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指引下,数字出版业致力于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加工与传播。数字出版对外传播体系在建设文化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丝绸之路,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创新中华文化走出去路径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在系统分析数字出版对外传播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管理与政策项目保障体系、内容供给与发行体系、数字版权保护与治理体系、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数字文化安全治理体系五个维度多元建设我国的数字出版对外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茹  秦茂盛 《中国出版》2023,(18):25-29
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出版业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本文从出版业与文化传承、信息技术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角度,借助机器学习的方法搭建神经网络模型,将西安鼓乐俗字谱古曲谱集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人工智能对俗字谱的复原与传承,为探索非遗乐种的创新性传承,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崔保峰 《传媒》2024,(4):71-74
元宇宙技术催生出的基于虚实融生的“混合现实”空间形态,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身空间沉浸传播、场景空间聚合传播、“超社会”空间社交传播等传播途径实现了全新的视觉译解路径,大幅提升了传播效能。但元宇宙空间下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消解、视觉沉浸中的“身份与入口”边界伦理、视觉传播中的数字安全挑战等风险因素需要被重视。数字化生存时代,处理好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研究者及传播者,博物馆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数智技术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的转型升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技术中介的时空互嵌与关系整合已成为数字智能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以关系时空为切入点,探讨数智活化文化遗产的义理通路,阐释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相互赋能的关键,挖掘数字化重连在文博转型中的价值内核,并对“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数智实践路径展开详细探讨。本研究试图勾勒出数字技术环境下博物馆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播的图景,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我国传统文化节目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打造优秀电视节目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传统文化电视节目不仅兼具严谨历史考究与专业知识支撑,还将历史故事、非遗文化与新型影视技术手段紧密结合,丰富了节目的传播内容与表达样式,通过仪式化节目构建,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本文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纲要,结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探索我国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周宇  徐永顺  沈祥胜 《传媒》2019,(10):77-80
以数字化文创产品为载体,以移动媒体平台为传播媒介,以超文本述事为表达方法,能够广泛传播特色地区文化,推进文创产品及文化旅游的立体化传播,同时,也能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在地激活。在这方面,荆楚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堪称典型。楚文化与全球化时代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对话,为中国优秀的地域文化重赋时代活力,为乡村的数字化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数字化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智时代,数字技术在变革博物馆发展模式与路径的同时也重塑着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主体、客体与对象。从研究文献看,我国博物馆数字化研究队伍已形成规模,但协作性较低,研究视角具有多样化特征;研究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始期、集聚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研究网络不断拓展;文物保护数字化、博物馆运营管理数字化、文化资源展览展示数字化和博物馆数字文创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四条主要路径,数字化有助于博物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助力文化创新并促进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眼于面向未成年人的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现状,在丰富资源内容、创新服务手段、融合数字技术、引入社会力量等方面提出了面向未成年人的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对策,以期探索公共图书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孙浩  巩奕 《中国编辑》2024,(4):90-9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联结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短视频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符号学理论框架进行文化透视,发现短视频的媒介逻辑深刻发挥作用,通过贯穿符号生产、符号选择、符号释义的全过程重塑了文化传播机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呈现古今互通、“情”“境”互应、人机互构的全新图景。这对于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处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佳 《传媒》2021,(10):73-76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转化势能和可待激活的"引爆点",以创意赋能、短视频助力传统文化传播普及、"云动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为路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深化传统文化全球传播.  相似文献   

11.
刘玲 《传媒》2021,(11):78-8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遇,新技术深入影响传统文化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生趣和新生命.本文以国家典籍博物馆馆藏甲骨文为契入点,紧密结合数字时代特点,探索甲骨文IP"数字化创作+云推广"设计开发与推广模式,创新专题博物馆馆藏经典藏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姜丽萍  饶丽君 《视听》2024,(4):112-116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社会。数字化时代,人们更加重视图像传播和视觉呈现效果,小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数字时代也有了可行的突破路径。以纪录片《惟有香如故》为例,基于视觉重构理论分析香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困境,发现香文化的数字化呈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了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传统小众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巧丽 《今传媒》2024,(4):116-1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本文基于新闻与传播视角,梳理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存在人才稀缺、创新动力不足、传播形式不够新颖、传播对象不够明确以及传播效果欠佳等情况,对此,运用传播学理论从多元传播主体、创新传播内容、融合传播渠道、找准受众定位以及把握国际场域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思维突破了各行各业原有的形态和结构,通过"融合、创新、互联"的模式给各行各业带来机遇和无限可能,为传统行业注入活力和助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积极开创"互联网+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加深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探索与公共服务机构、社会各界等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优质产品、品牌和传播平台,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新模式、新形态和新风格.  相似文献   

15.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路径.其中,扎实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研究,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出版业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应在"两创"方针的指导下勇承重担,用创新思维发掘与丰富传统文化新内涵,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传统文化出版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传媒数字化是传媒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传媒数字化是传媒产业的发展产物,更是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标志。传媒实现数字化给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影响,这些影响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传媒数字化时代,如果及时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能有利于我们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文旅融合成为新时期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文旅融合与场景传播的概念入手,论述了文旅融合下场景传播的发展路径与现实困境,并以第二届文博会湖北展馆强化打造荆楚数字文化IP为例,深入探讨其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拓展文化空间等数字传播实践。针对当前文旅景区文化IP缺乏、定位不清与消费者体验感差等问题,文章着重提出深挖本土特色文化、营造文化空间、强化场景传播与创新体验消费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是我国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和思想力量,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我们要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诠释好和传播好优秀传统文化。唯有这样,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当代中国社会,与现代文明建立起深度对话的关系,在传承的过程中得到创新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话语权视角,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与构建图书馆话语权的关联,并以乡贤文化为例,分析了乡贤文化对促进阅读推广的作用与意义,以期提升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文化机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淄博市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结合该馆多年来采取的积极举措,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特色优势,并提出路径优化的对策建议,旨在更好地依托公共图书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