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福清先生是原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苏联科学院院士,是俄罗斯著名的汉学家,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我于1960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据说李福清先生在这之前在文学所进修过一段时间。1980年9月我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蒙古英雄  相似文献   

2.
2012年10月3日,李福清先生——这位伟大的学者在创立了数座学术丰碑后,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音容笑貌,一如既往,润泽流长……就在李福清先生离世前的几天,9月26日,我接到天津大学的电话,说冯骥才先生希望能做一份中文的李福清先生著述(研究成果)的详细篇目,列  相似文献   

3.
李福清院士离开我们已经1个月了,但是他依然活在我的心中.这一个月来,一回忆起往事,李福清院士那充满活力而永远忙碌的身影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最早知道李福清先生的名字,是因为他的那本著名的博士论文《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当时他把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做法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特别是先生在《三国演义》小说与平话比较中对动作描写单元的对比研究更是给了我很多启发,甚至比母题分析还吸引我.后来我关注到李福清先生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在蒙古国做过本子故事说唱艺人的田野调查,发表过很多关于本子故事说唱艺人生平和东蒙古史诗传统的研究论文,于是就搜集他用俄文和德文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4.
陈丽萍 《语文天地》2013,(14):30-31
让鲁迅印象深刻的老师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老先生;一位是他留学日本时的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恩师章太炎先生。一、寿镜吾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对于寿镜吾老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  相似文献   

5.
端木美 《留学生》2010,(1):54-55
应该说.虽然我敬仰季老先生已久,但是我与先生没有师生缘份。我本没有资格为先生写纪念文章。但是.我还是有幸与先生有几天之交.得到过先生的谆谆教诲,在《留德十年》写成出版前.就听到他谈战后,回国经瑞士的故事。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不应忘记的一个片断。如今.为了重温这位可敬的老人与瑞士的一段机缘.为了感谢他对我的教诲,我还是写下了这篇短文。  相似文献   

6.
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长者,我非常有幸多次聆听他精彩的学术讲座.他在讲座中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睿智的语言和高深的教育理论水平常常使我惊叹和折服!对于他的大作,凡我能够看到的,我都仔细拜读,他的这些文章给了我无穷的教盆.  相似文献   

7.
恩师走了,他走得那样平静,那样安详。然而,这却使我思绪阵阵,连续几天难以入眠,一幕一幕的往事不时地呈现在眼前: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祖国带来了春天,也给学科教育研究带来了前所没有的发展机遇。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置各科教材教法研究专业之初,我有幸师从李嘉音先生攻读硕士学位。尽管先生解放前就在从事高等化学教育的同时还兼任中等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在化工方面也颇有成就,尽管先生在解放后曾经长期与苏联化学教学法专家合作共事,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成果累累,在我报到后第一次谈话时,先生就坦诚地说,培养化学教材教法研究生,我们还是第一次,国内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但是,这样的好机遇不能放过, 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件事办好吧。  相似文献   

8.
听了这样的课,你会不由地给他鼓掌,自觉地给他鼓掌。2012年11月8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王能智老先生的报告。说是有幸,这里的"有幸"不是一般的修饰,这是眼的盛宴,是耳的欢享,是心灵的沐浴。老先生与一般的学者不同,没有现代"范儿",却让人感受到什么是风度,什么是学养,什么样形象的学者才具有大师的风度。王能智老师是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地理特级教师、地理教研员。30多年来,他执着于中  相似文献   

9.
当我气喘吁吁地赶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老先生的家时,还是比约定的采访时间晚了半个小时。走进费老的书房,看见他穿戴整齐正襟危坐在藤椅里,等待接受我的采访,一脸羞愧的我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算了。“这个时间正好是交通高峰期,路上肯定很堵车,不能怪你。你带来的这束鲜花真好看,一定是花了很长时间精挑细选的吧?”费老不紧不慢地为我解围,让我的采访得以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进行。费孝通———对我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老先生,他的学术生涯可…  相似文献   

10.
孙玄常先生与世长辞了,文坛失去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我失去了一位难得的良师,因此非常悲痛。 玄翁是我晚年拜的学习诗词的老师,然而我从来没有对旁人扬言过他是我的“老师”。因为老先生是德高望众,学识博大精深的文坛宿将,拜这样的老师,一是自己马齿已长,又是文学的门外汉,浅薄粗陋自惭形秽;一是有攀附显现青蝇附骥之嫌。可是在学习诗词方面,我的的确确深受老先生的教诲,如春风长物,施泽草艾,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1.
魏紫熙 《科技文萃》2005,(3):184-185
20世纪50年代起我有幸与傅抱石先生一起工作,经常与他接触,对于傅抱石先生的治学精神与为人处世有了些了解,有很多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现在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2.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有话要说"广播栏目.我是主持人言言.这期节目我台有幸地邀请到了"过失家族"之首KK先生来做客.下面让我们热烈欢迎KK先生!  相似文献   

13.
[译者按]2012年10月3日,国际知名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李福清因病于莫斯科逝世.2012年上半年,李福清先生应俄罗斯俄中友协约请为《俄罗斯友人眼中的中国》一书撰写了此文.这是他生前用俄文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他艰辛而又辉煌的人生中,曾经与很多的中国学者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和真挚的友谊.无奈纸短情长,他还有许多往事未及回忆,还有许多友人未及感谢,便猝然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我们的只有厚重的著作和无限的哀思.  相似文献   

14.
“就文学论,就人物论,鲁迅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好玩”这个词,说来有点轻佻,是现在小青年的口头禅,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我想来想去,还是选了这个词。这个词用来指鲁迅,什么意思呢?我只好试着说下去,看看能不能说出意思来。老先生去世,到明年整70年了,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愤怒激烈、嫉恶如仇、是“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  相似文献   

15.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和他为我做过的一切,他让我成为了天使。我七年级的时候在镇上的医院里当志愿护士,夏天的时候我一个星期干30到40个小时。大多数的时间里,我都是和吉列斯皮先生一起度过的。从来就没有人来拜访他,也没有什  相似文献   

16.
鳄鱼先生站在车站边。他已经待在这里三天了,可是他还没有任何收获。天气真的很热呀,鳄鱼先生心里烦得很。他真想回到老家,钻进鳄鱼湖,痛痛快快地潜到水底,那才叫爽哩。鳄鱼先生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会儿吧,再等半个小时,还是没有收获的话,我鳄鱼先生就不干了。也许大个子说得对,我真不是吃这碗饭的料!”这时,一个瘦得风一吹就要倒的家伙走了过来。他看了看四周,然后压低嗓门,说:“你好!”鳄鱼先生看了看周围,没有人,问:“你是在和我说话吗?”瘦子笑了,说:“我看你还挺幽默的。”鳄鱼先生有些不高兴了,因为他认为自己一点幽默感也没有,在鳄鱼…  相似文献   

17.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高等教育理论家,其理论思想体系可以从他的著作中研习,也有一些文章作专门记述。笔者有幸曾在潘先生门下学习,现根据所见所闻,对他关于研究生的教育实践作简要述评,以期对我国的研究生导师们有所启发。潘先生指导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已达50多人,部分毕业生近年在学术上、工作上已显成就;大家走到一起时,经常对他的教育实践进行研讨,认为他的一些做法很有特色。笔者认为潘先生的研究生教育实践的特色可以简要概括为:对研究生课内、课外的要求都十分严格,且连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使学生们在学术上、品德上、工作上得到全面发展。潘先生既做到时常督促,又能做到以身作则。经过他的几年精心指导,学生们无不感到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学术能力、工作水平等有着飞跃性的发展。一、课堂教学不拘一格潘先生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尽力让学生每节课都有较大的收获。他从不一揽到底地讲授某门课,而是讲解一些理论较深的章节;有的章节请学有专长的兼职研究人员主讲;有的章节还让研究生们挑选,经过一番研究后,再给予一定的指导,然后让研究生自  相似文献   

18.
正师:三味书屋里,寿镜吾老先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看来,这位老先生是一位怎么样的人?生:高而瘦的老人,胡子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师:这是老先生的外表。生:很受人尊敬的人,"我"也对他很恭敬。生: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生:我不赞成,我觉得他并不博学,因为当"我"问他"怪哉"这个虫子的时候,他却没告诉  相似文献   

19.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20.
去年11月中.到海南岛出席全国修政辞学会年会,遇到山东帅大谭德姿先生.交谈中,曾向她问乃我的导师段焕先(字孟非)先生近况,谭先生称,孟非师在病中.这时,我又一次想起多年来的一个宿愿;先生年事已高,且身体羸弱多病,我应该找个机会到济南看看他老人家.返回新疆,已是月底.12月上旬.接到盛玉麒先生寄来的《庆祝殷焕先先生执教五十周年论文集》,书中夹一信函,告知先生11月19日仙逝噩耗.我先是愕然,继而怆然泪下.先生溘然长逝,奇怪的是怎么连个讣告也没有?12月中旬.讣告从新疆教育学院转来我处,方知是因误投而稽延.我无限怅然、愧然.先生离去何忽呀!我未及到泉城看望他,成为终生遗憾;先生又一次为我题序的新作《偃师方言研究撷萃》,付梓一年尚末印出,未能呈予先生过目.又是一桩遗憾.先生生前待我尤厚,真可谓恩重如山.而今,先生遽归道山,我竟是在事后多日方得消息,因而不得吊唁先生,不胜悲抢愧疚之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