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节奏就是语音的徐疾、高低、长短、轻重及音色的异同等对立因素,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交替、往复回环的周期性组合方式。由于汉语节奏周期的长短不一,组合的对立因素又不相同,就形成了汉语节奏的不同类型:声韵律、平仄律、扬抑律、音顿律、长短律、快慢律、重轻律等。为寻求语音美的汉语修辞方式必需具备汉语所特有的节奏形式,汉语节奏的主旋律是语音修辞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2.
电视散文中的节奏鲜明,其节奏具有多层级、多套叠的特点。在音步层、基本节奏单元层及节奏群层中分布着诸如音顿律、平仄律、声韵律、扬抑律、快慢律、长短律、重轻律等七种节奏形式,它们或同时存在于一个节奏周期里,或出现在大周期中不同的小周期里,为电视散文的语音美、意境美营造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种语言本身的"素质"不同,形成诗节奏的方法也不相同,但其共通之处是:节奏是由同一类基本单位的不断重复、反复回旋形成的,这一基本单位即诗的基本节奏单元.汉语诗的节奏是顿歇节奏而非音步节奏,其基本节奏单元是音顿.由不同音顿向外发展构成音顿节奏体系、意顿节奏体系和行顿节奏体系.汉诗音顿节奏的特征是:其节奏点是音组间的顿歇,顿歇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音义双重性,顿歇显示了汉语语音的优越性.汉诗音顿节奏植基于汉语语音特征,确立汉诗是音顿节奏的观念,就能揭示古今汉诗音律的本质特征,新诗诸多复杂的音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4.
鉴于部分格律体新诗作品节奏美并不强的现实,本文追溯了西方音顿体系节奏和音步体系节奏的本源,发现汉语诗歌是典型的音顿体系节奏而不是音步体系节奏,而我国新诗格律的"顿数整齐论"和"音步对称论"是受西方音步理论影响而形成的,因而导致了部分作品节奏美不强;汉语诗歌必须回归音顿体系的正轨,才能完备地实现汉语诗歌节奏美。汉语音顿体系诗歌在创作中形成了具体形式法度,可供创作者借鉴。  相似文献   

5.
西方诗歌与汉语诗歌成熟的格律诗体,普遍存在半逗律"行间音顿节奏"与轻重律或长短律"行内音步节奏"相套叠的节奏形式.汉语诗歌的节奏也是半逗律行间节奏与行内一拍子轻重节奏相套叠的形式.利用对称五范式改进林庚的半逗律诗体,并引进平仄,是探索新诗格律化运动的坦途.  相似文献   

6.
当今新诗格律理论有两种体系令人瞩目,一是以闻一多为主的顿数整齐理论,实为音步节奏体系节奏模式;二是林庚的半逗律理论,实为音顿节奏体系的节奏模式。许霆"意顿"的发现,证明顿数整齐论的音步体系节奏模式并不符合汉语语音特色,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唯有林庚音顿体系的半逗律诗体才是符合汉语语音特色的正确节奏模式。本文沿着林庚的研究方向,试图构建符合自然朗诵且体式远比林庚半逗律诗体丰富多姿的"意顿"式节奏模式诗体。法文音顿诗体又称"音节诗体",为了与国际接轨,汉语诗歌也采纳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节奏是指言语的时间组织模式,可以依据节奏特征对语言做出类型划分。第二语言的节奏习得研究最近几年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汉语和英语具有不同的节奏特征,这会给美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的节奏带来很大困难。我们的研究发现中级水平的美国留学生还没有完全习得汉语的节奏特征,而这又是造成感知他们“外语口音”的重要因素。在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中,包括节奏在内的韵律特征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训练,以便从总体上提高留学生的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8.
新诗的语言节奏是声音大致相等的时间段落组合后形成的有规律的起伏。新诗语言节奏包含多个层次,是由一批最小的发音单位组合并向外发展而成的一个有秩序的统一体。新诗格律节奏构成的最基本节奏单元是音顿和意顿;向外发展形成两种建行方式——音顿连续排列建行和意顿对称排列建行;再向外发展就形成构节构篇的形式化节奏体系和口语化节奏体系,其基本构形原则是“句的均齐和节的匀称”,由此形成新格律诗体丰富的具体格式。  相似文献   

9.
汉语诗歌节奏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汉语诗歌节奏的形成可以看出汉语诗歌节奏究竟是什么节奏。作为汉语自然节奏单位的节拍群主要是由顿歇划分出来的,汉语诗歌节奏就是通过对这种节拍群的有规律的分解与组合而形成的。汉语诗歌节奏的形成与西语诗歌节奏的形成既有共同性,又各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卞之琳是在格律新诗的创作和理论方面都有重大贡献的诗人。本文试图从卞之琳历年关于新诗格律的论述中总结出其新诗格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把它放在新诗格律理论探索的历史上给予评价。卞之琳的新诗格律理论既继承了闻一多、孙大雨新诗格律方案中以音尺(闻一多称“音尺”,卞之琳称“顿”,孙大雨称“音组”)为新诗节奏单元的核心意见,同时又扬弃了闻一多格律方案中的机械论因素和孙大雨的本质主义倾向,使这一方案更加符合现代汉语声韵和节奏的内在规律。卞之琳先生对新诗格律理论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区分了汉语诗歌的哼唱型节奏和说话型节奏,并首次阐明了这一区分的语言学依据。卞之琳认为,我国古典诗歌的节奏主要是哼唱型的,新诗则主要是说话型的。这一看法实际上从理论上分别了新诗和古典诗歌两种不同的节奏模式,同时肯定了说话型节奏作为自由诗和格律新诗共同的音乐(节奏)性质,为形成统一的新诗音乐性理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汉语诗歌节奏是对汉语自然节奏单位节拍群的分解,而节拍群主要是由音顿划分出来的。汉语诗歌节奏主要体现在顿和韵上,它与西方诗歌节奏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汉语诗歌节奏在情感的表达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汉语诗歌的节奏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诗歌理论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百年的新诗节奏理论,大致有平仄节奏论、重轻节奏论、音组节奏论、音顿节奏论和音节节奏论等。这里发表的三篇论文,都是主张音顿节奏论的。三篇论文共同主张打通汉语新旧诗律来研究节奏,共同主张立足汉语自然语音探究汉诗节奏,共同认为汉诗表示节奏的本质特征是顿歇,从而都把汉诗基本节奏单元称为音顿。这种研究思路应该得到充分  相似文献   

13.
新闻标题的节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是生成语言节奏美的最重要的基础。好的标题不仅要形式美观,新颖别致,而且要抑扬有致,声情并茂,富有节奏,以提高新闻标题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汉语的特点,利用语音因素来加强修辞效果,使新闻标题具有节奏美。新闻标题的节奏美主要通过同韵字的使用、平仄的协调、音节的配合、叠音词的运用等方面来体现。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诗歌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记载的《燕燕歌》和《候人歌》,它们分别作为“北音之始”和“南音之始”,不但从神话学角度记载了诗歌发生的不同地理位置,同时也在寥寥数字中留下汉语诗歌不同发生状态的若干信息。前者在两两句读组合中有一叠词,使得语音体现出明显的节奏;后者四字之内有两个语气助词,从而初步形成语音曲线,是为旋律的萌芽。节奏更具有公众性而旋律则来自于个体时间体验,《候人歌》具有相对明确的作者,是创作个体在等待过程中对于生命之体验和呈现,此为“止于心上”,《燕燕歌》是对于自然和历史事件的记载,实现了“诗言志”的记忆功能。这些音乐信息同样反映在《诗经》和《楚辞》之中,《诗经》多为民歌且节奏明显,《楚辞》则为文人作品,其整体语音过程具有较强的旋律性,而旋律的内在实质则是对于时间的独特体验和直观呈现。汉语诗歌在作者、节奏模式、诗歌主要表述对象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在汉语诗歌发生神话中已经有所体现,并通过特定音乐信息昭示出歌唱主体的时间体验和流逝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汉诗节奏是在汉语的自然节奏基础上形成的。汉语节拍群既是由顿歇同时也是由重音划分和标志出来的,但主要是由顿歇划分和标志出来的。汉语节奏的形成,一方面是对汉语自然节奏单位节拍群的分解与组合,另一方面是对汉诗节奏单位音顿的等时化与强化。汉诗音顿中表示节奏基本条件的是占一定时间的音组,表示节奏本质特征的是音组后的顿歇,其中顿歇是汉诗节奏点,它是划分音组的标志。因此,汉诗的"音节·顿歇"节奏,也可以简称为"顿歇"节奏。  相似文献   

16.
独体单音的汉语每字高低、长短和轻重差异并不明显,这一特征规定了汉诗以音节组合的"时长"为基本节奏单元,汉诗属于音顿而非音步节奏体系。诗人在长期创作中基于音顿理论,探索了音顿、意顿和行顿三种基本节奏单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种新诗节奏体系,其中音顿节奏是形式化的,意顿节奏是口语化的,行顿节奏是自由化的。前两种节奏体系一般来说为格律体新诗所用,后一种节奏体系一般来说为自由体新诗所用,三种节奏体系构建起中国新诗的韵律节奏系统。  相似文献   

17.
《尚书》《乐记》等不少文献载有中国早期的"节奏"论,虽然其所指并不完全一致,但一般都认为节奏具有规范、整齐等作用.从诗、骚两大源头来看,中国古典诗歌对节奏具有高度自觉,其深层原因在于汉语的诗美特性和诗人的追求:有节奏的语言为"乐音",对于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等更为有利."平仄"律是依据汉语诗歌节奏特性设计的,因而并非独立的审美元素,它的根本功能在于改进并提升汉语诗歌的节奏水平.汉语诗歌节奏经过平仄律的"升级",变得更加柔和且富于起伏变化."平仄"律推动唐宋诗词的节奏水平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也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鼎峰繁荣.  相似文献   

18.
运用人类学、文学与韵律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库尔佩西与芭艳苏露》之《乔汗.瓦里汗诺夫版本》的音节、音步、诗行和诗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类。该版本形成的年代比较早,节奏比较规则,基本上是由十一个音节组成的三音步四行诗段。在其他形成比较晚的版本中,出现了七个或八个音节组成的双音步诗行,这与阿肯对唱逐渐运用乐器伴奏有关。  相似文献   

19.
唐清辉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127-129,132
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并以之负载语义,是汉语语音的最基本特点。表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语音节奏和语义节奏,常常是相互重合的,而诗是主情的,通过诗行的变化,使得诗歌的情感和音乐融合一体,产生了活泼、灵动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20.
汉英语言各具节奏美。本文通过对比汉语和英语在音步、平仄、叠音、押韵、停顿和结构等方面的异同,试图分析两种语言在翻译转换中营造节奏美的不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