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信息的呈现方式的视觉化,网络媒介逐渐形成了以视觉性为中心的认知制度与价值秩序,促使了网络“视界政体”的形成.在网络“视界政体”中主体参与网络的行为转变为了“看”与“被看”.网络主体在凝视的“看”与表演的“被看”中迷失自我,被开放的网络媒介所控制.唤醒网络主体在“看”与“被看”中的主体意识,挣脱网络控制成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培养网络主体“看”与“被看”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成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2.
“看”的家族坐落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分成了十二个部落,分别是:“一般的看”部落,“粗略的看”部落,“集中的看’’部落,“斜向一边看”部落,“向远处看”部落,“恭敬地看”部落,“向上看”部落,  相似文献   

3.
语助词“看”经常出现于动词或动词结构的后面,主要表示一种尝试的语气。本文对现代汉语普通话里语助词“看”作了简要探析,以便弄清“看”字能出现的句子的句法特点、“VP看”的语用特点、“看”的性质等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历时角度对语助词“看”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考察,指出语助词“看”是经由表“视、视察”义动词引申至表“测试”义动词,最后虚化形成。通过对语助词“看”形成后的发展线索的推理,以及“一个动词核心”规则的考察,最后得出语助词“看”的产生是基于连谓后项的“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看”在同义语义场中都显示出了强劲的语言优势.“看”这个词的源流可以在先秦时期找到,随着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词的各个义项已演变得相当成熟,并初步具备了现代汉语中“看”的各种用法.唐宋和元明清时期,“看”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的词的义项的地位并得到进一步稳固和发展.下面看先秦两汉以来“看”义项的历时演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看”一词俄语的各种表达形式,通过18个常用词,对“看”一词进行了翻译对比。从而得出俄语中的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进而得出要想掌握好一门外语,必须对语言有融汇贯通、综合运用的技能。通过翻译训练使外语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一、导看模式的提出为小学生开设电影课,这是教育活动思维创新的一种体现。电影课是一种先进有效且充满童心、童趣、童情的教育形式。它具有集“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功能。但在观影活动中,如果我们让学生放任自流,就不能充分发挥影视片的多种功能作用,也很难达到开设电影课的最终目的,甚至可能会起反作用。为此,我们在开设电影课实验中,围绕五个“学会”的素质教育目标,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审美,在将影片归类的基础上,初步探讨、摸索出一种较为完整的影前、影中、影后的导…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表示“看”的单词有很多,怎样“看”就有怎样的词来表示。最普通的莫过于see、look和watch,当然还有scan、glance、spot、stare、peer、gape、gaze,具体的用法和例子如下:  相似文献   

9.
作为“日常事实”的看课,评课活动其实大有讲究:看什么,怎么看;评什么,怎么评,都值得研究。要想使自己真正通过看课,评课活动得以自我提高,看课者必须善于计划和反思。准备看些什么,看细节,看幼儿,看教师,看策略还是看互动,看者只有具备了大致的“看”的框架,才不至于看不出道道,不至于在评课时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0.
look(at),see,watch和read都有“看”的意思,但彼此用法却不近相同。1.look 表示有目的地使用双眼来“看”,意为“看”、“注视”,强调看的动作。例如: Look! 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 overthere?看!孩子们在那边干什么? He looks out of the window.他向窗外看。  相似文献   

11.
关于“看电影”的表达方式很多,现就初中学生所学范围以内略举一二。一、see a(the)film(看电影)此为普通表达方式,强调看的内容或结果。例如:Liu Mei is on her way to see a film.刘梅正在去看电影的路上。We all wanted very much to see the film“Life”.我们都很想看电影《人生》。二、go to a film或go to the films(去看电影)此为较随便的口语形式,后一种说法更多些。例如:  相似文献   

12.
林克难先生提出的应用翻译原则“看、译、写”虽以“看”为首,但译者不可一味以“看”平行文本为导向,而应先在宏观上明确翻译目的,微观上分析目的语读者接受性后才可借鉴平行文本。此外,应用翻译研究只有遵循“专”和“钻”的原则,才能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3.
当下我们进入读图时代,图像充斥着我们的眼睛。这跟人们的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笔者从“看”行为本身、“看”的方式、内容及效果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诣在阐释视觉文化产生与人类心理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汪向明 《小读者》2011,(2):43-43
许多小读者朋友喜爱看书.课内书不得不看,课外书选自己喜欢的看。可是.爱读的却不多,可能是怕自己嗓音不妙、读音不准.也可能是觉得读太费劲.不如看来得畅快。其实.“读”较之“看”,起码有以下几点好处:  相似文献   

15.
《海外求学》2011,(1):12-13
表示“看”和“听”的单词很多。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see和hear,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相似文献   

16.
王梵志《吾富有钱时》诗“看吾印貌哨”句中之词与句义的解释。学者们的意见颇有不同。本文认为诗句中之“看”应读作平声kan,义为“接待,看承,照顾”。“哨”,义为“不正”。与《金瓶梅词话》词语“稍”音义同,可互证。“貌哨”印“相貌不正”。“看吾印貌哨”即“印貌哨看吾”.句义是“立即不拿好脸色看承我”。  相似文献   

17.
“张目看”是指人睁大眼睛看,在上古汉语中,人们用11个词项来表达此义位,彼此之间的区别很明显。“张目看”语义场经过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了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的情况。此语义场各成员发生演变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主体世界和语言世界中。  相似文献   

18.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牙,因为我的牙齿长得不整齐。到了医院,妈妈带我去看牙的地方不是“儿童齿科”,而是“正畸科”。  相似文献   

19.
表达汉语意义的“看”字在英语的表达中就有多种形式,人们常常根据语境的不同和文本的需要,去遴选最切近语义的单词或词组,真正做到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20.
曹司胜 《考试周刊》2011,(48):28-29
艺术家的“看”不仅是视觉物理与生理的活动,而且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表征.是一种综合的“看”。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中国艺术的发展受到各种思潮的深刻影响,视觉语言越来越多元,因而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看”有一个深切的反思与梳理.这样才能在异彩纷呈的当代艺术发展之路上不迷失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