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信息时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大大推动了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高校不断加强了计算机基础实验的自主探究式教学,通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能力。文章中,通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计算机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措施,为促进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也是目前市场需求量最大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都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法,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限制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本文主要针对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高职计算机教育和管理的多年经验,探讨了以教学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的需求和相关要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不少中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不少学校在计算机的规划和配备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最低标准的配置根据目前计算机的发展和计算机软件的需要,我们为学校提供一套最低标准的计算机配  相似文献   

5.
程琦 《考试周刊》2012,(14):110-111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目前中职教育改革落实过程中,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却没有满足现代化的要求,相关硬件配置落后,未能提供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存在人才培养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针对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现代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多种问题,认识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现实需求的严重脱节,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实验教学等方向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希望可以为时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破解体育院校计算机人才缺失问题,本文分析了用人单位与学生能力之间不对等的原因,以体育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根据体育企业用人需求进行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模式转变,学校以供给侧身份为需求侧的企事业提供订单式学生产品。将用人需求、科研项目与理论教学结合,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发挥教师主持与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融入需求决定教学、促进教学改进的新型教学思路,形成一个校-生-企三者相互作用,学校、用人单位(企事业)、教学(知识)、人才具有产学研用特色的完整生态产业链,真正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创新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软件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为计算机教师,应把握好计算机教学的本质,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指引下,明确课堂教学的原则,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计算机课程的价值,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更多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面对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弱,缺乏一定的应用能力。所以在高等教育教学中需要将数学建模的思想以及方法充分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带动起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学习意识,同时通过数学实验、竞赛等活动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本文以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为例,对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应用做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诸方面进行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创办的,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尤为关键。本文就以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性教学,为促进中职院校专业课有效性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已成为新世纪的重要特征,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已经覆盖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计算机及其应用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作为计算机专业教育者,如何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开展教学,以适应新世纪对信息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和企业无缝对接的劳动者,成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落实的问题。新课标也指出:信息技术新课程要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特色课程"办公自动化"入手,分析了外语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针对目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现状和需求,以实践证明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案例"驱动式教学是适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岗位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不仅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师,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在计算机教学中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不断改革和创新。本文,首先就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进而以高职计算机教学为研究对象,就基于岗位需求推动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整体教学解决方案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当代教育论坛》2005,(19):113-114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门文化基础课,需要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变化,为此,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需要研究和改革的问题。在此改革和发展之际,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基地,适时提出“一条主线”的工作模式,即根据教学需求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市场销售、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想教学之所想,急教学之所急,围绕教学需求开展我们的工作。教学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一线的教学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中职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提出要重视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协调学习者、翻译教学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全面深入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化教学,将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为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改的深入,如今社会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地位日趋提高,人们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教学的需求,创新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教师以促进学生成长进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在联系实践、满足需求中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让学生成长为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已成为新世纪的重要特征,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已经覆盖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计算机及其应用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作为计算机专业中职教育者,如何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开展教学,以适应新世纪对信息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和企业无缝对接的劳动者,成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落实的问题。新课标也指出:信息技术新课程要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那么,信息技术课到底该如何进行教学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教育领域的不断革新以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型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推广互动式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增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当前教育需求,符合教育方式简洁有效的特点,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智力与动力支持。笔者分析了传统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并探讨了高职计算机现代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中职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社会对于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成为了中职学校重要课程。计算机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笔者凭借相关教学经验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期望能够为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