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外国人活跃于中国的互联网平台,成为“洋网红”。本研究从批判学派的视角出发,以“洋网红”传播行为的经济动机为起点,着重分析受众通过戏谑式评论与二次创作等方式对“洋网红”传播策略的反抗,同时指出这种反抗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环境深刻变革和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纷纷通过打造“网红记者”进行适网化尝试。选取抖音账号“新闻姐”进行个案研究,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融媒主播传播实践及效果,发现个性化、亲民化与即时化的人格化传播是其破圈的关键,但同时也面临着解构媒体权威、颠覆新闻价值等风险。  相似文献   

3.
许可 《青年记者》2017,(5):92-93
自媒体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基本架构,人际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模式.此时人们的信息互动交往需求增加,记者职业认同感下降,传统媒体组织影响力逐步消解.作为突破组织劣势的一种重要方式,塑造网红记者成为传统媒体构建媒体平台、进行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人们力图通过构建个人影响力、增加互动、嫁接知识、突出个体来维护组织的存在.然而,在新媒体创业蔚然成风的时代,媒体组织如何形成一个适宜网红记者的生存空间,保证拥有其“经纪权”,是创造网红记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红打卡地”文化的流行和社会媒介化程度的加深,深刻影响着大众旅游目的地和游玩方式的选择。本文将从“网红打卡地”文化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现代游客旅游动机的转向和旅游媒介的演变,发展更新Mac Cannell的旅游符号吸引理论。最后从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宣传推广阶段和反馈再生产阶段来为地区旅游符号吸引力建构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瑶 《中国记者》2024,(1):45-48
<正>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培养网红记者成为抢占舆论阵地的创新策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手段。传统媒体打造网红记者,既有独特优势,也有障碍和不足。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一、如何界定网红记者“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指因某个事件、某个行为而获得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亦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收获大批粉丝的人。而网红记者,通常是指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将主流媒体的传播内容扩展到新媒体平台上,从而引导舆论、传播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优秀记者。可以说,网红记者是记者这一传统新闻工作者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从职业化向社会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崔鹏  杨牧 《新闻战线》2022,(6):107-110
借助“洋网红”开展国际传播工作具有许多优势。“洋网红”比较了解海外受众的喜好,更倾向以平视镜头聚焦百姓生活,能够以更细腻多元的视角展示中国。应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借助“洋网红”开展国际传播,同时以更加严格的标准选择合作对象,充分发挥“洋网红”善于讲故事的优势,通过清新明快、传播力强的新媒体产品,更大程度地利用社交平台进行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7.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北宜昌开展城市形象爆款作品评选为例,深入分析地方媒体记者、主持人借助新媒体平台,致力于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从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图书馆信息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严重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借助大众传播理论来认识图书馆工作十分必要。大众传播理论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培养分析理论”“知识沟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个人差异理论”对图书馆工作影响巨大。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9.
媒介权力的多样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双秋  魏晨 《新闻界》2006,(1):37-39
在西方传播研究的历史上,“媒介权力”(m edia power)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核心。虽然关于“媒介权力”的学说还没有形成逻辑严密的学说体系,但是当前的大众传播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都趋近于围绕“媒介权力”来设定研究方向、对象和建构理论。在研究视角方面,主要是从新闻传播学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的。新闻传播学的视角一般从媒介入手研究权力,没有注意到权力本身的多种形态与结构,没有注意到从权力视角出发来研究“媒介权力”的另外一条路径。而传播社会学的视角:把媒介权力看作是整体权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单一的将“媒介权力”界定为政…  相似文献   

10.
现今,网红电商发展正盛,营造出一种个性化的场景生态.本文拟从场景传播的视角出发,主要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场景转化、"网红"介入电商环节,重塑交易场景、粉丝深度参与助推"场景"扩大化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深层次挖掘网红电商的运作规律.同时,针对网红电商市场同质化、泡沫化现象,为网红电商提供个性化传播和服务以黏制受众,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庹继光  蹇莉 《编辑之友》2018,(8):71-74,83
当下,许多科学家、优秀运动员等被媒体和网民塑造成网络红人.从以往的典型人物到如今的“网红”,媒体对于这些社会楷模的报道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形成了颠覆性的转型.文章分析了这一变迁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从榜样到“网红”都没有改变楷模的偶像地位,是公众人物报道与传播行为片面化、概念化产生的刻板印象,进而对社会楷模传播“网红化”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了克服其负面影响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2.
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主持传播,即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活动.在所有的大众传播活动中无疑是最具人性的。作为大众传播人际化与人际传播大众化的产物,主持传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人性或人际性。从这个意义而言,“将人际化进行到底”乃是未来主持传播、甚至一切大众传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无极》vs.《馒头》:大众传播功能主义学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大众传播的功能主义学派的视角,对所谓网络短片“一场馒头引发的血案”侵权电影“无极”一案进行解读,并就网络传播的功能主义提出了自己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洋网红短视频有利于建构并传播良好的中国乡村形象。作为典型的短视频案例,洋网红运营的抖音“rose”通过画面与内容向世界呈现了正向的中国乡村形象。洋网红短视频为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本文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对洋网红“rose”短视频如何建构中国乡村形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焦玥 《传媒》2023,(10):57-60
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主阵地,许多外国人加入到网红行列中来,外国留学生从他者角度展示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传播发挥桥梁作用。本文以“老外克里斯”为例,以霍尔的文化理论为视角,分析外国网红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与中国受众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从而为我国提高跨文化传播效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未来已来,传媒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万物皆媒"的融合传播格局也正影响着各级各类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与尝试.记者作为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一维,其职业素养、文化素养以及个人风格等对传播的效能产生着深刻的潜在影响.本文将以"网红记者"王冰冰的传播范式为切入点,在媒介视角下探析传统主流媒体在打造"网红记者"方面如何更好地引导新闻传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促进“她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女性向游戏市场也在这一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在游戏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女性向游戏走红之路与当前市场状况,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根据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传播方式这三大维度深入挖掘女性向游戏爆红背后的深层逻辑,指出女性向游戏市场受众定位明确、社交媒体平台的病毒式广泛传播及沉浸式的传播方式是女性向游戏走红的内在动因。同时结合新兴技术与传播手段,从女性向游戏的内容生产、产业模式及受众体验与服务这三个角度对未来女性向游戏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克服当前女性向游戏市场出现的内容同质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促进女性向游戏产业的完善,实现女性向游戏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之所以被普遍采用,就在于它的强烈纪实性,在于它符合人类接受信息的普遍规律,在于其人际化传播的特点。所谓“人际化传播”,就是把人际关系、人际沟通原则运用到大众传播行为当中去,强化记者在采访现场的作用,将机械化、电子化更加人格化、人情化,使大众传播成为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人际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9.
王潇婉 《传媒》2018,(5):40-41
"网红记者"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名记者培养项目,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记者,让记者成为新时代媒体报道的主力军,适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将影响力从报纸扩展到网络上.这与那些追求"一夜成名"的"网红"不同,"网红记者"是一群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努力传播正能量的"网红".  相似文献   

20.
徐文扬 《视听》2024,(3):141-144
在传媒环境变革与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纷纷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年轻化转型,打造“网红”新闻从业者便是其探索方向之一。其中,新华社记者张扬的B站传播尤为典型,她通过在新闻传播主体、生产过程与传播语态上凸显人格化优势,打造更具温度的优质新闻作品,实现与青年圈层的有效连接。同时,以“网红记者”为起点的人格化传播有利于主流媒体打造自身IP,创新新闻产品形态,深刻把握用户关系,让正能量有大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