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读完这些文字,我的眼眶盈满了泪水,为张洁母女俩那份双重的深爱而感动……在春天的阳光里,在三月的一个属于女性和母亲的节日里,我不禁想着:生命的根究竟在哪里?也许能从母亲慈爱柔和的目光里寻觅,也许我应该这样问自己,你懂得和理解母亲么?  相似文献   

2.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一个人执着于往事的回忆,表明他已开始老了。那么,张洁用心血凝就的长篇传记文学《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载《十月》1994年第1期),对母亲的缕缕情丝,对琐事的娓娓倾诉,沉洞子往事,纠缠于记忆,又岂只是这位人们所关注的女性作家开始老了么?!那么,从作家心力衰竭的情感状态中,还能解读到些什么呢?回顾新时期以来张洁的作品序列,不难看到,张洁的独到,不仅在于执着于爱的书写,而且还在于表现为爱是“不能忘记的”,爱是唯一有价值的记忆。但在张洁看来,又仅仅是记忆,仅仅为爱而存在.记忆也仅来创…  相似文献   

3.
“老师,我没有了母亲,我可以换一个文题吗?”上完鲁迅的《藤野先生》、胡适的《我的母亲》及第一单元(八年级下册)的其他写人的文章之后,我给学生命了一个作文题——“我的母亲”。板书文题之后,我正准备让学生来谈谈写人文章的思路及方法,没想到已有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发问了。  相似文献   

4.
过去苇月给大家介绍过好几本张洁老师的书,那都是上海的张洁老师写的。这本《四只等着喂食的狗》是北京盼张洁老师的作品——对了,她们同名同姓——她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写出了《沉重的翅膀》《祖母绿》《森林里来的孩子》《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一系列有分量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     
关于我的母亲,我写的不少了。20年代初期,在美国写《寄小读者》时写了她;30年代初期,她逝世后,我在《南归》中写了她;40年代初期,我以“男士”的笔名写的《关于女人》这本书中写了她;同时在那时候,应《大公报》之约,再写《儿童通讯》,在“通讯三”中又写了她。这些文章在《冰心文集》中都可以找到,也可以从这些文章中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我想,天下没有一个人,不认为自己的母亲是最好的母亲(当然也有例外)。但是母亲离开我已经57年了,这半个世纪之中,我不但自己做了母亲,连我的女儿们也做了母亲。我总觉得不但我们自己,也还有许多现代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着重分析了张洁小说写作在叙事学意义上的特点,即张洁的小说写作常运用女性的叙事视角观察,同时借用男性的叙事声音讲述,并从社会现实和作家写作,作家的生活经历与写作理想等方面探讨了张洁小说具有该特点的原因,指出这些特点是张洁小说文本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张洁的散文《我的四季》,结构简明整饬,行文流动婉转,而大量的诗性语言及象征手法的运用,更给文章增添了深沉的哲理色彩,让人为之感动,并浮想联翩。是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四季,这四季如何度过?你的生命正处于哪一季?你正彷徨、迷茫还是坚定、执着?四季的生命是怎样的?她又是如何行走在生命的四季里?张洁为我们打开了她心灵的一扇窗子,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她独特的人生体验,对于生命的独特领悟。  相似文献   

8.
提起女作家张洁,广大读者并不陌生。近几年来,她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曾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这样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人们可能有一种神秘之感吧。《青春》一九八○年第七期发表了一篇作家访问记,题目是《一个普通的人——记女作家张洁同志》,作者是孙五三。在这篇访问记里,作者介绍了张洁同志的生活、爱好、创作等情况。文章说:张洁“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同志,高高的个儿,细细的身材,着一身半旧的蓝衣服。”“和陌生人谈话,常常会使她陷入窘境。”张洁是中国人民大学计  相似文献   

9.
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以一种抒情的基调,由“我”来向读者讲述了母亲的一段理想而压抑的爱情故事。这部小说记录了作者和母亲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特别是母亲“钟雨”和“老干部”之间那场望不可及的爱情故事,母亲为了这场望不可及的爱情备受了心灵的折磨。小说弘扬的婚姻是以从一而终的道德规范为前提,以真爱为基础的。小说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反映出特殊历史时期女性婚恋观的转折、爱情理想的产生和压抑、现实对爱情的折磨。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抱母亲》(苏教版六年制第八册)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文章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境,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小学生年龄很小,生活体验甚少,很难领悟到文中作者的情感内涵。因此,要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可以“亲隋”为主线贯穿始终,分三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1.
老编的话     
五月是个充满了生机的月份。五一劳动节过后,就是母亲节,首先老编要向天下的母亲说一声:母亲节快乐! 为了表达我们和所有读者对母亲的敬意,在这一期里,我们集中编发了一些歌颂母亲,赞美母爱的文章,《血鞋》、《母亲给我剃头》、《我的母亲》、《母亲送我上学》、《爱》,读来让人感动。老编还在《自己的故事》专栏中特别  相似文献   

12.
算起来,这是我第三篇半写母亲的文章。第一篇是《谷雨》,写母亲到县城帮我带初生的女儿,我因此可以去参加一个活动。我到了车站,母亲意识到天气变冷,送衣物到车站给我。我因此获得了给女儿取名的灵感,叫谷雨,让谷子记住雨水的情谊,让我们每一个人记住母亲的恩德。  相似文献   

13.
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紧紧围绕主题选材、组材。立意深刻,选材恰当。是叙事散文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精当的选材。《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文字朴实,感情真挚的散文佳作。文章在选材方面,选材精当,独具匠心。母亲是作者最熟悉的人,可写的材料一定很多。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主义战士的朱德同志具有博大的胸襟,没有把《回忆我的母亲》写成一般性回忆母亲的文章,而是通过对母亲的回忆,表达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因而作者的选材十分严格。一方面围绕母亲的勤劳俭朴,选择了母亲对子女“一手抚…  相似文献   

14.
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挖荠菜》是一篇感情真挚、寄意深刻的散文。文章通过对“我”童年时苦难生活的回忆以及新老两代人对挖  相似文献   

15.
(配合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看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  相似文献   

16.
名人与母亲     
7月9日 晴 写母亲的文章有很多,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位名人笔下的母亲。朱德的母亲给我感觉是艰苦勤劳,胡适的母亲给我感觉是忍人所不能忍,史铁生的母亲有着坚强的意志。朱德是穷苦出身,朱德的母亲一生生育了十三个儿女,因为生活所迫,只能留下八个。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吃完早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相似文献   

17.
明亮的双眼     
13岁时我有了继父。我的生父在我7岁那年触电身亡,母亲独自抚养我,吃了好多苦。可我还是想不到母亲会找这样的人,不但比母亲大14岁,而且还是个半瞎,据说是细菌感染了眼角膜,视力微弱得几乎要贴近人的脸,才看得到人。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母爱     
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读了一篇文章。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分。文章说的是一个不识字的母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养大了四个儿女,养育他们成人,并且都上了大学。谁知由于长年的辛劳,母亲的胃病最后转化成了胃癌。母亲的时间不多了,其中一个儿子在得知母亲病重后,推掉了所有的工作回到母亲身边,陪母亲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啊!母爱是无私的。小时候,当我蹒跚学步摔倒时,妈妈总是用她那双大手拉着我的小手,将我扶起来;当我生病时,妈妈为我担心着急,彻夜不眠。曾记得,妈妈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小事,使我永远铭记在心:大概在八九个月…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听着这首十分耳熟的歌曲,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从小到大,母亲为了我,很辛苦地在外面工作着,父亲没能支撑这十家,家中所有的开支便一下全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记得小时候,父亲很不喜欢我,常常打我、骂我,我又没有人带,这可累坏了母亲。每天,母亲早早叫醒我,带我一块上班,中午还要带我回家煮饭给父亲吃,吃完饭又匆匆赶去上班。母亲常常为了多赚点钱而加夜班我困了,母亲会  相似文献   

20.
当代女作家张洁发表在一九七九年五月十六日《人民日报》的《挖荠菜》自选人中学语文教材以来,无不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文章写下了一位关心儿女成长的母亲。回忆她童年时代的苦难,向孩子们提出殷切的希望,细细读来,如同一位老妈妈娓娓而谈,真像看见了她的泪眼和笑容,仿佛听见了她那辛酸而热切的话音,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来看,无疑不是对学生尤其是当代中学生进行学习、教育的好时文,全文无处不闪现出一种特殊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