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魏晋风度对李白人格的影响是相当深广的。魏晋名士的纵酒狂歌、清谈啸傲直接影响了李白,在其生活与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和魏晋名士的栖隐漫游、求仙学道一样,李白本人及其诗歌也有种种仙、隐、游的表现,当然,李白在受到魏晋风度浸染的同时又显示出其个性。  相似文献   

2.
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魏晋人物的典故,通过这些典故,李白表现出对魏晋名士风度的仰慕,而这种对魏晋名士的积极态度不仅对李白的生活和创作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李白饮酒题材和山水题材诗歌的发展,而且李白诗歌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高扬也和李白学习魏晋文人有关。此外,李白"清真"、"自然"的诗歌美学观念亦与魏晋玄学风气下的人物品评有相当关联。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主要讲述了魏晋时期一些名士的德行,显示了他们的魏晋风度。德行篇中还提到了一些东汉名士,由两个朝代的名士德行的比较也可凸显出魏晋风度对东汉名士的继承与演变。德行篇涉及面较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讲述了社会名士的德行,有忠和孝、名士自身的修养等。  相似文献   

4.
魏晋名士崇尚超尘绝俗,注重人格生命。魏晋风度的产生和形成,标志着名士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本文论列了魏晋风度的主要表现形态,并对其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及历史意义作了多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对魏晋风度的界定主要是从纯美学角度出发的,其中以“文的自觉”、“人性的觉醒”、“人的觉醒”三种观点最具代表性。本文从魏晋风度的构成元素入手,透过觉醒之本质对魏晋风度展开论述,认为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相对于汉代世俗的、关于人的认识与理解的觉醒,是审美的觉醒,其核心是自然,并据此阐释了魏晋风度的相关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的行为方式、个性特征、价值取向、人格追求、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和象征。魏晋风度具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审美发现、“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叛逆精神和超越世俗的自由独立的人格理想等文化意蕴,对中国美学、思想史和中国人文精神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魏晋的名士们言行举止都超乎常人,个性张扬,在他们的影响下社会上形成一些不寻常的奇风异俗,其中饮酒是表现名士们风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魏晋名士把饮酒看作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其饮酒的种种姿态蕴含了相当丰富而深邃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我们在看到其卓越讽刺艺术之时不能忽略小说中体现的另一可贵精神:有浓厚六朝情的吴敬梓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及他希望通过对魏晋风度的学习重塑士林的美好人格理想。本文试通过对小说中名士、贤人、奇人形象的分析透视出魏晋风度对《儒林外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晋风度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儒家观念的一种否定。在魏晋名士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自然、率真、闪耀着个性光彩的形象。而魏晋风度所崇尚的个性品格、精神风范、思想感情与行为模式在《红楼梦》中都能见到明显的印迹。本文从悲剧意蕴、象征意蕴、人物性格等方面论述魏晋风度对《红楼梦》的影响,希望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能更全面地了解、评价这部宏篇巨著与它的作者。  相似文献   

10.
酒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它是魏晋时期文人名士们惊世骇俗的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使得魏晋文士们常常“借酒浇愁”,排解心中的郁闷。本文试图从酒与“魏晋风度”的关系出发,探讨酒与“魏晋风度”的文学价值以及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1.
魏晋"尚丽"文风的形成与发展与曹丕和陆机有很大关系。曹丕继承汉赋丽的特点并对时人的审美观念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从而提出了"诗赋欲丽",是对"丽"的肯定,有首倡之功。陆机推崇尚丽文风并大力推行,继承和发展了曹丕的"诗赋欲丽"思想。他们引领了魏晋"尚丽"文风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三五七言》诗是李白的一首杂言诗,体式风格接近汉魏古乐府,过去一些人把此诗断为隋代诗人郑世翼之作,是因文献传抄过程中带来的作者归属的错误。它是一篇言情之作,主要内容是闺中望远,辞意和体制都脱胎于晋无名氏乐府《休洗红》,音律繁复,情辞哀怨,为乐府精品。由于其内容形式上的开创性,此诗在唐宋元明清引来众多的拟作,在清代还被当成词调对待,视为唐人创制的词之一体,可见其典范性。  相似文献   

13.
朝鲜朝建立之初至16世纪末主要诗人的汉诗创作,李胄、金净、朴淳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宗唐先驱。李胄像中国晚唐苦吟诗人一样继承了王维、孟浩然和大历诗人平淡清空的诗境传统,其诗歌多写羁愁离恨。金净在继承融合唐代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清新淡雅的诗风,其诗歌题材以写景抒怀、酬答赠别为主。朴淳将盛唐王孟的淡远清新及中唐元白的平易浅切融于一已,诗风清新淡远,其抒怀写景之作尤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是千百来人类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实现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奋飞的精神,由魏晋到盛唐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李白和李贺同为浪漫主义诗人,同样以《将进酒》为题做诗,但由于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之不同,两人在思想和艺术上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由此,我们可窥见"诗仙"与"诗鬼"诗风之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是千百来人类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奋飞的精神,由魏晋到盛唐,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比较陶渊明、李白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形态及内涵差异入手、认识他们建构自由人生的不同情致,并蠡测由魏晋到盛唐文人士子实现人格独立的实际情形和嬗变过程,以及他们追求自由人生的思考。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不但有象征意义,而且表现了飞鸟意象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和演变。李白不仅将飞鸟意象推上了一个高峰,还从整体意义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是千百来人类追求个性的自由抒发,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奋飞的精神,由魏晋到盛唐,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18.
刘勰“正纬”的原因在于神学化的“纬”已经严重地偏离于“经”,刘勰要“宗经”,就必然要“正纬”。刘勰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来“正纬”。首先从“经”的角度来“按经验纬”,即从“经”与“纬”的生成比较、横向比较以及“纬”的纵向流变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正纬”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正“纬”体之伪。其次从“文”的角度来比较“经”、“纬”与“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得出“纬”体无益于“经”却有助于“文”的辩证结论。刘勰“正纬”所达成的目的不仅在于为了维护“经”的神圣地位而去纠正“纬”背离于“经”的外在现象,而且在于揭示出在“经”、“纬”与“骚”三者之间互动着辩证思维的内在态势。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诗赋创作在他年轻时已得到文坛前辈的高度赏识。与他同时的著名诗人李白、王维、岑参、高适都与他有亲密交往或诗歌酬唱。杜甫晚年更有“新诗海内流传遍”的美誉。杜甫身后,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韩愈、李贺、李商隐、杜荀鹤等都盛赞其诗歌,或承继其直面人生的创作品格,或学习其博大多姿的艺术风神。总之,唐人对杜诗的接受,在他生前已经彰显,在他身后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20.
李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奇特、冷艳,多写咏仙讽鬼题材,被称为"诗鬼",形成自己独特的"长吉体"。成为我国诗坛上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本通过对李贺诗歌的分析研究,从而总结出他的诗歌自成一体的原因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