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生明,廉生威”。有偿新闻是一种新闻“寻租”行为,也是一种严重的新闻腐败,它直接影响所发布信息在受众心目中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因此,有人把有偿新闻喻为媒体公信力的“绞肉机”。 有偿新闻的常见形式是媒体或媒体从业人员为了单位或个人利益而出卖媒体的版面空间或播出时间。像曾经轰动全国的北京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的10亿元非法集资案,就是通过用金钱手段买通记者,也正是因为少数记者在金钱面前忘记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操,才使他们置客观事实于不顾,  相似文献   

2.
张才刚 《青年记者》2017,(17):99-100
以微博、微信、网络视频等为主要形态的自媒体,因其私人性与个性化而被称为“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这种集分享、互动与社交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媒体,以其独特的内容生产模式改变了社会信息传播的传统格局,也为“内容创业”提供了契机.相关机构发布的《2016自媒体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数量超过2300万,每天新增认证数达到1万;自媒体融资项目69个,其中33个超过千万元.在“内容创业”大潮中,自媒体的商业价值凸显,内容变现成为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赵海燕 《新闻世界》2008,(12):73-74
“结石奶粉”一出,举国惊骇,公众焦虑之情可想而知。在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们注意到,绝大多数媒体起初都表现得非常谨慎,仅以“某品牌奶粉”或“价格在18元左右的同一品牌奶粉”等字样进行报道。这种“保守”的报道姿态,顿时引发公众强烈不满,公众无法接受媒体知情不报.媒体却因为法律后果不明确而不得不“某”。于是,公众本来附着在“奶粉”上的焦虑,  相似文献   

4.
李俊 《传媒》2023,(7):9-10
<正>2022年12月28日,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采用全真元宇宙的形式,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大会回顾了中国新兴媒体建设十年成就,并站在新的起点,畅想了未来十年新兴媒体建设新的愿景。从“触网”到“触屏”,再到“触元”,“手机上的新华社”建设得怎么样?元宇宙里的媒体融合如何破题?让我们一起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报贩与便利店抢客情况日趋激烈,除大送礼物外,近来还发现部分便利店上午11时便将每份5元的报纸减价至每份3元,或5元两份。 港报贩协会批评便利店销售报纸杂志有多项优惠,迫使报贩到了“生死存亡边缘”,因此致函报社要求维持公平的竞争环境。 据报道,自去年中开始,便利店和报贩便以买报纸送小礼品吸引顾客,包括买报纸送纸巾,加1元送利是封、香口胶或饮品等,“战况”愈演愈烈,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6.
最近,原湖北枣阳市市长尹冬桂因涉嫌受贿而受审。一些媒体对此争相热炒,而炒得最热的竟然是有关这位女市长的各种“桃色传言”。这其实只是一个“案情简单”的案例。据宜城市检察院指控,尹冬桂在担任枣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期间,先后收受他人及单位贿赂人民币6.6万元,美元2000元。案发后,涉案赃款全部被追回。检察院认为,尹冬桂应当以受贿罪论处。一个本不复杂的案例,到了媒体上就变得复杂起来了。一些媒体不仅连篇累牍地刊登连续报道,而且还对“传言”的个人隐私作了“挖掘”。于是,媒体上就出现了这样醒目的大小标题:《湖北“女张二…  相似文献   

7.
前一段时间,北京各报报道了首都某报一名记者因涉嫌敲诈18万元被捕的消息,死活不肯说“某报”是谁。类似“为同行讳”的报道还看到过不少。看来不得公开媒体名,似是传媒界的“行规”。媒体如何对待同行短处呢?我不把媒体想得多复杂———被人摆平了,如果真那样,媒体可能稿子都不发了。但因是同行,碍于面子,手下留情的事确是有的,要不为什么不敢点媒体的名呢?也可能想给自己留条后路,谁敢保证属下众多记者不出“丑闻”,以免到时被别人“报复”。新闻界有问题该不该揭,有没有勇气曝光同行“家丑”,这是对每个媒体职业道德的挑战,也是检验媒体…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10,(2):66-66
新建构:媒体话语体系在变。一、“转型话语”奠定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基本语境.“转型话语”是指新闻报道将“转型”作为报道的元语境。二、“职业话语”界定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职业道德.媒体的“职业话语”将给媒体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媒体的专业素养、职业理想将得到更加自觉的维护。三、“国家话语”确立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国际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9.
《东南传播》2022,(3):F0003-F0003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与网龙公司合作推出的《两会“元宇宙”访谈》,聚合了XR、Al、3D、动作捕捉、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开创了沉浸式直播与媒体访谈在重大主题性报道中的创新应用。新颖有趣的形式与内容“吸睛”度满满,成为融媒体向智媒体转型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来被广泛转载的报道《武钢减员5万人背后:一个普通钢铁家庭的命运沉浮》,是自媒体的原创作品,来自“光谷客”.“减员5万人”这个大背景和一个家庭的“小命运”,牵动人心.报道被广泛转载传播,一些全国知名的新闻平台和媒体网站也是直接抄袭式转载,甚至不屑于注明出处和作者来源. 稍微好一点的,是事先联系申请转载,当听到“转载需要付费”时,就“呵呵”了.有一家自媒体平台大号大概对“转载需付费”很生气,给了0.01元的打赏.“内容原创者提出收费要求会被鄙视”,在此刻活生生“变现”.一家自媒体机构支付了一笔转载费用:66元;另有600多元的收益,来自80多位读者粉丝的个人打赏.  相似文献   

11.
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元宇宙将为其带来的可能性与进路。在元宇宙“未来望向现实”的视角下,媒体深度融合有其“应为”与“可为”,即通过抓住窗口机遇期的战略布局,推动互动型媒体向纵深发展;通过打造空间媒介,扩展内容产业链,推进内容生产的供给侧改革;通过对传播活动的“再组织”,主动担承起社会关系组织者这一职责,进而实现主流价值的引领与社会共识的凝聚。  相似文献   

12.
主流媒体育人功能留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进 《传媒观察》2006,(6):30-31
乔姆斯基在1997年发表的《主流媒体何以成为主流》的文章中指出,主流媒体又叫“精英媒体”或“议程设置媒体”,这类媒体设置着新闻框架。2004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又推出了主流媒体价值体系的四个层面:主流信息、主流受众、主流市场、主流品牌。在四大构  相似文献   

13.
倪惠杰 《传媒》2023,(1):38-40
智库化转型是媒体机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媒体融合趋势的主流方式。面对媒体融合与智库建设战略的时代语境,南方都市报以“大数据+AI”为动力,以“全面智库化”为方向,采取“媒体+智库”两元发展策略,通过将智库产品深度嵌入社会治理、企业运营等多元应用场景,实现了媒体智库化的成功转型。通过分析“大数据+AI”赋能南方都市报智库化转型的机遇、实践举措,为传统媒体办智库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出了“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号令。围绕落实这一要求,云南文山日报社投入300万余元,依托北大方正全媒体采编系统V3.0建成文山日报社全媒体指挥中心,提供强大平台支撑,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深度融合。2022年,  相似文献   

15.
对“媒介审判”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9月19日下午,原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尚军,因涉嫌受贿90万余元和98万余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安徽省安庆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此事一出,媒体再度掀起了讨伐“女贪官”的高潮。在没有经过司法机关证实的情况下,一些媒体将许多未经核实的所谓“桃色新闻”公之于众,并被众多都市类媒体和网站转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可以“有价”、可以“买”吗?这是进入21世纪的新闻事业所给的命题。这一命题绝非“空穴来风”—— 当下很多作为“强势媒体”的晚报、都市报,在一版都有“有偿征集新闻线索”的醒目告示,有些报纸还“明码标价”:“百元起价,重大线索3000元以上”,颇为诱人。当读者提供了重要的新闻线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传媒腐败”,说到底就是一种“新闻寻租”关系,即:媒体或媒体从业者利用新闻传播权力获得潜在不正当利益机会的非法、违规行为。寻租者想通过非法、违规支付利益的形式来谋求新闻资源的使用权,或按其意志进行使用,也就是寻租者“租用”新闻传播权实现自己目的,而付给媒体或媒体从业者一定“租金”:招租者想通过非法、违规索取利益的方式谋求新闻资源出让,或按寻租者意志  相似文献   

18.
像往年一样,每逢年底年初,各种媒体都会较为集中地推出“盘点”式的策划或报道。或国内或国外,或人物或事件,或回顾或展望,或“年终特刊”或“特别策划”——一年中好事坏事、名人凡人、进步与收获、遗憾与失落,都会在盘点中重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这已成了媒体上一道习惯性的、且几乎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众多媒体“新年新气象”,或改版或整合或创新,以崭新的面貌面对受众。而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双剑合璧”更是满足了人们对各类资讯的需求,给整个传媒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月8日,新疆诸家媒体同时发布“悬赏100万寻找新疆虎”的消息,沸沸扬扬闹腾了4个月后,宣布无果而终。某些粗心的媒体事后发现,被他们大肆炒作并声名远播的“新疆探险旅游公司”,实际上是拿不出100万元却悬100万元的赏,并且是在已知找虎几率微乎其微的前提下把“宝”押在找虎上的。找虎之举意不在找虎,该公司不得不承认是想借机宣传自己,带动旅游业务。诸多媒体后悔被此公司的一条妙计狠狠地“耍”了一回。2002年4月,广东东莞市金娃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宣布将在全国寻找《金娃娃》这首童谣的作者,一经权威公证证实,即付其20万元酬金。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