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社交网络平台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国际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社交平台中的情绪传播,直接影响用户的认知和传播行为.为使中国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能有效应对国际舆论和提高国际传播地位,以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选取Twitter平台上的评论信息进行情绪挖掘和呈现,总结国际社交网络平台情绪传播特点和规律,针对有利...  相似文献   

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深入挖掘用户"潜意识",主动塑造用户以及大幅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传播特性.该技术应用存在诸多隐忧,技术服务提供方过度无序挖掘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处理自动化侵害用户隐私,人性弱点连线成为社会基本价值观被侵蚀的缺口.必须严控用户同意下的数据处理目的、方式及处理的信息种类全程一致化,建立相应的平台-用户分红机制,深入关注生物特征情绪识别在信息传播产业中的定位与价值,建立情绪识别技术安全规范.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研究情感转向的背景下,社交媒体上人机用户间的情绪互动为智媒舆论生态治理、人机交往关系注入了新的思考。本研究以海外社交媒体Twitter上的中国议题为研究情境,运用计算传播学方法揭示了人机用户在涉中议题上情绪的时空分布与关联机制。研究发现,人机情绪的时间分布高度同构、循环波动,恐惧情绪成为优势情绪。机器人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变化是人类对应情绪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同时,人机情绪在地理分布上趋同,机器人对特定情绪的引导在空间上产生溢出效果,影响了更广大国家、地区的人类用户。本研究认为,心理学中行动同步、类别激活与社会评估等情绪感染机制可被用于理解人机情绪间的关系;控制论的思想、人机传播的视角,也为相关问题的思考带来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2019年,"快递员丢芒果下跪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事件经历了事件首爆发、舆情的一次反转、舆情的二次反转等传播过程,在传播中体现出了由于技术推动导致的传播门槛降低;用户过度参与新闻事件下的狂欢和看客心态,社会转型期情绪的集中爆发等特点。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要辩证看待,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5.
商建辉  赵昱 《青年记者》2022,(22):50-52
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考察新浪微博官方媒体账号发布HPV相关报道时使用的不同主题框架与用户在线疫苗情绪表达的关系。研究发现,官方媒体最常使用医疗框架,而最少使用责任归因框架。医疗框架和救助框架下用户疫苗情绪偏向积极;而冲突框架和利益相关框架下用户疫苗情绪偏向消极。此外,卷入度对责任归因框架和利益相关框架下的疫苗情绪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本文回应了用户卷入度对于框架效应和疫苗接种态度的交互影响,对健康传播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禹洁  魏思佳 《新闻知识》2023,(11):19-27+93-94
社交媒体时代,个体拥入舆论场,情感逻辑超越理性逻辑。在微博平台“二舅”短视频的传播中,公众情绪的扩散呈现出类似个体情绪发展的惯性表现,具体表现为群体感染、情景触发、时间抑制等规律性特征。本文从情绪传播的惯性角度入手,顺应情绪惯性规律,提出多元联合、情景设置、情绪连结三方面的情绪疏导建议,以期把握情绪传播特点,为社会舆情传播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吴祐昕  王慧  张楠 《当代传播》2014,(2):108-109,112
通过分析用户视觉注意的特点: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以及视觉搜索等特点,对用户的移动应用的视觉传播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归纳移动应用界面中的视觉传播原理,并分析如何将其特点与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相结合,使移动应用界面能够达到最好的用户体验和视觉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对228篇学术论文进行主题聚类和时区共现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情绪传播研究相关论文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但总量占比较小;热点议题集中在传播机制、传播特点、传播效果等方面,同时与突发性事件、社交媒体、舆情治理和媒介技术的相关研究呈现深度互嵌态势;Python-SentiStrength、聚类分析、模型运算成为情绪传播研究方法“主力军”,加速了情绪传播研究的智能转向;情绪传播理论拓展呈现缓慢且保守特征,缺少跨学科对话。未来,情绪传播研究应注重研究维度拓展、研究视角立体化及研究范式的动态转向。  相似文献   

9.
社交网站是目前互联网发展趋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社交网站特点,从用户的软性诉求和用户关系角度出发,重点分析社交网站广告传播可以采用的一些策略,提出了社交网站广告传播可以采用基于用户关系的人际关系传播策略、基于用户行为特征下的差异化传播策略、软性诉求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慧  朱晶 《新闻爱好者》2012,(22):81-82
社交网站是目前互联网发展趋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社交网站特点,从用户的软性诉求和用户关系角度出发,重点分析社交网站广告传播可以采用的一些策略,提出了社交网站广告传播可以采用基于用户关系的人际关系传播策略、基于用户行为特征下的差异化传播策略、软性诉求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社交网站是目前互联网发展趋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社交网站特点,从用户的软性诉求和用户关系角度出发,重点分析社交网站广告传播可以采用的一些策略,提出了社交网站广告传播可以采用基于用户关系的人际关系传播策略、基于用户行为特征下的差异化传播策略、软性诉求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陈启涵 《新闻界》2023,(1):78-87+96
关于对立情绪弥漫于网络空间的问题,既有研究未充分考虑网络平台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以平台可供性为理论视角,对微博、知乎两个平台及其用户的质性研究发现:伴随用户的感知、想象和使用过程,平台的功能设计、算法机制、管理方式共同建构了一个支持对立情绪的可供性空间;在本土化可供性环境下,平台一方面从日常化的对立情绪中获取流量,另一方面以弹性的治理逻辑限制极端情绪的传播。文章为理解和反思平台社会中情绪的流量政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3.
印尧  陈华 《东南传播》2021,(9):123-126
媒介技术融合的演进使得"媒体"一词的概念日益宽泛,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促进了用户与媒体传播的对等平衡性.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重构了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连接逻辑,洞察用户情绪、建构用户场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性思维方式.从用户定位到社群场景建构的演绎成为互联网思维下提升传播效果的最有效路径,传播技术的演进创造出新的传播形态,社交媒体的连接将人们在网络空间重新集聚,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空间交流存在的时空距离以及身份差异带来的群体区隔.移动App基于用户使用惯习和分享动机的数据分析,建构了一种基于移动社交的全新社群模式.本文基于对网易云音乐App的媒介经营管理和社群营造体系的分析,探讨新媒体传播对网络社群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用户角色和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网络信息传播中用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中用户拥有多重身份的原因
  1.表达的需要。传者在传播过程中出于一些担心,常采用匿名的方式宣泄情绪,以平复心中的怨恨和怒气。比如传者想表达不满,散布反主流话语,又怕这种传播遭受打压,招致难以承受的后果,他们就用昵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另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讹人钱财,骗取美色,用虚假言语和多重身份掩盖不良动机,这种现象在网络传播中并不鲜见,这也会使网络传播中用户身份多元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邻避冲突事件可能产生的社会情绪及网络扩散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在邻避事件中可能引发的消极社会情绪包括相对剥夺感、对立情绪、缺乏信任及社会焦虑感。这些消极情绪经由网络的传播呈现出突发性与放大性、传染性与污名化等特点,加剧了社会消极情绪的扩散。政府部门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应抓好源头治理,管好形成社会情绪的宏观要素,介入治理,主流媒体要及时引导舆论风向,规范治理,建立规章制度依法管理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17.
媒介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传播带来了新特点新规律,也为传播模式研究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本文根据用户信息行为特征构建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网格化研究模式,抽象概括了用户、信息及其之间的链接关系,提出了运用大数据思维对用户进行文化属性和社会分层的网格化分类方法,探讨了用户画像分析、传播效果优化和网络文化发展预测的研究路径,为互联网群...  相似文献   

18.
曲飞帆  付志惠  杜骏飞 《新闻界》2022,(12):4-12+36
在情感诉求日渐强烈的互联网语境下,主流媒体的新闻实践应如何适应情感逻辑?本文以三家地方主流媒体的双微账号为研究对象,使用情绪知识增强训练模型,对20万余条推文进行情绪分类,采用描述性统计,辅之以深度访谈,对样本媒体的情绪传播实践作了历时追踪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媒体存在一种多样态情绪传播的技术路径,即:既在不同平台、以不同尺度回应社交网络的消极情绪,也基于媒体逻辑,平衡引导用户感情。本文将这种路径称为“潜调适”,并讨论了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编译指编辑和翻译,是与编辑相结合的翻译活动.外宣网站文本编译必须针对新媒体传播特点,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重视翻译过程中的编辑加工,满足目标用户对信息价值的需求,关照用户阅读期待和愉悦感,迎合用户个性化偏好,以提高网站信息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者基于对理论的参照,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地铁内情绪传播的必然性,并尝试梳理地铁情绪传播的机制和特点,目的是为了阐释城市地铁建设运行过程中,在这一特殊环境组成的特殊群体内发生的情绪感染过程及其对城市文化氛围所带来的影响.分析过程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其重点在于地铁情绪传播机制研究,并希望为未来的城市交通建设管理思路分析以及相关社会学、传播学论题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