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1世纪将是中国应用语言学成熟、腾飞的世纪。作为把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汉语应用语言学,是应用语言学最主要的课题。本文从社会发展、学科建设与中小学玟教学改革三个角度,阐述了开展汉语应用语言窑紧迫性等并进而提出了汉语应用语言学急需研讨的十个论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并流行一种“汉语人研究派”。这种新的语言学流派深受西方人语言理论的影响,力求探索汉语的化特征,他们提出了建立中国化语言学的学术主张。随后,出现了较多探讨化与汉语相互关系的学术专与论,如《方言与中国化》、《中国化语言学》、《化语言学》、《语言化研究的四个层面》、《汉语与中国传统化》、《有关汉字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等,“女”族字、词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语言学若干知识点讲解》(《语文学习》,2011年第12期)一文在语言学内部体系中讲解语言学的知识点。本文将在语文教学实践的层面,论述语言学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推进了语文教师对“语言”的认识。 语言学理论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传统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  相似文献   

4.
借鉴欧语的理论、方法,实现中西语言学的有效结合,是建设和发展我们语言理论研究的必由之路。结合必须汉语特点的研究为立足点,因而要紧紧抓住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字”法梳理汉语的结构规律。要实现语言学的国际接轨,需要克服理论上的依赖感。  相似文献   

5.
应用语言学研究与汉语词源研究相结合,具有理论与实际两方面的意义;把汉语词源研究纳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进行研究,可以从汉语词源与语言教学、汉语词源与语规范、汉语词源与辞书编纂等不同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从“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的角度把人们对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进行整合,从而构建虚拟的心理空间,予以存储相关信息,证明了认知的开放性和隐喻性。从“范畴理论”来透析“整合”具有“创造性”和“系统性”之内涵,从“隐喻理论”来透析“整合”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之外延。二者均有无限扩张的生命和生机。为了让老师在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时,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等理论对“整合”之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刻论述,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老师在对“整合”的概念理性的认识的同时,熟练驾驭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的单元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应用语言学分支的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语言应用学科之一 ,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因为都是新兴学科 ,二者关系过去在概念上不甚密切。学科成熟 ,是对外汉语教学并入应用语言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促进了这一学科理论的建设 ,形成若干研究领域。可归纳为八个方面 :汉语本体研究、汉字教学研究、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汉外语言与文化对比、汉语教学法研究、教学大纲与课程设计及教材编写、语言水平与能力测试、多媒体网络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本简要回顾了语料库语言学在西方的发展历史及理论根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当前汉语语料库建设与汉语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一方面,汉语语料库加工要求充分利用汉语研究已有成果,并加紧解决汉语研究中的“两难”问题。另一方面,汉语研究在传统的内省法、规则法基础上,应充分整合语料库与概率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简要评述Alan Davies和Catherine Elder的著作《应用语言学手册》,向读者介绍了关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各项重要理论。全书围绕着L-A(语言学应用)和A-L(应用语言学)的区别展开阐述,不仅综述了语言学各方面的研究理论,并且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教师和研究人员带来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聂焱主编的《三一语言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出版发行之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江苏省修辞学会部分会员曾就该书及相关的语言学、修辞学及语言学流派等问题,在南京召开研讨会,一致认为王希杰先生作为“三一语言学”理论的开创者称得上是一面旗帜。聂炎主编的《导论》是一部对三一语言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难得之作,是汉语修辞学学史和汉语语言学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笔者认真研读之后发现,这本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别开生面、特色鲜明,体现了对三一语言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聂焱主编的《三一语言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出版发行之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江苏省修辞学会部分会员曾就该书及相关的语言学、修辞学及语言学流派等问题,在南京召开研讨会,一致认为王希杰先生作为“三一语言学”理论的开创者称得上是一面旗帜。聂炎主编的《导论》是一部对三一语言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难得之作,是汉语修辞学学史和汉语语言学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笔者认真研读之后发现,这本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别开生面、特色鲜明,体现了对三一语言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2015年4月3日至5日,第二十七届北美汉语语言学会议(NACCL-27)在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举行,来自世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围绕汉语语法、语音、韵律、话语分析、会话分析、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社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次年会主题为"汉语语言学研究与汉语教学应用的整合"。大会主席陶红印教授指出,长期以来,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学被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语言学研究者以发现语言规律和建构语言学理论为首要目的,很少关注语言教学中凸现的语言学问题。另一方面,语言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往往不能从现有的理论语言学研究中找到直接的解答,教师也感到自身需要拓展与语言教学相关的语言学知识。为促进语言学研究和语  相似文献   

13.
对《汉语语法化的历程》进行分析解读,归纳提炼出这部著作的语言学理论和具体的方法论,并结合汉语研究的实际,探讨如何将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运用于汉语研究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语言学是由骆小所教授建立的一门语言学新兴学科。这门新学科的建立以骆小所教授1992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艺术语言学》为标志。21世纪伊始,骆小所教授以他的新《艺术语言再探索》深化了艺术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本书从理论上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艺术语言研究的重要意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和现代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理论恢宏,视野开阔,具有前沿性和深刻的思辨性,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学术专。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言学界多年来倡导将“引进”与“创新”、英语与汉语“两张皮”合而为一,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载体之一便是语言学教材。以新的编排体系与教学导向面世的《语言学教程》(修订版)顺应了中国语言学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在对各章进行简要评介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该教程具有五大特征:规范性、实用性、创新性、趣味性、对文化融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刘宇红教授《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一书。该书源于刘教授多年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3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有十多篇是CSSCI刊源论文。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语言学理论的长期规范造成了我国普通语言学的教学与科研的严重缺陷。我国高校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应该解放思想,走理论创新之路。只有摆脱指导我们教学和科研的两个语言学假设,我们才能充满自信地探索汉语汉字的科学理论,为修正和丰富普通语言学理论做出中国语言学者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应用语言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应用语言学发展的历程,阐述了应用语言的理论、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认为应用语言学是一个具有开拓创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目的在于促使外语教师了解应用语言学理论以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学科门类的“语言学”,是近现代科学产生以后的分类体系,它不再附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史哲”。“语言学”定为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这是近年来语言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语言学必须解决好它与心理研究的关系。这是关系到语言学能否独立存在的根本。语言学既包括应用语言学,也包括理论语言学,我们认为理论语言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20.
应用语言学的三大支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与广义的应用语言学1 870年 ,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 (J.BaudouindeCourtenay ,1 84 5~ 1 92 9)首先提出了“应用语言学” (AppliedLinguistics)这个术语 ,但是 ,当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作为一门学科的应用语言学 ,是在这个术语被提出来将近 70年之后 ,直到 2 0世纪 4 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来。在 2 0世纪之初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 (DeSaussure)曾提出 ,语言学的唯一的和真正的任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 ,索绪尔所指的语言学 ,是超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