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瘟疫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时有爆发,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文学作为历史的重要表征,对此有充分反映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中西文学瘟疫叙事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将从瘟疫母题的叙事流变比较、瘟疫叙事模式比较、瘟疫叙事伦理机制比较这三个角度切入,对中西文学中的瘟疫叙事进行比较研究,并深入探究隐含在差异性背后的中西不同文明机制与文化肌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译学的现代化是在西方现代译论的影响下开启的,因此,在中国译学研究的学术语境中,中西译论比较或中西比较译学成为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国内译学界对中西译论的研究很重视,出了很多成果,但整体上讲,微观研究多于宏观研究,个案研究多于概述性研究,框架或论纲式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本文根据国内中西译论比较研究的实际情况,从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对中西比较译学的框架进行了尝试性架构,提出了一个中西比较译学论纲,以期为中国当代中西译论比较研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论纲,并服务于中国现代翻译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中西古代建筑文化为理论基础,中西建筑为比较对象,问题意识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建筑的审美特征、审美尺度等美学角度的比较与研究,揭示出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西方叙事文学中,有许多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叙事文学中中国类型化群像和西方个性化英雄的比较,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5.
文学风格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中西文论对于文学风格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建构,二者存在相同和相异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中西文论中风格论的同异点进行阐释和比较,进一步深入探寻文学风格的发展规律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西比较文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中国通俗叙事文学的成熟期,叙事作家自觉为“文”意识的觉醒,是其不同于前朝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唐朝通俗叙事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变文,这种文学样式的产生与兴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佛教影响直接催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林双梅  林盈  廖妍敏  游晟 《海外英语》2023,(22):203-205+208
本文将中西医疗题材纪录片置于叙事学的研究视野中,选取《中国医生》《纽约医生日记》(第一季)为例,通过厘清二者在叙事题材、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及叙事空间四个层面的叙事异同,梳理中西医疗题材纪录片各自的叙事启示。研究发现中西方均善于运用平行叙事结构,通过病房、手术室和会议室等常见空间场景建构多元立体的医生形象。不同的是,中国在叙事题材上侧重歌颂人间温情,西方则倾向赞誉职业理念。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林译小说《伊索寓言》为基础,研究林纾在小说中的中西文学比较活动。林纾从小说的文学功能和社会作用方面比较中西文学作品,寻找、比较中西文学中一些相似的题材典故,并且以中国古代史实阐释伊索寓言,显示了初步的中西文学比较意识,对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哲学范式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哲学范式的比较研究和平等对话是中西哲学研究在目前取得真正进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赋予中西哲学以各自相对平等的地位,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提供了可资比较的前提和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为深刻揭示各自哲学原创建构的历史特点、发展规律及其理论和方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哲学范式所具有的整体性和强烈地问题意识来看,中西哲学的范式比较可以从根本上克服特征的一般比较的局限性,为深刻揭示中西哲学之所以不同的深层原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西比较诗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比较文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门类,正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前辈学者垂范于先,不少新人追随于后,对此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发展的势头是令人可喜的。但是,我认为在当前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认真探讨予以解决,只有这样,中西比较诗学才可望取得新的突破。本文拟对此聊陈管见,以就教于学界前辈和同仁。立足本国诗学,破除“西方中心”论中西比较诗学是对中国诗学和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作为比较研究相关联的双方处于对  相似文献   

11.
文学风格是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中西文论对于文学风格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建构,二者存在相同和相异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中西文论中风格论的同异点进行阐释和比较,进一步深入探寻文学风格的发展规律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中西比较文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西儿童文学的比较研究,文学界多分析其思想内容、艺术风貌、创作动机等方面的不同,并侧重从文化传统角度指出造成这一系列差别的原因。但研究领域只局限在儿童文学中的叙事文体方面,其他体裁如儿童诗歌和寓言等则鲜有问津。并且,多数作家在评论时只注重对原因的分析,很少指出突破局限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刘宗超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4):F0003-F0003,61
近百年来,随着中西文化冲突和交流的日益深化,比较学的意义日益凸显.中西文学的比较、中西艺术的比较均出现了一些成果.比较文学早已成为显学,相对而言,美术的比较并不理想,不但数量有限而且比较对象显得有些宽泛,中西绘画比较的专著就更少了.  相似文献   

14.
进入中西异质化圈之后的比较学,其比较的对象与背景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面对两种迥然不同的化传统、字体系,美国汉学家刘若愚(JamesJ.Y.Liu)对汉语特性的研究无疑跨越了横亘在中西化和学比较之间的第一道樊篱。为中西比较学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李石岑对中西哲学发展过程及其思想同异的考察与理解,在20世纪30年代的哲学比较研究中,当为最具理论价值的认识成果之一.李石岑对于西方的学术文化曾经有过长时间的研探与亲身体验,其对西方哲学了解的深度与广度,在与其同时代的学者中,少有人能够与之比肩.就思想倾向而言,李石岑早年虽曾热衷于尼采哲学与柏格森哲学,对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也赞赏有加,但是,当他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时候,思想上已经转向辩证唯物论.哲学观念的转向,增加了李石岑对中西哲学异同理解的思想深度,也促使他将哲学比较的学术目标指向了中国哲学自身建设.这些都值得我们肯定.今天,我们思考文化比较与哲学比较,不论时代条件还是学术目标,与李石岑一类学者当年的理解都已经大不相同.但是,回顾李石岑当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总结其哲学比较的认识成果,不论是对我们拓展哲学比较的观念,还是完善哲学比较的思想方法,都有其正面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宁稼雨在“中西结合”的指导思想下,运用西方“主题学”研究成果,参用“旧学”考据之法,奠定了“叙事类型”最初的学术通道,做出了可喜的业绩。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的下一步应该专注于个案研究,并努力使该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拓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比较文学是以中西比较诗学为发端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中西比较诗学既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比较自觉意识增强的自然选择,更是中国传统诗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回顾这一历程,有利于当前中国比较文学和现代汉语诗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严复比较了中西实用观,认为西学以实际事物为研究对象,重视实验、实证、实行,以行为的效果判定概念的意义;倡导自由、自利、自利与利他相统一,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实用的.而中学以书本知识为研究对象,重直观、体验、顿悟,思维模糊、紊乱;重义轻利,存天理,灭人欲,对封建统治者愚弄百姓来说是实用的.他认为,中华民族要想自立于世,非学西学的长处不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荒诞叙事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与主体意识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主体意识的不确定表现为作者对意义的不确定和对价值秩序的迷茫困惑,从而使中国现代叙事文本在叙事主体、叙事距离、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学界许多关于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或中国美学等的探讨,都是建立在中西对立这样一个理论预设上的。所谓中西对立,意味着三个东西:1.中西比较是比较研究的主流,甚或全部;2.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性质必然相反;3.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出路就在于中西融合创新。中西对立这样的思维框架只是近代历史的特定产物,并不能作为不可质询的理论前提。现在,正是我们要对这一思维模式进行反思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