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非英语母语国家而言,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对美学价值及艺术特征的追求十分重要,英语文学作品有其特有的美感传达与翻译技巧,译者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要注重对原文所具有的形式美感与意境美感的理解与传达,文章将对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翻译特点及翻译技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周敏 《海外英语》2013,(4X):142-143
文学是一座集文化精华的宝库,蕴含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富于艺术张力及美学价值。正因为上述特点,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追求其美学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首先分析了文学文本的特点,在与科技文本对比的基础上加深了读者对文学翻译特点的理解,然后提出文学作品翻译对风格美、意美、形美的追求,在阐释其难度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更好地为文学翻译服务,达到以艺术翻译艺术。  相似文献   

3.
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翻译者通过充分揣摩原作的文学情感、文学意向及文学意境,将其美学价值完美表达出来的过程。在对英美文学作品的价值以及其美学特征和价值体现进行分析后,来认识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探讨美学价值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英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徐泽林 《英语广场》2023,(20):37-41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枚璀璨的宝石,英国文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美国文学充满活力、追求自由,它们都为世界文坛增添了绚烂的光彩。本文对英美文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审美传统”“文化气质”与“英美文学翻译”三个维度入手,探讨了英美文学的美学价值和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熟悉英美文化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气质,从而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荆薇 《海外英语》2012,(12):158-159
英美与中国文化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文学作品翻译上也能够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的诞生一定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基础,在英美文学作品翻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着重认识到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手段的不同,争取能够实现英美文学翻译的文化传递,由此确定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读者的地位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理论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由于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意识到中外文学作品的互文特点,又要采用适当的策略将文学作品的内容传递给译入语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文化的长期发展,中美两国的文学作品具有各自的特色,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应明确一个国家的文化决定了作者在创作时的真实意图,只有从国家与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作品之后的美学价值。1.英语文学翻译的特点1.1社会背景复杂英语文学的类别广泛,且每个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都不同,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应特别注意对文学  相似文献   

8.
英美文学翻译的难度相对较大,不仅要考虑中国受众的文化心理,还需深入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习俗,并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掌握英美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增强文学翻译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基于此,结合英美文学翻译的基本价值,深入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带来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及读者的积极参与作用,文学翻译是沟通中外文化的桥梁.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在于:文学翻译在题材选择上要考虑现实目标读者,翻译策略取舍要满足不同期待视野的读者,文学译本要有未定性及意义空白等.同时,接受美学也存在过分强调读者主体性,忽视作者和作品地位的局限.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应择其善者而从之,让文学翻译更好地发挥沟通中外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不同译者因受自身学识、文化修养等的制约,对文学作品理解会有不同。因此,文学翻译不存在定本,任何译本都只能接近原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尽善尽美地再现原作全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世界文化交流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翻译在单纯的语言转换的基础上对原文也进行了一定的再创作。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下的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化误读,为了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必须要慎重对待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因而文化误读也是目前翻译理论界的研究重点。本文结合文学翻译的特点,就文化误读的产生及接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气韵"这一理念,最初是作为"气"与"韵"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分别独立存在于哲学领域。随后"气韵"从哲学领域被引入艺术领域。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翻译活动属于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性,文学翻译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气韵"理论与文学翻译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它可作为文学翻译理论而用于评判文学作品译本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对外翻译,是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逐渐增多,我国的文学作品对外翻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美学视角出发,对古诗中的意境美的翻译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诗歌翻译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孔令丹 《海外英语》2011,(9):218-219
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作者不仅翻译出原文的词汇,内容,结构,而且要传达出原文的写作风格,这样的译文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将试从对风格翻译的阐释及语言形式的选择出发,分析并探讨文学翻译中风格的传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逐渐加强,物质文明的进步催生出人们新的精神文明的需要,文学作品是国家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不同国家文化的代表性标志,彰显着着不同国家的文化底蕴,由于地域的不同,促使中西方的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涵也不尽不同。翻译作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联系的纽带,其作用非常重要。在英美文学的翻译过程中,有很多限制和阻碍的因素,本文针对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翻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理念的指导,提出了做好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有效策略,进而实现对不同国家文学特色的探讨和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文化在民族、历史、地域上存在着差异,文学翻译又是一种历时性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原貌风格和内涵,把握文化的传递与渗透,又要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翻译过程其实就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过程。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从而使翻译更加准确,更加符合美学标准,以最终臻于"化境"与"传神"的最高境界。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翻译与语言模糊性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合文学作品汉英翻译的实践,对模糊语言的美学特征进行总结,进而得出这一结论:对于文学翻译的"模糊性"的正确把握与认知对文学翻译实践和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廖杨佳 《海外英语》2013,(19):137-139
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决定了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审美品质传递的极端重要性,而文学作品因其审美功能与高度抽象性,广泛运用模糊言语营造美感。因此,文学翻译对原作模糊言语的恰当处理及其美感的传达提出了较高要求。模糊语言学与翻译美学相关理论的结合,为考察模糊言语的美学蕴含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留存提供了较好的视角。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杨宪益和戴乃迭《边城》英译本中模糊言语的处理及其美感的存留与磨蚀情况展开考察,尝试以此了解模糊言语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最早的文学艺术形式,诗歌高度集中地概括和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的研究和翻译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而诗歌的翻译又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翻译活动,应更多考虑其美学价值。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美学价值的体现应从翻译要素及相互关系、诗歌语言的比较与使用、不同文化的比较与转换等诸多方面入手,方可保持诗歌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20.
基于接受美学理论,文学作品中一个充满未定性的召唤结构,其价值也正在于它的未定性和多义性.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是高明的设计师,依据文本内容和价值的潜能和读者的期待视野来设计作品的空白和未定性,达到最佳文学接受度,使读者获得最佳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