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磅镇     
五河镇人有个习惯,喊王书记为"王书",喊白镇长为"白镇",新调来的仝镇长便自然被叫"仝镇". 仝镇上任快一个月了,前24天去了24个村,一天一个.到第25天早上回到镇政府,吩咐会计去粮管所借台秤磅.借秤磅干啥?仝镇没交待,会计也不好问.上午,召开全体镇干部会议.会上,仝镇说:他下去24天,和全镇24个村委会干部都见了面.与干部群众座谈,虽都说白镇现在的问题就是一个穷字,但这穷要变富并不是没有条件.他言明:上任"第一把火",每三个镇干部包一个村委,想法带领群众力争一年内摘掉穷帽子.  相似文献   

2.
开心语文     
<正>领导的记性记得以前,我们单位来了一位新同事,…新同事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和老板说:老板啊,我姓齐,"齐天大圣"的"齐"。第二天,就听见老板打电话给他说:"喂,小孙啊,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相似文献   

3.
牧师的花园     
一位新牧师上任了。前任牧师对他说,这个地区最头疼的问题就是那片花园,因为孩子们每天上学都要横穿那里,并且折断刚刚开出的花。这天早晨,新牧师站在花园中,看到孩子们正三三两两穿过这里,向学校走去。其中有个小男孩正想折花。牧师走过去,问道:"你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4.
正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有一次跟一位以色列的外交官员交谈,听外交官一再说到以色列非常重视教育,他便说:中国人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对方则说,以色列人重视教育与中国人重视教育不同。如何不同?对方讲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他说:我们的西蒙·佩雷斯做过以色列的外交部长、总统。他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以色列  相似文献   

5.
红花     
夏科长上任了。一大早,他便拎着公文包,西装革履地走向了办公室,希望给新同事们一个好印象。大家都还没来,只有一位老头在不声不响地打扫着大楼。走进办公室,一个人都没来。第一天上任就来得最早,一定会让同事们敬佩。他放下公文包,点燃了一支烟,狠狠地吸了一口,心中盘算着今后的工作计划。在机关里工作,首先必须和大家搞好关系,这可  相似文献   

6.
上五年级后,黄红军老师担任了我们的班主任。第一天上任,他便自我介绍说:"同学们,我是个不怕麻烦的班主任。"不久,同学们便在背地里称他为"麻烦"班主任了。  相似文献   

7.
给你十分钟     
美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预言家,叫什么名字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不少预言都应验了,被美国人称为"上帝的嘴巴".有一次,这位预言大师到一所大学作讲座,台下有许多听众.中途休息的时候,有两位同学找到他,请他预测一下自己的命运.预言大师微微一笑,说:"好的,我向你们提个问题好吗?"两位同学点头说:"可以."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2016,(6):42-43
<正>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官员自恃才高,经常卖弄,因此得罪不少人。一天,皇上召马绍良进宫,拿出一首诗对他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么样?"马绍良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便不加思索地说:"这诗不通!  相似文献   

9.
动物新村辖区新上任了一位警官——棕熊麦迪。任职的第二天,3月10日,他便亲自开车,并带着一些警员去巡逻。忽然,他看到一棵大树上贴着一张纸条,下车走近一看,见纸条上写道:棕熊笨蛋:  相似文献   

10.
清朝咸丰年间,热河新上任的知府,姓卜名昌。此人学识不高,行为不端,然而却自命不凡,骄狂无比。他认为热河地处塞外,读书者甚少,便根本瞧不起当地人。一日,卜昌出府衙游逛,来到热河诗社门前,便想卖弄一番自己的才学,遂对门口两个童子喝道:  相似文献   

11.
三兄弟答卷     
<正>古时有三兄弟,都略通文墨,听说县城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便一起前往求教。先生说:"我要考考你们,谁聪明就收谁。"说着,他拿  相似文献   

12.
竹竿和猪肝     
正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蚊帐,他便对师爷说:"你去市场给我买两根竹竿来。"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了。他急急忙忙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相似文献   

13.
乾隆看对联     
清代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一户人家,看见这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家存万金不算富”。下联“人有五子还独孤”。横批“南北”。乾隆略思一下,明白了,心里难过。他轻轻敲开门,亲自拜访了住在这里的一位老人,安慰他一番,并给他一些银两,又差人把老人的十个闺女和十个女婿找来,训斥了一顿,规定他们按月交给老人赡养费,然后离去。随行的官员懵里懵懂,便问乾隆怎么看那副对联就知道老人一家的情况。乾隆回答:“人称一个小姐一千金,一个女婿顶上半个儿子。这老人有十个闺女和十个女婿,这不等于‘家存万金’、‘人有五子’吗?为什么老人感到…  相似文献   

14.
故事一:平和面对"不够优秀的牛"一位官员微服私访,看见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地头,牛到一旁去吃草,农夫附在官员的耳边,低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官员  相似文献   

15.
万老师:前几天,我们班的同学向我借了10元钱,我爽快地借给了他。他说好第二天便还,可是连续过了七八天,他好像把这件事忘了似的,并没还我钱,我就提醒了他一下。他说:"不就是10元钱吗,着什么急呀?你不会那么抠门,把钱看得那么重吧!"他这么一说,倒使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相似文献   

16.
《艺苑趣谈录》记载这样的故事:在晋代,京城建康修建瓦棺寺,主事僧向京中士大夫募捐。画家顾恺之竟一下认了一百万。大家都以为他是说大话。顾恺之对和尚说:"请给我粉刷一堵墙壁。"墙壁准备好以后,他画了一幅化缘佛经中传说的学问渊博的维摩诘居士像。快要完工时,顾恺之叫和尚打开庙门,让人进来参观他"点眸子"。他对和尚说:"开庙门第一天,要叫参观的人捐钱十万,  相似文献   

17.
唐代高僧慧忠,是六祖慧能弟子中最显赫的一个,玄宗、肃宗、代宗三朝,都被拜为国师。一天,代宗带了一位名叫太白山人的,来见慧忠,说:"这山人很有知识见地。"慧忠问":他有什么特别技能吗?"代宗说:"他熟悉山水,知晓地理,判断文字,精通算术。"慧忠便测试山人,问道:"你住的山,是雄的,还是雌的呢?"山人答不出。慧忠又指着大殿的地面,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山人答道:"弟子要测量一下,才能知道。"慧忠又问":你识字吗?"  相似文献   

18.
《课外阅读》2008,(9):20-21
"改良俱乐部的大门一下被推开,斐利亚·福克用他那沉静的声音说:‘先生们,我回来了。’"每一位初读《八十天环游地球》的人,看到这里恐怕都要为即将输掉两万英镑的福克先生捏把汗吧?不过善解人意的作者儒勒·凡尔纳马上作了解释:福  相似文献   

19.
教师节到了,我回忆起一位让我一生难忘的国文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他把我引上了文学之路。那是我在河北通师附中读初中二年级时的1948年,开学之后一位风风火火的新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国文课堂。他向同学们问好之后,开场白便惊呆了所有的同学。他说中国文学界有"三峰",接着便在黑板上写下这"三峰"的  相似文献   

20.
清朝末年,有一位西方语言学教授听人说汉语复杂难学,他不大相信,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会汉语。 这天洋教授带了翻译来到上海,刚一下船便用手杖在沙滩上戳了一下,指着凹下去的沙坑问身边的渔人:"你们管这叫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