1“一”为数词①用在重叠的动词中间,表示“稍微”、“轻微”或表示动作的“短暂”、“尝试”等。如:试一试、瞧一瞧、歇一歇等。②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表示“短暂”、“轻微”。如:昙花一现、不屑一顾、看一眼便走等。③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接着说其结果。如: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石头踢开等。④用在动词前,表示一下子。如:一举成名、一劳永逸、面目一新等。1.2“一”为序词如:一误再…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三册黄家佩七、文言文练习 (一) 1、(疑问代词,“哪里”)(语气助词,相当口语“了”)(兼词“于之”——“在那里”) 2、(①动词“往、去”②代词“他”)(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这件事”) 3、(介词“为此”)(动词“交谈、洽谈”)(动词“做”) 4、(名词“将领”)(动词“率领”)  相似文献   

6.
“在”是一个多栖性词,因为它既具有动词的性质,又具有副词、介词等性质。如:(1)“小明在教室里”。“在”是动词;(2)“小明在做功课”。“在”是副词;(3)“小明在教室里做功课。”“在”是介词。为什么?这要看“在”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分。我们知道,一个完全句应具有主语、谓语两个部分。如果找句子的主  相似文献   

7.
如果用N表示名词、代词等体词性结构,V表示动词、形容词等谓词性结构,那么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着“是 N V”的句式.“N V”为主谓关系,“是”居其首.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含蓄条件句”?“含蓄条件句”是指用词组的形式,如介词短语,动词过去分词或现在分词等方式来表达,起到代替条件句的作用,主句中的谓语动词仍可象虚拟条件句那样采用各种虚拟式。含蓄条件句常见的句式有以下几种:一、用介词短语表示1.Withoutelectricityhumanlifewouldbequitedifferentnow.(=Iftherewerenoelectricity…)如果没有电,今天人类的生活会完全不一样。2.Butforthestorm,weshouldhavearrivedearlier.(=ifithadnotbeenforthestorm…)要不是由于这场暴风雨,我们一定到得更早。二、用动词过去分词或现在分词表示1.Givenmore…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中,系动词 be 是个非常活跃的词,它可以和某些可用作介词的副词连用,构成短语,表示人或事物所进行的动作或所处的状态。下面我们就这一用法作一归纳。1.be about 表示“刚要、正要”;“忙于”和“在附近”等意思。如:①He was about to go to school.他正要去上学.  相似文献   

10.
<正>一、"把"字句的结构特征崔希亮先生(1995)把"把"字句的结构描写为:A把B—VP,并说明其中的VP典型形式是VR或包含VR的谓词性结构;其他形式的VP是动词的重叠或者在动词前面加"—"。V必须能带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或动量补语,或重叠,或与介词共现,这些动词表示活动、动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有那么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介词结构对动词谓语起修饰或补充作用。《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在谈到这种现象时说:“介词结构,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做状语,也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后做补语,这是古今汉语共同现象。”介词  相似文献   

12.
“玉宝正在纳闷,只见那人直奔牛圈走来。”(小学语文第8册《半夜鸡叫》)句中的“奔”怎讲?这里的“奔”不念b(?)n,而念b(?)n;不是动词,而是介词。“奔”当介词用,大多为北方口语,含有浓厚的方言味。它用来介绍出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处所,相当于介词“向”、“朝”。“奔”与紧跟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组成介词结构,修饰带有行、走之类意思的动词。“奔牛圈”就是“向(朝)牛圈”,介词结构“奔牛圈”充当“走”的状语,表示“走”的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庆 《考试周刊》2011,(85):107-108
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词。介词虽小,功能却很重要,是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用错了介词,一个短语或句子的意思就可能完全不同。本文将主要表示“时间”与“地点”意义的常用介词做了梳理和归类.希望能对广大师生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14.
“跍”是浏阳客家方言中一个特殊的词.它可以作动词,也可以做介词和副词.做介词时可以用来引进时间和处所,以及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和状态的持续.本文主要对“跍”的来源进行探讨,分析其意义和用法,与相似介词“栖”和浏阳话中的“跍哒”进行比较,阐述它的动词义到介词义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词。介词数量很少,但与动词、形容词会形成很多搭配,因此人们常说介词用法浩如烟海。英语中的介词不能单独使用,一般也无句子重音,常常放在名词或代词之前构成介词短语.或是放在动词后构成动词短语,共同充当句子成分。中考考纲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介词及其词组的主要用法和含义,掌握常用动词、形容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及其含义。随着中考  相似文献   

16.
“动词后附成分”的语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后附成分”的语法分析宋卫华在汉语词类划分过程中,动词和介词一直有些纠缠不清.吕叔湘先生说:"跟动词有牵连的还有介词"。①这种牵连现时主要表现在对动词"后附"成分的认识上,(动词的后附成分指,"在、到、于、向"等词,本文以"P"来代表),或者从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大都从动词虚化而来。但有些介词仍保留有动词的特点,于是就形成了兼类现象,如“在、到、朝、向、对、比、为”等等。其中“在”的兼类现象最为明显,使用率也最高。“在”的用法和特点,还不限于介词和动词,它还具有副词的性质。如“我在工作”的“在”,就既不是动词,也不是介词,而是副词。“在”的这些性质和特点,有的同志尚未完全注意到。因此,我们觉得对“在”的词性、功能及其所表达的意义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表示假设意义的连词称设词。有些名词、动词、代词、介词等其他词类兼表假设意义的也称设词。这类设词比较多,情况也比较复杂。除了“若”、“使”、“如”等几个连词演为现代汉语的“若使”、“假使”、“如果”等双音词外,有许多设词不易识别,容易搞错。如《中山狼传》中的“脱有祸固所不辞也”,其中的“脱”就很容易误为实词,它的假设意义不易看出。又如《荀子·劝学》里的“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君子不近,庶人不服”中的“其”,就是“若”的意思,也不容易看出。所以整理设词,加强印象,有利于对它的识别和掌握。常见设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把”字作为动词、介词以及量词的用法在安庆方言中均有体现,此外,安庆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动词词性上,它所表示的动词义更加丰富,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在介词词性上,它除了介引一般宾语外,还具有介引双宾语中直接宾语的功能;在量词词性上,它可以表示动量词“遍”、“次”等,及与数词“一”组成“一把”表示副词“一起”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在做翻译题时喜欢画蛇添“足”。这不仅使文章显得拖沓嗦,而且还会使句意变得朦胧含混。将这种“病症”分门别类,无外乎以下几种(请注意:下面各例中均应删去划线的词。)一、乱加名词。由于受汉语影响,中国学生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加进英语词语。比如:“红色”,英文可用red表示,可他们偏偏要写成“redcolour”。例如:1.Tomlikesgreencolourverymuch.2.Thecityhasapopulationofhalfamillionpeople.二、在动词后面乱添介词或副词。例如下面的一些动词,本身就已经含有其后划线介词或副词的意思。例如:3.D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