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广泛从事近代媒介活动。1905年,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06年7月,章太炎在革命党人的力邀之下,"出狱之后,主任《民报》。"①截至1908年10月,《民报》被日本政府查封,章太炎一直作为《民报》的"编辑人兼发行人",《民报》也成为近代广告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章太炎主持时期,《民报》广告不仅得到一定发展,而且呈现出鲜明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  相似文献   

2.
章海粟 《新闻通讯》2012,(11):62-63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广泛从事近代媒介活动。1905年,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06年7月,章太炎在革命党人的力邀之下,“出狱之后,主任《民报》。”嘴至1908年10月,《民报》被日本政府查封,章太炎一直作为《民报》的“编辑人兼发行人”,《民报》也成为近代广告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章太炎主持时期,《民报》广告不仅得到一定发展,而且呈现出鲜明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  相似文献   

3.
李娜 《青年记者》2009,(22):90-91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其中尤以《民报》最具代表性。《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报道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改良派的保皇言论进行辩论,其宣传突破了改良思想,进一步催发革命排满风潮,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国内得以传播、普及,并成为影响重大的一代社会思潮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民报>是中同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民报>发刊的主要时间(1905年11月-1910年2月)正处于中国近代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国报刊业从整体上看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民报>凭借其过硬的编辑质量在众多报刊中脱颖而出.将民主革命的思想传递到尤数读者心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同盟会”原名“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由原有的“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所组成。1905年9月18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大会一致推选孙中山先生为总理,并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为了扩大革命的影响,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在东京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民报》,共出版了二十六号,《天讨》增刊一册和号外一张。它是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机关报。孙中山先生对于这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6.
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三个革命组织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同盟会。为加强革命宣传,同盟会于同年11月26日在宋教仁主办的留日学生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基础上,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出版发行,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每月一期,共出26期。始由张继主编。《民报》出版后,刊登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卖国,介绍法国革命和俄国1905年革命,声援殖民地人民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民报》的经济新闻报道包括阐释同盟会经济纲领、反驳改良派的诬词、揭露清政府反动的经济政策等。《民报》经济新闻报道成就很大,但有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削弱了应有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1):71-72
<正>"喉舌"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概念之一,借用说话的器官来定义党报的性质和功能。中国新闻史上,最早使用"喉舌"说明报刊作用的是梁启超。他1896年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写道:"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后来他又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1905年孙中山创办《民报》时强调:"《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1932年5月8日国民党党报《中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报》为同盟会系统各报中,反对袁世凯最为坚决的报纸。创刊于1912年7月,在《本报一周年之回顾》中,自称“自出版以来,讨袁之声无日或断。”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要人纷纷东渡日本,国民党报馆经济来源突然告绝。《中华民报》被袁世凯政权控告“诽谤政府罪”。诉讼结果,报社总经理邓孟硕被判六个月监禁,  相似文献   

10.
佘俊英,亦佘英,字竟成,泸县人,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四川分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革命军川南大都督。黄方,字鹿生,叙永县人,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四川分会重要骨干之一,川南革命军总司  相似文献   

11.
左庆莹 《新闻世界》2014,(8):224-225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在创办的5年间,《民报》宣传三民主义,营造革命氛围,发挥了革命党的"喉舌"作用。而时评作为《民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章不仅针砭时弊,更集中阐述革命派言论。通过对《民报》时评的分析,发现其写作讲究宣传策略,运用激进宣传与和缓宣传相结合、先辟邪后立新、重视系列报道等策略,遂使革命思潮弥漫全国,从而为辛亥革命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     
《档案与史学》2013,(11):3-3
章太炎(1869—1936),著名民主革命家、学者。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1890年入诂经精舍,从俞樾受业七年。后创办《经世报》等。宣传维新变法。被通缉流亡日本,结识孙中山。后回国在上海张园当众剪辫,立志革命。不久因苏报案入狱。次年发起组织光复会。后再赴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同时,重组光复会任会长。辛亥革命后回国,历任中华民国联合会会长、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枢密顾问、北京政府总统府高等顾问、东北三省筹边使、  相似文献   

13.
毕一鸣 《中国广播》2011,(10):35-38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也是辛亥革命的先声。虽然只发行了26期,但是它对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和共和理想的实现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作出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新闻传媒在社会变革中如何发挥重要影响和作用?《民报》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殷泽文 《新闻世界》2012,(8):174-175
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发源于晚清时期,它的出现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逐步瓦解的历史转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了配合革命行动,在近代中国的报刊上与其它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其中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是革命派进行宣传的一个有力工具。《民报》的民族主义叙事宣传性强,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性,为广泛宣传革命派的理念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褚辅成是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辛亥革命期间,他秉承同盟会政治纲领,从事民族民主革命。本文拟对浙江辛亥革命前后褚辅成的历史实践作一探讨。一、宣传和组织反清革命褚辅成(1873—1948),浙江嘉兴秀水县人。在浙江新思潮的影响下,他于1904年"只身东渡,联合同志,以期复国自强"[1]160。留学期间,他结识孙中山,并于1905年宣誓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担任同盟会浙江支部长,开始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广大华侨功不可没。孙中山在谈及辛亥革命及民国创建时,曾说"华侨乃革命之母"。他还说:"同盟会之成,多赖海外华侨之力,军饷胥出焉。"辛亥革命前后,华侨的贡献至深且巨。越南华侨在孙中山思想的感召下,积极投身革命洪流,为革命筹措巨额经费,照顾流亡越南的革命志士的生活,抚恤保护革命志士的家属,维持革命火种在海外的继续传播。  相似文献   

17.
《历史档案》2011,(3):14-19
黄兴等人发起的广州起义,是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组织的针对清政府的重要暴动之一。因布置联络不灵,事机坐误,这次起义被清政府剿杀,但为数月之后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上谕档、录副奏折、电报档,兵部一陆军部档案和刑法部档案。这些清朝官方的文报,反映了当时起义的详情内幕和清政府的对策,系属首次整...  相似文献   

18.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其中尤以<民报>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黄炎培,字任之.1878年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浦东)一个私塾教师之家.1902年中举人,因"诋毁"清廷遭缉捕而逃亡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参与策划江苏起义,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曾参加讨袁运动.  相似文献   

20.
《天民报》 1912年,湖南出现一家鼓吹“社会主义”的报纸《湘汉新闻》,不久改出《天声报》,同年十月又改出《天民报》,次年为汤芗铭封闭。这家报纸属于江亢虎的所谓“社会党“。江亢虎是个冒牌社会主义者,后来堕落为大汉奸,在汪精卫的伪政权中充当要职。《湘汉新闻》的主办人先是孙冀预,他曾参加同盟会,又曾当过清廷忠实走狗黄忠浩的幕僚。据张平子说,他是个投机分子。后与国民党成本璞合作。这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