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从开播至今仅四年多的时间,但是它所引起的冲击波却是强烈的,它的零距离服务百姓的编辑方针和极  相似文献   

2.
《都市零距离》栏目作为集哈尔滨电视台全台之力推出的都市资讯频道的核心栏目之一,于2003年岁末开始每晚18:30准时与观众“约会”。它主要由现场、关注、零距离调查、新闻招手停、秋声读报等版块构成,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这一档以介入式调查为主要手段的社会新闻栏目,集监督、服务、互动功能于一体,倡导“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而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节目推出的初步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版块编排设计的一些突破。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新闻界,“零距离”是出现频率非常高,叫得很响的一个名词。《南京零距离》开播后,索福瑞调查显示,收视率是一路上扬。一时间,各地各类“零距离”风生水起。所谓“零距离”,从新闻报道角度讲,就是对所报道的人和事全面接触,要求记掌握新闻事实的第一手材料,并作让受众感到与新闻事件为“零距离”的全方位报道。笔以为,《南京零距离》及“零距离”  相似文献   

4.
2003年初,温州有线电视台推出一档以社会新闻为主体的新闻栏目——《温州零距离》,不久就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年平均收视率达到4.8%,日收视率曾一度高达15%左右,超过了电视剧。《温州零距离》是2003年度温州市收视率上升最快,均值最高的栏目。2004年初,在浙江省2003年度电视新闻奖评比中,《温州零距离》入选优秀电视新闻栏目。近年来,这类以社会新闻为主体的新闻节目不断问世,并无一例外的取得成功。那么和联播类新闻相比,这类新闻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电视栏目《南京零距离》推出以来,电视界除多了“民生新闻”这个新名词,“零距离”的新闻运作理念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追捧。《南京零距离》具有原创之功,尝试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方面有所突破,探索的勇气固然可嘉,“民生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试验的一种新的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6.
“零距离”新闻理念滥觞于电视民生新闻《南京零距离》,2002年1月该栏目甫一推出就因其良好的收视及经营业绩而广受推崇,业内人士爱屋及乌,“零距离”新闻理念也得到了追捧。8年后,虽然民生新闻在一些地方收视滑坡、疲态渐显,但是以“零距离”为标榜的电视栏目依然不胜枚举,新闻采编真的能够“零距离”吗?  相似文献   

7.
郑宏 《新闻传播》2005,(8):62-63
2002年元旦,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一炮打响后,民生新闻成为新闻业界的一朵奇葩,“民生新闻”的理念迅速得到了许多地方城市频道的认同,民生新闻热的出现也引起了新闻理论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屠晶靓 《视听界》2005,(3):29-31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办“民生新闻”的热潮,各家电视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民生新闻大战如火如荼。仅在南京市场,就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六档民生新闻栏目拼杀得不亦乐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光是叫“零距离”的新闻栏目就有二十多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总数超过一百。  相似文献   

9.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的主创人员首次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一股“民生潮”。民生新闻之所以热度不减,具有极  相似文献   

10.
余春玉 《新闻窗》2007,(4):67-68
民生新闻的内涵与发行量的内在联系 简单地说,“民生新闻”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新闻。但是,由于受传统新闻模式的制约,不少新闻还仅仅停留在“为了百姓”这个层面上,至于“百姓是否关心”却很少顾及,以至民生新闻一直停留在表面,没有引起百姓的共鸣。从2002年开始,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和一系列类似新闻节目的相继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零距离"新闻理念滥觞于电视民生新闻<南京零距离>,2002年1月该栏目甫一推出就因其良好的收视及经营业绩而广受推崇,业内人士爱屋及乌,"零距离"新闻理念也得到了追捧.8年后,虽然民生新闻在一些地方收视滑坡、疲态渐显,但是以"零距离"为标榜的电视栏目依然不胜枚举,新闻采编真的能够"零距离"吗?  相似文献   

12.
我们改变了什么?——《南京零距离》及其民生新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景志刚 《视听界》2004,(1):8-10
本文从《南京零距离》栏目制作的心路历程,以及栏目、内容、长度、时段、主持人、播报形式等运作理念的突破,感知新闻改革,阐述《南京零距离》与民生新闻的关系及中国电视新闻的新趋向、新理念、新思路。文章认为,民生新闻的巨大生命力在于它体现了平民时代新闻中须具有的精神品质。平民化的视角奠定了民生新闻空前的亲和力和贴近性。民生新闻表现的不仅是百姓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更是他们的生活追求和心灵渴望。  相似文献   

13.
李莹 《记者摇篮》2006,(8):29-29
从“南京零距离”到“1860新闻眼”.南京,在电视业发展过程中成为全国各地方台争相效仿的标杆,南京的民生新闻走在了前面,问题也最先暴露出来,在南京本地新闻进行了充分竞争后,民生新闻已经几近饱和,甚至出现了崩溃的趋势,这就提醒从业者应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月1日,江苏城市频道推出了一档名为《南京零距离》的日播类新闻直播栏目,栏目坚持“民生新闻”的理念,用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之后《南京零距离》迅速走红,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电视节目民生新闻的新浪潮,也使“新闻零距离”的内涵被延伸扩展,成了许多报纸进行新闻报道时所追求的目标。他们力求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给受众“零距离”的新闻体验。  相似文献   

15.
龚小平 《新闻窗》2007,(3):32-33
民生新闻,即关注平民百姓生计生活的新闻,它实质上也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但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社会新闻的是,它更多地关注普通群众及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在全国的各类晚报、都市报风行好几年以后,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节目开播,才标志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端。之后,电视民生  相似文献   

16.
曹丹 《声屏世界》2006,(2):11-12
自2002年9月,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一炮走红,民生新闻及其运作理念名声大噪,并且得到新闻业界的追捧。许多地方电视台纷纷跟进,根据各自地方特点“克隆”各地方版的“零距离”。对这个在电视实践层面涌现的新节目类型,中国大陆新闻学界给予了密切关注,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6月,据中国学术期刊全数据库统计,有100余篇次公开发表的论以“电视民生新闻”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本在查阅、梳理这些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学界“电视民生新闻“的研究现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18日,当中央电视台广告竞拍以超过44亿天价成交的时候,《南京零距离》也拍得1亿零88万!《南京零距离》既不是综艺节目,也不是电视剧,而是一档新闻直播节目。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正式开播,在每晚的黄金时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崭新的新闻形式,目前对它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南京零距离》的创始人景志刚说,民生新闻,简单地说就是反映民众生活的新闻,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白小易说,所谓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  相似文献   

19.
魏玉龙 《视听界》2014,(1):95-97
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南京零距离》的升级版)开创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先河。节目包罗:万象、内容平实、短小精干,有“电视晚报”的美誉。其中,有一类节目很是独特,颇受观众的喜爱,那就是“零距离”体“老文化”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视新闻而言.形式是比较容易学的。比如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从推出”民生新闻”到现在不到两年.各地电视台已经纷纷模仿.办起了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