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费师范生的乡土情怀对他们未来更好地服务乡村教育且愿意扎根乡村将产生直接影响,高师院校要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乡土情怀的渗透.笔者通过对H师范学院公费师范生和教师的调查发现,在公费师范生课程教学中渗透乡土情怀的一些情况不尽人意,存在教师主动渗透乡土情怀的意识不够,自身乡土文化素养缺失;学生对家乡文化认识不足,乡土情怀相...  相似文献   

2.
家国情怀的源头活水在于对乡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高校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应注重乡土文化的融入,以实现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但随着乡村社会变迁,村落共同体消解,乡土文化出现衰落;加之社会转型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趋于多元;另外从制度确定到观念跟进,还存在“文化堕距”,这些都是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社会学概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自觉”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内涵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要素。以“社会学概论”课程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田野调查、体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国情怀的多元表征与文化渊源,将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增强大学生对家庭的归属感、对社区的主体感、对国家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3.
教育情怀是教师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坚守职业的内在动力和践行师德的重要体现。地方院校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包括德性自觉、职业认同、乡土情怀、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培养地方院校师范生的教育情怀,能够提高师范生的从教意愿,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提供乡村教师发展的持续动力,使其成为乡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建构以地方院校引领、区县政府统筹主导、中小学积极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是地方院校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乡土文化为中介的本土化回归,是当前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之举。经探析,提出乡村振兴以乡村教育振兴为共生式发展、乡村教育振兴以乡村学前教育振兴为原点支撑、乡村学前教育振兴以乡村幼儿教师“归乡”为依托的乡村幼儿教师回归乡土逻辑意蕴。针对当前乡村幼儿教师“归乡”仍面临观念维度上乡土文化附庸思维下的“向城性”、课程维度上乡土知识匮乏状态下的“单一性”、行为维度上功利主义取向诱导下的“离土性”的困境,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幼儿教师回归乡土的发展路径:乡土观念方面,文化自信下城乡二元对立观念的转变;乡土课程方面,地方知识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转化;乡土情怀方面,乡土文化里乡村幼儿教师情怀的彰显。  相似文献   

5.
目前湖南省高校舞蹈专业教育呈现出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多呈现出相似的格局与模式,因此,我省高校舞蹈专业有必要引入"湖湘"特色舞蹈。挖掘具有历史和地域特色的古典舞蹈文化,将研究成果运用到舞蹈作品的创作和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研究我省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舞蹈教育资源是开发我省地方特色舞蹈研究型课程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乡土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中,开设本地区乡土音乐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乡土音乐知识,既是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是地方音乐教育办出特色的优势所在。本文从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对如何把乡土音乐资源引进高校音乐教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地域特色文化与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价值指向和目标追求。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和以文化人功能,是实现“以文增职”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职促信”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地域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广东地域文化为例,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应搭建文化载体,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教育渠道,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构建长效机制,全面增强学生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艺术文化重视程度不断的加强,我国文化艺术方面的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中设置当地乡土音乐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更加有利于他们在乡土音乐上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也更能帮助他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就目前高师院校音乐专业设置乡土音乐课程这一课题,从目前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发展实际,提出几点有关于高师院校音乐专业设置乡土音乐课程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师院校为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建立和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它包括高师课程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诸多内容。当前,我国的师范教育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模式的滞后已严重制约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必须积极尝试和推进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此意义之下,依据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提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对教师教育改革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一、“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打破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有的封闭性和…  相似文献   

10.
定向师范生培养是高校师范教育在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在现有的教育培养模式中,城市化倾向明显,与非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度,缺乏乡村文化浸润,难以滋养定向师范生的乡土情怀与乡土认同。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乡土认同存在身份认同、职业认同和文化认同三重向度。乡村文化中蕴含劳动基因,劳动教育与乡土认同存在深度契合。劳动教育通过建构身份认同、培植职业认同、增强文化认同来培植重塑乡土情怀。劳动教育可从价值引领、课程实践、志愿服务和文化浸润四个路径展开,以培植学生的乡土认同感,形成乡村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并将乡土认同转化为定向师范生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常瑞 《河南教育》2023,(9):54-56
新时代背景下,以熟练掌握外语能力为目标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应积极寻找突破口,找准专业方向,提炼专业特色,结合学科优势和地域特征,将人才培养模式引向“注重特色、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本研究立足中原历史文化沃土,以高校基础德语课程教学为例,探索高校德语教学融入河南地域特色——德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下,诸多有识之士已意识到高校需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颇具价值意义.但真正拥有特色文化的校园不多,方域文化是最能体现大学特色的因素.地方高校应牢固树立文化铸就灵魂、引领社会高雅风尚与习俗的理念,不断开拓文化育人功能、涵养文化气质内蕴,将地域特色文化引入课堂,融会贯通地域文化,自觉担负传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办学数量的攀升与英语专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在新形势下根据院校实际,合理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发展的特色性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诸多地方性高校英语专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当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简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英语(English)+方向”(简称“E+方向”)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以地方院校实践为例探索适合地方院校特色的“E+方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化认同”作为“乡土情怀”培育的主位因素,起着支配人类行为的思维准则与价值取向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乡土教育信念不足,缺乏乡土文化自信”与“寻根意识亟须唤醒,乡土文脉亟须传承”的问题,教师应以“幼儿文学”课程为载体,从儿歌、幼儿诗、童话、绘本等各种体裁入手,唤醒其乡土记忆,追忆其乡土情怀,培育和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乡土情怀。教师可以以课程为载体,以思政为魂,在“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中从“目标重塑,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实践育人”“资源组建,群体认同”三方面着手,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其乡土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加强区域文化的研究与教育,是地方高校凝练办学特色,培植大学精神,塑造文化品格,提升育人品位,培养热爱乡土、服务社会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韩山师范学院经过六年的探索,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融入区域文化,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家乡、乐于奉献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教育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忽视“本土性”、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应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调整培养模式、转变课程设置思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合格的音乐教育师资。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重塑为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立足乡村、奉献乡村奠定了坚实的乡土教育情怀和乡土文化自信。当下,随着乡土文化转型和乡村社会结构秩序重塑,导致乡村教师原有乡贤角色迷失和旁落,他们逐渐沦落为乡土文化的“陌生人”、乡土治理的“逃离者”、乡土教育的“技术人”、公共身份的“遮蔽者”、专业身份的“教书匠”。基于此,重塑新时代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应确立回归乡土的培养机制、厚植反哺乡土的教育情怀、生成在地化实践教育素养,以期实现乡村教师回归乡土主体自觉意识,主动承担应有时代使命和乡土文化责任为价值归旨。  相似文献   

18.
乡土情怀是基于自己熟悉的故乡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高尚心境。乡土情怀既是自然资源又是人文资源。语文教师积淀丰富的乡土情怀和教育素养才能构筑教育人生。为了给学生打好语文的底子,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语文学习的返璞归真,建立民族自尊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责无旁贷的职责与使命,地域资源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培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特色发展的优势条件,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互动双赢。地方高校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办学特色,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特色育人;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实现产学研合作;吸取地域文化精髓,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基础类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通识课程之一,已成为当前高职“双创”教育的必修课程,将学校特色文化融入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一种方式。“行知文化”的核心内涵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目标高度一致。基于此,分析了高职“双创”基础类课程建设现状,论述了将“行知文化”融入“双创”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阐述了“行知文化”融入“双创”课程的成效,旨在倡导将陶行知文化融入“双创”教育课程,对课程内容、授课模式等进行改革,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以“行知文化”为引领的“双创”课程体系,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同步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