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草书     
正书法,是我国文化瑰宝重要的一部分,它能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意境,给予人或以自由潇洒、或以严谨拘束的艺术感受,直接或间接地展示着人们内心的艺术审美理念。在众多的书法形式中,草书可谓独树一帜,是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艺术样式。草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草书较为宽泛,潦草的字迹大概都可以算作草书。宋代张栻的《南轩集》中的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草书不必近代有之,  相似文献   

2.
文学家族的品类 文学如今已经繁殖为一个大家族,拥有许多品类的子孙。在传统的意义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是文学的四大部类。它大体按照文体的特征来划分,而这四大部类后来又孳育出许多子女。比如诗歌就既有叙事诗与抒情诗之分,叙事诗中又有史诗型的长篇叙事诗  相似文献   

3.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4.
袁行霈先生治学,博采众长,独辟蹊径,致力于学术的代际传承和文明的国际传播,用力领域涉及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研究、中国文学史研究、国学研究、为师之道、诗文书法创作.本文论述其中国文学研究部分的方法及成就:即诗歌艺术研究的纵横贯通:关于陶渊明的文献考辨与跨学科研究;以文学为本位的、多侧面透视与立体阐述的文学史研究,以及"三古七段双视角"的文学史分期主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草书以极富主体创作个性的书法艺术形式美,体现了气韵、境界与精神的合一。他的书法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有着续接优秀传统和创新时代新风的文化意义。把书法的艺术精神与社会价值完美结合,提高草书艺术创作的传统审美表现境界,是毛泽东草书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6.
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九叶诗派与三、四十年代的主流诗歌在艺术本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前者主张“人的文学”,后者倡导“人民的文学”,由此导致了它们在艺术目的、艺术效用上的明显差异,前者更注重诗歌的艺术价值,后者则主要关注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歌与书法的辉煌成就,成为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而盛唐气象又助成了怀素草书艺术的辉煌。怀素以勤学苦练、广取博师为基础积累了深厚的草书艺术功底,又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狂草艺术,既是放纵性情的自由挥洒,又处处体现出书法艺术必不可少的法度,真正做到了情与法的完美融合,从而奠定了自己千古草圣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8.
东晋书法、绘画、雕塑和音乐等艺术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相对于艺术的繁盛,东晋的诗歌则有相对衰落之态。原因有:一、东晋文坛吹起的一股玄学之风,减少了文人的诗歌创作激情;二、东晋文人偏安江左的苟且心态,对东晋文学也有直接影响;三、东晋文人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诗歌的创作群体缺乏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9.
宋琰 《华章》2013,(14)
在草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草书形式众多、书体各异的局面,有的同样一个字竟有十多种草法,使人困惑之余无所适从。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研习草书的难度,也迟滞了草书艺术的发展。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树起了“标准草书”新旗帜,开辟了草书艺术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正草书,是一种最讲天分、最讲自由,又最讲法度和想象力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同时,又是书法诸书体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也最具艺术表现形式的书体。其表现力和难度可谓居诸书体之首,这也是自古以来众书家竞相追捧的原因之一。草书之难,难在快速书写下还能够完整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技法。在草书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习书者共同或是大都存在的。一、线条缺少节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国五体书法的分析,认为五体书法的和谐之美包括篆书纯净简约与圆转浑厚的契合之美、隶书雄阔严整与舒展灵动的互补之美、楷书厚朴持重与创新多变的交融之美、草书奔逸流荡与收放有度的顾盼之美,以及行书法度整然与神采飞扬的兼容之美等。它在很大程度上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国书法的艺术精髓。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四人合称为“吴中四士”,多有诗、书才华。贺知章和张旭以宣情写意为特征的书风,深具浪漫主义精神,草书中所追求的变幻莫测、不拘一格的审美趣味和强调抒情的创作心理,都自然地渗透到四士的山水诗创作中。诗歌和书法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创作来源、构思过程和表现手法、美学追求等方面都体现出共同的写意特征。  相似文献   

13.
邹武生草书,是在当代社会行为极大变化的文化背景中产生的。随着比赛书法、应酬书法活动的深入,武生增进了难的和智的功夫,彰显了积健为雄的生命意识,创造了恣肆奇拙的现代草书。人们将其草书的气韵格调称为武生功夫。武生功夫主要体现在武生心法上,即心领尚奇之风,心通恣肆之气,心随奇拙之变。  相似文献   

14.
著《文艺复兴论》的丕特(water parten)有过一句话:“一切艺术都是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是一种艺术,当然也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和音乐被称为“姊妹艺术”,所以,诗歌之趋向于音乐状态的程度更在一切艺术之上。 从中古以来,诗歌的演进完全是以音乐为根据(即趋向着音乐的状态),使诗歌完全音乐化,达到所谓“音乐的文学”。中国的词和曲就是与音乐融和的诗歌。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因此词称得上是真正的“音乐文学”。关于词之形成,元稹《乐府古题序》中说:“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词以  相似文献   

15.
唐朝是我国审美文化相对完整的朝代,创造出无数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在这一时期,诗歌、辞赋、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文化现象都以成熟而完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诗境是诗歌的魂灵。从物境、情境、意境对唐诗诗境进行解读,以期回唤诗歌之美,感悟诗歌之精髓。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文学的最初形式,也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我们把文学达到的最高境界称为诗境,把阐释文学的各种理论称为诗学。虽然中西诗歌具有不同的艺术传统,但它们的本质特征却是大同小异,即诗歌的外形美主要表现在意象性、跳跃性、非常性和唯美性方面,而它的内蕴美则依赖诗人的自我之歌与理想之歌来呈露。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读者要理解诗人的良苦用心,就必须具备诗人那样的眼界和情怀。无论是对诗人还是对读者来说,诗歌都是一条赖以跨越痛苦找到快乐、超越现实达成理想的最有效的艺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必读》2007,(10):39-39
为培养和发掘文学新秀,继第四届文艺作品大赛圆满结束后,特举办第五届"文艺之星"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征稿体裁不限:散文、小说、诗歌、日记、童话、格言、学生习作等文学作品和绘画、书法、摄影、剪纸等艺术  相似文献   

18.
诗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是文学之母。唐以前的中国文学史 ,可以说 ,基本上都是诗歌史。诗之于读者 ,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读之可以娱目 ,吟之可以娱耳 ,味之可以娱心。诗之所以被确认 ,只能借助于一个好的鉴赏者的反映。怎样才能使读者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选出好的具有鉴赏价值的作品 ,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等方面加以鉴赏 ,这里就涉及到诗歌鉴赏的艺术方法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 ,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知人论世 ,洞察本事  诗歌鉴赏 ,当然离不开诗歌作品本身 ,作品是我们鉴赏的客观对象。因而 ,作者的生平、经历及诗歌作品的写…  相似文献   

19.
诗歌回归音画本位,才能让我们的诗歌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诗和音乐形影不离,诗歌和绘画也是渗透和影响.绝大多数的诗歌都充满着绘画的形式美.让学生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环境下学习诗歌的木讷.让诗歌真正地绽放自己的艺术魅力,是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流传下来的甲骨文字和金文,都是笔力遒劲,造形别致的书法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殷商以前的书法至今还没有发现。只就殷商到今天这三千多年以来,书体已经过多次变化:从古文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八分书、草书、真书(也就是一般说的楷书)和行书。这些书体,都有大量的作品流传下来,有的是留有姓名的书法家的作品,另有一部分作品出自没有留下姓名的书法家之手。这些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提高书法艺术的书写水平,必须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