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生活细笔     
<正>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我不是个作家,但纪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主角、画中人物了。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相似文献   

2.
生活细笔     
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我不是个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仔细想想,生活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主角、画中人物了。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相似文献   

3.
生活细笔     
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我不是个作家,但纪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 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主角、画中人物了。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相似文献   

4.
处处美丽 我不是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我又不是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仔细想想.生活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主角、画中人物了。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相似文献   

5.
人与书     
这个题目,是郁达夫用过的。这里将它再用一次,是因为觉得人与书的关系太密切了,它远远超过人与其他一切物品的关系。人与书的关系,可以紧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按郁达夫的说法,“书即是人,人亦即是书”。“书即是人”,因为书和人一样拥有思想、智慧和感情。自然,  相似文献   

6.
正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正>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今年16岁,就读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从小我就对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我只能从同学那里借书来读。从幼儿园到现在,除了教科书,我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书。但我并不为此感到苦恼,相反我却很快乐,因为我知道手上的书不是自己的,所  相似文献   

8.
正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然在看书。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  相似文献   

9.
刘关军 《师道》2012,(2):50-51
我大抵至多只能算是个购买者。我是说,坐拥书城,但每晚安静下来之后.我却往往找不到一本可看的书。不是说我购买的书不值得读,而是说,很多书没有碰到合适的机缘,可以成为“我的书”。  相似文献   

10.
读书的乐趣     
我最大的乐趣来源于书,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这年月,每天经过网吧门口,总会见到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学生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从网络中得到的乐趣。也许他们认为这是时尚,我却认为这并不是高尚;也许他们认为这是新潮,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经典。我独爱书。我得到一本新书,就像饥饿的难民躺在  相似文献   

11.
周五,皮皮的老师布置了一个手工题:将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恰好剪成6个等腰三角形。弟弟球球刚放学回家,见到皮皮这道题目,笑着说,我也能做出来!说着,拿起一张纸就动起手来,进行对折一次,剪一次,再对折,再剪……(如图1)“我的方法是‘分裂法’,想要几个等腰三角形就有几个,不错吧。”球球洋洋得意地说着。  相似文献   

12.
绑电视     
童年是一首歌,歌声中有我们的喜怒哀乐;童年是一幅画,画上绘出了我们成长的足迹;童年是一本书,书中记录着我们的许多趣事。我的童年是纯真无瑕的,童年中的趣事又是最最珍贵的。小时候,因为无知,经常闹出笑话,打开记忆的闸门,童年趣事便接踵而来。我五岁那年,和姥姥在家里看电视,电视里正播放着姥姥喜爱  相似文献   

13.
给画留白     
爷爷是位画家。小时候,看爷爷作画,每幅画都留着一些空白。我感到奇怪,为什么爷爷不把这些空白的地方也画上呢?爷爷说,留着这些空白让别人去画。随着渐渐长大,我慢慢才知道,画纸上那些没画的空白,叫留白,是一种绘画艺术。一幅画,全都画满,那么这幅画给别人看到的空间,就是画纸本身那么大,但当一幅画留下"让别人去画"的空白,让别人去想象,去创造,那么这幅画就拥有了无限的空间。给别人留有空间,从而让自己拥有更大的空间,这种绘画的留白艺术,也适用于我们的人际交往艺术。  相似文献   

14.
从小我就喜欢画画,没有理由,就是喜欢。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在爸爸拿回来的书、笔记本等纸质的物品上随意乱画。那时候家里没有专门画画的纸,因此,爸爸也不太管我。只是有一次我在《毛主席语录》上画了一个“丁老头”和两个跳皮筋的小人儿,  相似文献   

15.
凡是正常的人,每天都会提出不少的问题,要思考几个为什么。譬如,“为什么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即是对事物的存在和运行态势产生怀疑:“为什么这样做,不那样做?”即是对自己的言行产生怀疑:“为什么是我,不是别人?”即是对作为主体的我产生怀疑;这些都是反思。  相似文献   

16.
方伟鸿 《新作文》2014,(10):14-14
<正>敦(dūn)实强壮的身子,胖嘟嘟的脸,大大的耳朵,凑成了活泼可爱的我。看我这副样子,可别以为我是个四肢发达的体育健将,说起来很不好意思,我体育成绩实在不咋样,其实我走的是文艺范儿。你看,我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不是显得很有文化吗?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人称"小书迷",这点很符合我的气质。在家里,写完作业,我不看电视,也不玩游戏,而是马上拿起一本厚厚的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渐渐就忘了身边的一切事儿。有一次,妈妈吩咐我去厨房淘米烧饭。这  相似文献   

17.
郭宁 《小学生》2016,(Z1):3
现在的我离开童年已经很远了。总觉得自己经历过的事不会忘记,可很久之后回忆起来却只剩支离破碎的二三小事和已经远远分别的两三个人。很惭愧,小时候我是个不怎么爱读书的孩子。但幸运的是,身边总有爱读书的朋友。上中学前,相比全文字的读物,我更喜欢带插图的书。《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成语故事》,  相似文献   

18.
7月的杭州外桐坞村,提伞走在湿润的小路上,扑面而来的是草木芬芳,这是江南的气息。5点鸡鸣,村民开始一天的劳作;太阳落山,村子又重归宁静。一杯茶,一卷书,画一幅画,茶香四溢,笔墨丹青,是这座被誉为中国版"枫丹白露"的艺术小镇里居民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红红的,紫紫的,窗外的小花迎着清晨缕缕和煦的暖阳,但它不美。和它一样被阳光叫醒的还有我,但我就没这样的好心情去迎接它,在我看来,那刺眼的光似乎在嘲笑始终狼狈的我。我讨厌新的一天,起床,上学,吃饭,睡觉,无一例外。甚至在初中开始后,又塞入了做练习、上补习班的程序。作为一个学生,我一直都认为自己很努力。但也许是命运,让我在很多  相似文献   

20.
小嘎屋     
《小火炬》2021,(10):40-40
福州刘氧:包子编,你好!我也是个小“包子”。我妈妈最近经常数落我,不过不是因为我的成绩不好,也不是因为我在外头淘气,而是因为——我最近吃得太多了。我本来以为是自己要长个子了,但没想到这几个月来,个子就只长了1厘米,体重却一骑绝尘,飙升了10斤。可我就是经常觉得饿呀!唉,“干饭人”太难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