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批判课程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西方“唯科学主义”的泛滥、社会公正的衰微以及人的意识的日益虚假化,其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理论之一的“社会批判理论”,社会学基础则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流行于英美的“新教育社会学”。整体论、理性观、批判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批判课程论的课程哲学观。批判课程理论在对传统课程范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视课程为“反思性实践”,并关注学校教育及其课程的相对自主性、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学校化中的矛盾和冲突性质。  相似文献   

2.
课程批判理论是在西方社会批判思潮日渐兴起和相关理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课程研究领域对社会批判思潮的响应,是不同理论视域中课程批判思想的集成和发展。课程批判理论本身并非一种单一而统一的理论,不同理论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对课程研究领域不同问题的解析和批判,体现了课程批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加强课堂研究、建立知识和学习的批判现实主义新立场以及关注当代社会的辨识作用正在成为课程批判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3.
重农学派曾一度引领欧洲经济思想潮流,对重农学派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重农学派的批判集中体现在“描述”与“揭露”两个环节,前者客观地呈现了该学派的基本思想,后者在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的同时“揭露”了其学说体系的内在矛盾与不足。从马克思构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看,其对重农学派批判的理论效应主要有三:一是通过对重农学派“最低限度的工资”理论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二是重农学派关于原预付与年预付的观点为马克思分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三是通过对魁奈“经济表”相关思想的改造与建构,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4.
罗旭 《教师》2010,(22):121-122
法兰克福学派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重要流派,其社会哲学的核心内容是“批判理论”,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既是“批判理论”这一总体理论模式与思维模式的合理延伸,也是“批判理论”进入操作阶段之后一种更具体的实践形式,本文借助于否定的羡学来批判大众的文化.主要论述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师公共性质的重要表征,教师批判从专业批判和社会生活批判两个方面倡导教师的政治主体性和公民的政治主体性。无论是对课程与教学实施的专业批判还是通过课程与教学实施的社会生活批判,教师都需具备批判的理论、批判的勇气和批判的理性等批判性条件。围绕“公正与民主”主题,建设“公正与民主”课堂,实施社会批判的公民教育,以专业者和业余者身份介入社会批判,这些是实施教师批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课程开发的批判模式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模式是西方60年代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建构模式,它指出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揭示了因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等差异所带来的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并力图去克服这些现象,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课程开发的批判模式被誉为“世纪末的狂飙”。  相似文献   

7.
批判课程理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的是再生性知识;课程实施强调的是对话式教学。批判课程理论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对新课改产生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麦克莱伦的批判课程理论注重学生批判意识与能力的养成,并以学生的自由与解放为根本旨归。他以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弗莱雷和吉鲁的批判教育学等为理论来源,对课程价值、课程决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研究方法作了深刻的阐释,从而丰富了当代的课程研究话语,同时也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的建设、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具备理性的批判精神和能力。具备批判精神和能力的教师就是一种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批判型教师”。批判型教师的批判具有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两个纬度,批判型教师的成长经历了自发状态、自觉形成以及自由实现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教育作为有目的的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过程,它在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文化选择与文化批判。高等教育系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有重要地位,高等教育注定要承担起文化批判的职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教育通过语言、价值、过程和知识等来确保文化的再生产,乃至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因此,从文化在生产视角下分析高等教育文化的批判功能,最大程度地创造公平合理的教育、促进社会的公平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其社会批判理论而著名,它以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为基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生态危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这些批判对我们今天反思现代社会仍然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众”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19世纪“大众社会”的兴起赋予该词政治、社会、心理三方面语义;20世纪的文化批判理论在整合原有三个语义场的同时,赋予该词一项新语义——文化精英关照自身的镜像;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精英和大众融为一体,“大众”又成为构建现实的拟像。  相似文献   

13.
试图从“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社会历史语境”“对宗教批判的逻辑梳理”以及“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准确所指”这三个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前后,为了能够在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竞争中获胜,并适应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日本京都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对作为马克思经济学遗产的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名称进行了改革。改革后出现的八木纪一郎的《社会经济学》教材,在理论体系上继承了《资本论》批判的体系和体系的批判,在注重社会和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再生产的视角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通过引进异端经济学派的研究成果对新古典经济学派理论给予了猛烈的批判。同时,在引进计算机模拟实验等研究方法方面,为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批判课程理论初探(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期的批判课程论者都意识到了“再生产理论”的局限性:具有“机械论”和“决定论”色彩,把学校教育及其课程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抬桥人”,被动地、亦步亦趋地适应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需  相似文献   

16.
哈特穆特·罗萨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维度作为切入点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诊断,在对多种理论资源进行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加速批判理论。首先,异化概念的发展为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次,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为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提供了重要来源;最后,同时期加速思想为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提供了重大启迪。这三重理论渊源共同作用于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现实背景中,为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石。  相似文献   

17.
批判话语分析是近二三十年来兴起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它在文本分析中融入广泛的社会理论,旨在捕获话语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动态关系,诸如权力结构、资本交换、互动方式、话语秩序及符号暴力等。但随着分析对象的不断变化,它需要更多新的、交叉的分析技术与社会理论的融合。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伯恩斯坦与布迪厄提出了“场域”、“惯习”、“声音”、“语境重置”等一系列新颖的社会学概念,它们与批判话语分析术语之间建立起了某种特殊关联,并在融合和内化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和完善着批判话语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孙颖  韩秋红 《教学与研究》2023,(12):109-119
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是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的主题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现代性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主要形成三条批判理路:一是哲学维度的理性主义批判。针对启蒙理性这一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精神内核,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让现代性的理性理念以完整形态得以正确应用的发展方案和主张“瓦解的逻辑”的否定方案,在关于启蒙“再启蒙”的思辨中走向重建与解构的分野。二是经济学维度的普遍异化批判。从“物化”到“新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揭示资本主义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时代社会关系异化普遍化的进程,以价值批判立场要求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复归。三是政治学维度的极权主义批判。从“新控制形式”到“生命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揭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假性及现代官僚政治体制的极权主义危机,对现代政治持怀疑与否定态度,将建基于主体间包容性的参与式民主与新社会运动视为个体与共同体“和解”之路与期许。总的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社会本土化中的批判特色,但其马克思主义底色的缺失和对马克思主义本色的销蚀则需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研究发源于批判,批判是高教研究的题中之义、重要职能,是高教研究发展进步的助推器。当今中国高教研究中批判的极度缺失,严重弱化了高教研究的社会责任,阻碍了高教研究的进步。重建批判之维是中国高教研究的理性选择。政策批判、理论批判、校本批判是批判的三种类型,也是重建批判之维的三个方向。当前要重新定位大学高教研究机构服务本校的职能,为校本批判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以人本主义为中心,建立“社会批判理论”。该学派认为“单面社会”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它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积极意义,。在批判的基础上,法兰克福学派指出了对未来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