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把中学数学各个分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三个二次”为载体,综合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交叉汇合处为主干,构筑成知识网络型代数推理题,在高考试题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2.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三个“二次”密切联系,而且它们因贯穿了从初二到高三的多个单元知识而成为专家命题的热点.本选取这三个“二次”的共同点——二次三项式为视角,探寻三个“二次”及其可被化归问题的三种常见解题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数学中,“3个二次”是以二次函数为中心,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把其余“2个二次”串联起来,构成知识系统的网络结构,而且这“3个二次”也是研究其他内容的基础工具.高考对“3个二次”的考查往往渗透在其他知识的考查之中,并且大都出现在解答题之中,特别是与不等式、导数以及解析几何等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的结合成为其一大亮点.其考查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最值、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分布等内容.在2009年全国新课程高考数学的理科试卷中,每套均含有有关“3个二次”的试题.  相似文献   

4.
因为一元三次函数的导数为二次函数,所以丰富多彩的二次函数考题焕发了新的活力.高考中常以三次函数为载体,设计情景新颖独特的试题.解决三次函数问题的基本策略是:通过求导转化为二次函数、二次方程或二次不等式问题,然后综合运用导数的基本知识、"三个二次"的知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说的“四个二次”是指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和本文所说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其中二次函数是四个二次中的主线,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复习二次函数时,应把“四个二次”加以串联综合,汇成一体,沟通其内在的联系,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数学中,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笔者将其统称为“一元二次”问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近几年的高考和竞赛中,以“一元二次”为背景的数学命题屡屡出现,但其结果表明这类问题一直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弱点.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解决“一元二次”问题的策略一“三三制”:三种形式;三个突破口.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三个二次"即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是高考中永恒的主题.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密不可分,其中二次函数是核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是二次函数的特例.本文根据近几年有关"三个二次"的高考试题考查的侧重点不同,试图把有关"三个二次"的高  相似文献   

8.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三个“二次”,即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通过“△”紧紧联系在一起.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二次函数在初中数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和二次三项式、二次方程和二次不等式有密切的联系(合称“四个二次”),笔者浏览近年的各地中招试题,见求二次函数解析表达式的题目出现非常频繁,足见这种题型的重要性。 二次函数的一般解析表达式为 y=ax~2 bx c(a≠0) (1)其中包含了三个待定常数:a、b、c,为了确定它们,需要给定三个独立的约束条件,一般地每给定一个条  相似文献   

10.
“一元三次函数、三次方程”问题在中学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高等数学具有紧密联系,文章以“导数”和“三个二次(即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知识为工具对一元三次函数图象和性质作全面深刻探讨并获得了一般性的结论,对一元三次方程实根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一元三次函数图象的切线作例示探讨,文章列举了若干典型例题进行分极点分布和函数单调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通过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发现有以下的命题规律.1.考查热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尤其是"三个二次"的综合应用,常与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思想联系在一起.2.考查形式: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可能出现.3.考查角度:一是以二次函数的图像为载体,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二次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问题及与此相关的参数范围问题;二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三是考查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及二次不等式的关系,其中以二次函数为核心,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
在“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简称“三个二次”)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分类讨论的标准问题,本借助例题对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中学代数中的二次三项式 ax~2 bx c,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0,二次函数y= ax~2 bx c,一元二次不等式 ax~2 bx c>0(或<0),这“四个二次式”中的 a 均不为零.串起来形成“四个二次式”的知识结构.其中二次三项式是以因式分解为主,分解的方法有公式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等,它是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基础;一元二次方程又包括了一元二次方  相似文献   

14.
1内容和内容解析1.1基本定位本节课是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课,是在初中学了一元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高一学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之后,结合高中学习的函数的性质综合出"三个二次"问题,它以二次函数为中心,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把其余"两个二次"串联起来,构成知识系统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同时也是高考数学科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以三个“二次”为载体考察函数有关问题的代数推理大题时有所见.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体会三者的内在关系、包含的数学思想以及相应的数学本质.下面我们重点对涉及二次不等式的有关问题进探讨并予以归纳.  相似文献   

16.
三个“二次”即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它们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研究包含二次曲线在内的许多内容的工具。高考试题中近一半的试题与这三个“二次”问题有关。本文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及联系,掌握函数、方程及不等式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问题在近年的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这类问题正确而又迅捷求解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二次函数解析式.一、选择一般式当二次函数图象经过已知三点时.应选择一般式y一一’+b。十厂求解·例1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3、_、—‘——一门.()、(-2.一3)、(2.O)王占.大过个二次一2—————”——-’‘’““—”“-””函数的解析式.(199年福建省中考题)解设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依题意.有解了.得二、选择顶点式食日果已知条件中出现了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函数及其图像、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几何相关内容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常见的题型以反映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几种函数之间的关系的综合题;二次三项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的综合题;直角坐标系中的几何问题的综合题为主.这类题的核  相似文献   

19.
三个二次是指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这三个二次都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中二次函数最重要,其图象是纽带。它将等与不等,数与形紧密结合在一起。它既包含了方程的根,又包括了不等式的解集。利用数形结合使一些数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表:  相似文献   

20.
1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绝对值不等式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进一步熟悉集合知识的应用及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教材的设计是“化陌生为熟悉”的思想,通过对“三个一次”的研究,即对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的图象和根的探究,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得出有别于用代数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去研究探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进而对“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研究,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相应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从图象上观察读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再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得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可以简称为图象法.应该说“三个一次”是引子是预备知识,“三个二次”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才是关键,是研究的核心.(3)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是解集的确定.(4)教参书安排了一个课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通常要三个课时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2考情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一是以集合为背景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是对所含参数的讨论一并考查“三个二次”的知识;三是与其他知识综合交汇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3学情分析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