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小黑诸鸣是全国优秀导游、杭州市终身金牌导游。除了“共同富裕”短视频,小黑的其他解说短视频动辄收获数百万播放量和数万次点赞。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小黑诸鸣“脱颖而出”的密码又是什么呢?本文在研究小黑诸鸣走红原因,特别是其爆款短视频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探析主流媒体进一步做强并创新新闻传播的策略。对标“小黑诸鸣说共同富裕”这一类表现主题内容的爆款短视频,主流媒体应该在三方面发力:一要在内容挖掘上再发力;二要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三要在传播效果上再发力。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主流媒体应做活出镜报道、做亮新闻标题、注重新闻内容的“多维构成”、创新融媒传播等,从而更好地产出优质内容、输出思想观点、做强传播效果,助力媒体“硬核”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刘洁 《新闻传播》2023,(17):73-75
当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工作闲暇之余能做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这就有了短视频的生存之地。短视频的兴起,让受众逐渐养成碎片化视听习惯,从而影响、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产传播方式。为了提升媒体影响力、抢占网络话语权、更好地进行新闻舆论的引导,越来越多的主流新闻媒体进入短视频创作领域,开始创造爆款、引爆流量。那么,在新形势下,主流新闻媒体该如何打造爆款新闻短视频呢?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浅析新形势下爆款新闻短视频的打造路径。如今,短视频平台层出不穷。虽然各个短视频平台的底层算法逻辑不尽相同,但能够圈粉无数的爆款内容总会有法可循。作为新闻从业者,把握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了解爆款新闻短视频的生成原因,可以很快提高受众黏度和关注度,释放传播最大效应,有助于打造出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3.
石倩 《新闻前哨》2022,(13):14-15
<正>在不少人的印象里,餐饮新闻很“软”,很难出“硬新闻”。不是谈美食就是拍美图拍视频,与其说是一条新闻,更像是一则“广告软文”,新闻重要性不强,也就很难获得流量,成为爆款。此外,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大量的自媒体拍摄的探店视频,视频中的菜品活色生香,令人垂涎欲滴,比传统媒体的餐饮新闻更容易获得流量,引发关注。在传统媒体做一条爆款餐饮新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餐饮新闻如何成为爆款,  相似文献   

4.
田刚 《东南传播》2020,(4):23-25
近年来,短视频已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最受用户欢迎的新闻内容样态。本文以央媒新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探究爆款新闻短视频的叙事特征,对移动短视频生产和传播进行经验总结,并尝试阐述这种叙事变化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短视频已成为我国网民接受度较高的媒体形式,在此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作为自媒体短视频创作的重要议题,不仅能使网络底层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且能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实践成果得到彰显,实现新闻舆论引导效果的最大化。自媒体短视频在“讲好中国故事”上具有原生动力、鲜活素材、现实可能的三重道理,但囿于用户期待、条件胜任、算法推送等现实镜像,目前我国的自媒体短视频创作显然还未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应通过加强价值引领、提升媒介素养、推进平台治理等实现创作者业务水平的快速提高和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使之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实现舆论引导和思想宣传的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6.
2021年12月,极目新闻在抖音平台推出“武汉快递小哥火场救出一家三口”系列短视频,累计发布33条原创短视频,总播放量高达4.2亿次,其中11条短视频播放量超过千万,另外还有2条播放量破亿的超级爆款,社会反响强烈。本文以该报道为例,论述在融媒时代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地将单一新闻事件“吃干榨尽”。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媒体时代最主要的内容传播方式之一,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其中,人物纪实类短视频运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展现人物故事,具有内容真实、情感丰富等特点,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成为“爆款”。关于如何创作优质的人物纪实类短视频,以及相关的拍摄技巧等也在不断探索中,本文通过厦门广电集团《浪花》栏目的拍摄实践与思考,从摄像的角度,分析人物纪实类短视频的影像特征,探讨人物纪实类短视频的摄像实务和对策,希望对人物纪实类短视频的创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两岸政治关系起伏不定,面对复杂的民意,如何打破两岸信息隔阂,进一步拉近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成为涉台传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台海短视频已经发展成为消解两岸信息隔阂和重建两岸共识的创新方式和重要渠道。本文聚焦2022年度省市两级电视媒体创作的台海短视频“爆款”,深入分析福建台、厦门台等五大主力创作机构的叙事策略和传播“密码”,以此审视新媒体语境下涉台传播的话语建构得失,为理解主流媒体涉台传播的实践规律、解决台海短视频的传播困境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宋守山 《青年记者》2017,(28):24-25
媒介技术进步倒逼传媒变革,改变传媒生态,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中就包括伴随网络普及,媒体规范意识淡化,导致审核不严谨、把关不严格,记者习惯于“网络采访”,基本功缺失. 当网络传闻变为“记者”们的“唯一”信源,流量、“10万+”成为“唯一”的考核指标,炒作成为必要手段,打造“爆款”成为唯一追求,不免会差错横生,因此产生导向问题、虚假新闻、“三俗”新闻,成为网络“爆款”话题的新闻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在当今国际新闻传播中的角色愈加重要,这与情感因素对其的深度介入密不可分。文章从情感性的线索出发关切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短视频新闻,解析作为技术形式的短视频何以塑造新闻产品的情感逻辑,在此基础上归纳短视频国际新闻产品响应用户情感需求的语态更新、语态转化、语态升维。语态变革带来形态调适,作为动力机制的“共情”在面向国际传播的短视频新闻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深度作用于选题把关、内容生产、文本呈现、产品分发、反馈互动等环节,探索建构基于“共情之环”的规律性的情感化策略,这对于启发国际新闻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效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汪寒 《新闻前哨》2022,(13):30-31
当今社会,从短视频平台中获取信息资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短视频以其短、频、快的优势牢牢抓住了流量,改变了传媒业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在短视频领域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流量爆款,成为了传统媒体人的一个新课题。笔者从金华晚报抖音号运营的实践经验中探索打造新闻短视频流量爆款的密码。  相似文献   

12.
明小英 《视听》2023,(4):103-106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短视频媒介的快速普及,为“三农”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UGC生产与乡村生活紧密结合,激发了“三农”短视频的创作活力。“三农”短视频博主对乡村景象进行了丰富的媒介展演,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与观看偏好。在此过程中,短视频能带来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收益,但也面临内容同质化、过度商业化、脱离乡村实际的发展瓶颈。理清“展演—共鸣—收益—困境”这一内在生产逻辑,有利于促进“三农”短视频的良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陈建军 《青年记者》2022,(18):79-81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短视频”这一全新表现形式已成为新闻信息的主要承载方式之一,助力新闻内容的传播。但要实现新闻内容的“触动力”,就要找到内容和大众之间的“共情点”,并以“共情”为基础实现新闻短视频的“共情增益”。本文分析了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实现“共情增益”构建的具体路径和策略,认为应延展选题广度,以优质内容构建“共情”;变革表达结构,以新鲜话语催生“共情”;重视场景传播,以场景营造培养“共情”。  相似文献   

14.
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新符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优化,短视频恰好适应了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因此,短视频行业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本文从传播学理论出发,分析了“央视新闻”抖音短视频的内容特色,通过其类型、人物角色、视频形式等特点,探索了“央视新闻”利用抖音短视频引导舆论的策略。通过研究旨在为如何利用短视频在重大事件中发挥作用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董阳 《新闻战线》2023,(7):12-14
<正>10来位报纸编辑,10余天时间,怎样打造流量5亿+的融媒“爆款”?两会专栏4年“长红”,主流文艺评论何以持续唱响两会好声音?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人民日报“文艺范儿”融媒体工作室推出10期“两会艺览2023”短视频,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超5.6亿,5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大量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乃至传统媒体二次传播,在舆论场引起强烈反响。至此,“两会艺览”连续4年流量破5亿,总流量突破25亿,成为两会报道和主流文艺评论“爆款+长红”品牌。“爆款”不易,“长红”难得,  相似文献   

16.
王海,中国青年网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报新闻短视频品牌“青蜂侠”创始人与负责人。他带领“青蜂侠”从一个“三无”小组发展为新闻短视频“国家队”品牌产品。作为媒体转型与融合的一线实践者,王海及其“青蜂侠”团队如何生产新闻短视频?他们眼中“好”的短视频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记者、网民素材、专业产品之间的关系?流量洪流中专业媒体人与新闻学子该如何锚定自己的位置?我们就这些问题对王海进行了深访。  相似文献   

17.
李芳  周鼎 《传媒》2023,(22):69-70+72
随着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重塑,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成为广大用户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的首选渠道。从个体创作到MCN运营,“非遗”类短视频正加速步入众创时代。本文通过阐释“非遗”类短视频的传播和价值,针对当前“非遗”类短视频的传播困境,提出其在文化和商业维度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王娇娇 《今传媒》2020,28(1):8-11
短视频成为“现象级”应用对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短视频发展进入下半场的新形势,主流媒体如何在众声喧哗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拒绝低俗内容和一味迎合用户的内容取向,聚焦于时政主题、社会民生和文化生活,承担传递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本文以《人民日报》短视频的传播路径和“爆款”作品的生产机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空间与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而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随着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主流媒体纷纷转向移动传播阵地,创新内容形态。2018年,第28届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媒体融合奖项,评选包括融媒短视频在内的6个评选项目。次年,第29届中国新闻奖第一次出现“短视频新闻”评奖项目。短视频已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主流形态。通过对部分爆款新闻类短视频开展内容研究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其在标题的“网感”、  相似文献   

20.
李钰婷 《视听》2023,(5):124-127
近年来,内容垂直化、精细化已经成为短视频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短视频市场热门细分领域之一,美食类短视频领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创作人才,来自云南的创作者“滇西小哥”就位列其中。从创作策略和视听元素两个方面来看,主打云南美食的系列化创作、偏向纪录片的风格特征和人情味浓厚的创作策略奠定了“滇西小哥”以传达云南美食文化为主的视频风格。她用流畅质朴的镜头叙事、相得益彰的色调和光影、同期声与配乐和谐交织的视听风格,呈现出云南独特的饮食民俗文化和唯美的乡村田园风景,给用户带来质朴丰富的乡村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