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不时候不知何故.在脑海里深深地记下了“楚河”这个词,知道“楚河”是象棋棋盘上的分界线,双方隔着河界对峙,不能轻易越界。后来我进了学校,望着桌子中间那条深的印痕,便想起了“楚河”这个词来。那时。我的同桌是一个瘦小文弱的女同学  相似文献   

2.
搭便车     
林听 《作文大王》2013,(12):22-22
今天我在读词语的时候,发现了“搭便车”这个词,我不怎么懂,就去问妈妈。妈妈却反问我:“你是怎么想的,说给我听听。”我答:“是不是搭粪便的车子?”  相似文献   

3.
2012年,我获得了“全国十佳教师作家”称号。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免不了面对“你是怎样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说来不及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便一律用“喜欢”这个简洁的词搪塞过去了。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看到“彼得·潘综合征”这个词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疾病。而当弄清楚了这病的真正含义后,我又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就是近年来,一直令国人挠头的“小皇帝”问题吗?然而我不得不佩服把这个词引入中国的人———“彼得·潘”虽然是舶来品,却要比我们本土创造的“小皇帝”更发人深省。“小皇帝”只是近似无奈地描述了现在一些孩子的生活状态,并不足以令人深思———毕竟“小皇帝”大了也许就会成为“有道明君”。而“彼得·潘”却在警示着我们:也许您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虽然家长有时候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是…  相似文献   

5.
在批改用“打搅”这个词造句的时候,发现有些同学这样写道:“我在做一道难题的时候,谁也没有打搅我。”写到这里嘎然而止。记忆中好象上届学生用这个词造句也有这样的毛病。我把去年的批改记录找来查了一下,确有这样的毛病。好奇心的驱使,又翻前年的批改记录,也有同样的毛病。我不由得责怪自己,如在指导学生用此词造句时  相似文献   

6.
天使的声音     
当我第一次教女儿使用“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她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这是一种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就是各种惯用形式。”我用字典上的解释来敷衍她,然后很快岔开了话题。  相似文献   

7.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嫦娥奔月》第一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词语)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理解了哪些新词呢?生:我理解了“敬重”一词,意思是恭敬尊重。师:那读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后羿。生:我理解了“奸诈”一词,意思是虚伪、狡诈。师:你读这个词想到了谁呢?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贪婪“一词,意思是不知满足。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逢蒙。生:我理解了“接济“一词,意思是从物质上支援。师:你想到了谁?生:我想到了嫦娥。师:能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适当归一下类吗?生:“敬重”是与后羿有关的,“接济”…  相似文献   

8.
消防员     
每当我听到“消防员”这个词的时候,我的心中不禁洋溢出一种敬佩之情。每当他们从火海中救出一个个生命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堵毒都     
我是老外,所以我有时候会觉得一些莫名其妙的中文词很好玩。比如“都督”。《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不就是都督吗?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还真笑出声来了。想起了一堆胖乎乎的小脸,甜滋滋味道的饼干--“鬼脸嘟嘟”。都督,嘟嘟,太好玩了!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的时候他50岁,而且远在“家庭妇男”这个词出现之前他就已经担当起这个角色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家里照看我的是他而不是我妈妈,但由于我是小伙伴中惟一一个爸爸整天守在身边的  相似文献   

11.
蒋欣田  李晶 《下一代》2012,(8):26-26
“苦咖啡,真的美,那滋味,令我回味。” ——题记 第一次喝咖啡时,是在我7岁那年。看看爸爸手中的咖啡和意犹未尽的表情,我也跑过去“咕咚”就灌了一大口。“呸!这是什么啊!真难喝!”苦涩的味道使我下意识地吐了出来。爸爸则笑笑说:“大了你就懂了,这就是生活的味道。”“生活”这个词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是个极为深奥的词。因为我觉得生活就是“果汁牛奶”,酸酸甜甜。  相似文献   

12.
信仰人民!     
我在讲课的时候经常就会有人问我:“你有什么信仰?”我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就琢磨出来一个词,叫做“信仰人民”。也就是说,人民这个词在我这里就替代了那个上帝,人民就是我的上帝!这个是我个人感觉特别重要的一个东西,因为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没有精神支柱,缺乏精神支柱:共产主义不信,资本主义又不好信,信上帝吧?其实我觉得那个上帝的水平也不够高。信儒家?儒家确实也有它的问题。所以,就只有那个不分化的、作为整体的人民才是可以信仰的,因为人民的容量太大,人民像大海,因此,当你信仰人民的时候,可能就会使得你的一生都找到了支点、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动力。而信仰这个东西其实是特别重要的东西,生活当中是极其需要信仰的,如果没有信仰,你的生活就常常是漂泊的,因为没有精神家园。在缺少信仰的前提下,很可能是生活质量不高,天天算计,天天算计就会算得很烦、很累。  相似文献   

13.
当我选择“沉重”这个词的时候,我斟酌良久——我害怕,害怕这个词会损伤我清晰呈现这个男孩真实一面的愿望。在常人眼里,“沉重”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负荷。然而,正是深沉的思考,让唐铭的生命丰盈而澄澈。他在这样的思考中让灵魂轻轻浮起,使他既脚踏坚实的大地,又离天空很近,很近。  相似文献   

14.
我,等待摇滚     
曾经听人说起摇滚是什么。听到的是一声吼叫:“摇滚就是一切!”不错,摇滚才是音乐。在这儿,不管摇滚这个词多么富有诗意,也只能到处“滚”,大部分摇滚歌手的结果也只有摇摇头然后说“我一无所有”。崔健——我不知道这个时候是否还有人记得  相似文献   

15.
邻居     
邻居这个词在我们土家族农村叫做“隔壁”。在农村老家的时候,我一律跟着乡亲们说“隔壁”,而从来不说“邻居”。只有进了城以后,我才随大流,将“隔壁”改成了“邻居”。因为我害怕别人说我“乡巴佬”。  相似文献   

16.
王林 《小学语文》2011,(11):8-10
忘了第一次听说“同课异构”这个词是什么时候了,也参加过几次“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反而对“同课异构”这个词有了深深的质疑。  相似文献   

17.
“空气养人”这个词,还是我从一本教育刊物上看到的。这个理念源自北京二中对教育的一种追求,是北京二中办学理念与实践的结晶。何谓“空气养人”?顾名思义:“空气”是生命之源,当空气清新的时候,人的呼吸通畅了,身体健康了,心情也就舒畅了。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上课 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课文怎么用“吃水”这个词?应该是“喝 水”才对呀!老师常常说,用词要准确,这里的“吃水”是不 是用错了?  相似文献   

19.
“静电”这个词,以前对我来说很陌生。近日我遇到了一些生活中奇特的现象,使我对静电有了一点儿了解。  相似文献   

20.
我出生的时候爸爸50岁,而且远在“家庭主夫”这个词出现之前他就已经担当起这个角色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家里照看我的是他而不是妈妈,但是那时我很小,而且是我的朋友们中间惟一一个由爸爸整天守在身边的孩子。我为此感到非常幸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