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与情人》的主人公保罗·莫瑞尔徘徊在母亲格特鲁德·莫瑞尔夫人、女友米丽艾姆和情人克拉拉三个女性之间,其情感世界在母爱、米丽艾姆的精神之爱和克拉拉情欲之爱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异化。随着对世俗社会的解读和性格上的日趋成熟,他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米丽艾姆的精神依靠;克拉拉只是自己情欲的寄托。母亲的死使他摆脱了畸形母爱的束缚。痛定思痛,他最终迈出了走向新生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0):138-139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体现了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对母亲莫瑞尔太太有着俄狄浦斯情结,保罗无论是和米丽亚姆柏拉图式的恋爱,还是和克拉拉的激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分析了保罗的俄狄浦斯情节。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被公认为他的成名作。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对人的自然本性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文章通过分析作品中莫瑞尔夫妇,保罗和米莉安,以及保罗和克拉拉之间的情感纠葛,认为正是现代西方文明导致了他们之间两性关系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4.
方梦婷 《英语广场》2023,(21):71-74
石黑一雄的小说《克拉拉与太阳》借用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围绕机器人能否替代人类的问题探讨了“人心”的重要性。石黑一雄通过描写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相处,探讨爱与“人心”,启发读者对后人类主义时代下的伦理道德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儿子与情人>的主人公保罗·莫瑞尔徘徊在母亲格特鲁德·莫瑞尔夫人、女友米丽艾姆和情人克拉拉三个女性之间,其情感世界在母爱、米丽艾姆的精神之爱和克拉拉情欲之爱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异化.随着对世俗社会的解读和性格上的日趋成熟,他渐渐认识到自己只是米丽艾姆的精神依靠;克拉拉只是自己情欲的寄托.母亲的死使他摆脱了畸形母爱的束缚.痛定思痛,他最终迈出了走向新生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D.H.Lawrence在其著名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描述了主人公保罗与三位不同女性之间的爱情关系。在这三段不同的关系中,保罗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以及其如何逐渐摆脱这些畸形的爱。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和控制,爱的真谛就是灵与肉的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重点关注的是现代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精神生态失衡这一内在的生态危机问题。小说所揭示的精神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莫莱尔、格特鲁德、保罗、米丽亚姆、克莱拉这五个人物身上,他们在作品中皆以精神悲剧性角色出现。劳伦斯认为,文化修养的差异、支配与占有欲望、健全人格的缺失以及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社会生态的变异是造成精神生态失衡的根源所在,人必须与自然融为一体,协调好社会人际关系,抛弃占有和支配欲望,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完整性、灵与肉的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悲剧的发生,从而达到精神生态的平稳。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现代著名作家大卫&#183;理查兹的小说《孩子间的仁爱》用第一人称叙事,以主人公悉尼&#183;亨德森的儿子莱尔的口吻讲述了主人公悲剧的一生,深入探讨了社会伦理道德和个人信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说的不同章节中第一人称叙述者莱尔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来探究莱尔超脱于祖父和父亲的悲剧命运而实现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对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传统解读多停留在保罗在家庭内的恋母弑父倾向上,实际上文中克拉拉及其丈夫道斯也有很强的地母天父暗示意义,本文拟从神话原型批评角度分析保罗的情人克拉拉及其丈夫道斯的神话原型,从更深层次上展示劳伦斯的俄底浦斯情结,试图以不同的视角给文本以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吕雪芬 《文教资料》2008,(27):23-24
英国著名小说家D.H.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深受读者的喜爱.这部小说描述了一系列的爱情悲剧,其中保罗与米莉安之间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莫瑞尔夫人的影响、时代的局限、相同的性格缺陷、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爱情观四个方面来分析保罗与米莉安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红与黑》作者司汤达认为小说中主人公于连与市长夫人德·瑞纳夫人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是“心灵的爱情”,然而这样真诚的爱却无法继续,最终结束。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这种爱结束的必然性:一是这种爱不完全真诚,有其目的和动机;二是从于连的出身、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指出其爱情远不及其勃勃野心。最后指出即使于连复活,他和德·瑞纳夫人的爱情仍会因为其野心和荣誉而无法继续。  相似文献   

12.
在心理学层面上,创伤可从创伤的代际传递,创伤记忆,创伤重复,创伤叙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儿子与情人》以作者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为背景,以文学为载体细致的描写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小说中,由于保罗与其母亲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导致他对母亲表现出一种畸形的爱。文章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对保罗创伤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创伤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当今家庭教育展开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勃拉姆斯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对舒曼夫人克拉拉发生了远远超过正常友谊的感情。1855年,当他开始写作《c小调钢琴四重奏》(作品60)时,舒曼已经进了恩德尼希疯人院。勃拉姆斯为了照顾克拉拉,和她的关系更为密切,但也越来越使他感到这种爱情是不正当的。他对舒曼像父兄一样尊敬。1853年舒  相似文献   

14.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早期作品,在女主人公米莉亚姆身上体现出了渴望新生活、渴求知识并注重精神情趣的特点。她是保罗才智的崇拜者和支持者,是保罗母子之间的爱的牺牲品,是传统的性观念与追求性解放新思想之间冲突的受害者。同时在她身上反映出了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心灵是孤独的猎人》主要探索了人类反叛孤立和需要表达的主旨,但从辛格之爱、"假小子"之爱、比夫.布兰农的性模糊、同胞之爱等几个层面探究这篇小说中爱和情的主题,可以看出小说所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和谐、不对等、不平行乃至是畸形的。  相似文献   

16.
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但夏绿蒂·勃朗特不同于狄更斯和盖斯凯尔夫人两位作家,她喜欢在作品中把已经优秀的人物塑造得更优秀.小说《简·爱》就是通过几个不同的贫困情节展示了简·爱的人格发展和人格魅力。贫困和磨难对简·爱来说是一笔财富.正是在贫困中简·爱才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怜悯,赢得了尊重,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独立,体验了爱情,完善了道德,使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崇高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乔治·桑的小说《莫普拉》文本,运用女性主义观点,从家庭关系、爱情地位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评论小说人物爱德梅的形象。通过分析,爱德梅是一个充满独立自主性的先进女性角色,她在家庭、爱情以及社会关系中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但同时她也受到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红与黑》中作者司汤达描述了德·莱纳夫人对于连的充满真诚的激情之爱,而于连对德·莱纳夫人的爱却是虚伪之爱,于连的性格身份地位及所处的时代,出人头地的欲望远超对爱情的渴望。他们之间爱情的不对等,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爱情以毁灭而告终。  相似文献   

19.
该文试图比较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本色》在故事情节、性爱描写手法、目的和作者性爱观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比较,揭示这两部小说的共同思想:探索性爱与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红与黑》不仅是一部反映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政治小说,更是一部洞察爱情、展示人物心灵的艺术杰作。它的出现开启了爱情描写的新天地。对书中三位主要人物的爱情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作者司汤达在小说里描写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于连的爱情观是吸血的爱,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真诚的爱,拉莫尔小姐的爱是折磨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