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到2005年底,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占到全国水产品总量67%左右,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我国水产养殖的产量已经非常高,但是质量却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仍只是养殖大国而非养殖强国."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与营养研究室副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专家王广军表示,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水产养殖产量延续、稳步增长.但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发生率越来越高,损害也越来越重,而水产品的品质相应地不断下降.因此,加强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越来越成为一个关系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和对养殖业的扶持,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迅猛的发展。而养殖过程中由于水域的污染、鱼塘的老化、淤泥的堆积等等原因,导致水产养殖中各种暴发出各种病害,导致水产品养殖受到大规模的损失。本文简单阐述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的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产品是当代人类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水产品的需求量也增大。因此,水产养殖业成为当代一大经济产业。不少人加入到了水产养殖的行列。但是他们往往只看重了近期的经济效益,采取大密度的养殖,忽视养殖环境的保护,大量的使用药物,这些都使得水域环境变差,水产养殖病害也逐年增加。这会严重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给水产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此外,还会对食用者的健康带来隐患。因此,研究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迫在眉睫。本文对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当下国内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对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由来进行了介绍。分析当前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养殖的现状,并对实现水产养殖新品种养殖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产养殖种苗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使得水产的种类越来越多,水产养殖与种植业和畜禽业不同,因为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十分复杂。笔者通过对我国的水产养殖种苗的现状进行介绍,提出几点发展的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一些不法商贩在生产渔药和饲料时添加有毒物质,虽然这种物质能够促进水产生长,但这类物质一旦进入到食用者的体内就会对人体机能以及其他器官造成严重伤害。此外在养殖过程中水产在受到季节性病害、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时也会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对养殖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而我国为维护水产市场秩序制定出一系列养殖的基本原则和防范措施。将对造成水产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建立维护水产质量安全的邮寄水产养殖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23)
水产加工产业隶属渔业,是渔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量始终占据世界前位,满足了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水产加工产业逐渐引进高新技术方法,提高水产品加工的效率,不过在发展过程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人们不断加以克服。本文基于当前水产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水产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发展良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产行业得到了全面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整体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渔业的重要部分,通过渔业养殖,实现经济的增长。我国的渔业发展从传统的捕捞方式逐步转向为养殖方式,提高了水产的出产量,满足我国的整体水产需求。目前我国的渔业发展比重已经由原来的30%增长到60%。全世界的渔业总产量中,我国的渔业产量占世界养殖产量的80%。我国已经成为养殖产业大国,采用有效的水产养殖提高出产率,保证了出产水平,这是有利于我国水产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优势特色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是唯一以水产经济动物和水产生态环境为研究内容开展增养殖、遗传育种、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以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市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增长,水产养殖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且逐渐趋向于规模化,这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规模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分析水产养殖规模化的几个影响因素,以及水产养殖规模化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向前发展,按照我国水产品发展的需要,不仅促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的进步,同时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扩宽水产品发展的规模,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有效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坚持具有我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适当的水产养殖创新和改革,成为目前我国水产技术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就我国的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积极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全面提升水产养殖发展质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6,(6):38-39
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防治养殖病害已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在养殖水体中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养殖生志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微生物制剂是由一些对人类和养殖对象无致病危害并能改良水质状况,能抑制水产病害的有益微生物制成。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水产养殖环境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阻碍水产生物正常生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我国当前水产养殖环境的主要污染原因出发,探讨对污染的控制措施,从而尽可能的减轻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国内渔业发展现状,提出面向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起到促进智慧渔业的发展,维护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公民的消费安全,实现水产养殖环境因子的在线监测,本文设计了面向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32位单片机、采集传感器、组网技术、GPRS无线通信技术、云服务器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上位机监测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并对其告警实时通知,实现对水环境因子信息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水产养殖监控系统的一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现行水产养殖系统自动化水平低的现状,研制了“分布式水产养殖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中心PC机和单片机智能控制仪的主从式结构,对水质因子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化决策调节,为养殖对象创造最优化的生长条件。由于环境的复杂性,依靠精确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已经无法很好解决问题,本系统采用了模糊控制方法来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芳 《科学中国人》2013,(10):50-51
我国的海水养殖发展先后经历了藻、虾、贝、鱼、参五次养殖浪潮,奠定了庞大的水产养殖产业基础,为改善我国人民饮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海水养殖的发展历程和生产实践不断证明:每个养殖品种的开发、技术的建立、产业的跨越发展都无不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上百种水产养殖新品种,如德国镜鲤、白鲫、革胡子鲶、蟾胡子鲶、卡特拉鱼、虹鳟、红鲍、绿鲍、罗非鱼、俄罗鳄、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巨藻、异枝麒麟菜、褐首鲶、沟鲶、尖吻鲈、加州鲈鱼、淡水白鲳、南美白对虾、英国大菱鲆、美国红鱼、美国务纹鲈、日本红鳍东方等.且绝大多数已形成了产业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概述了我国历年来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的现状,分析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已从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步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水产品种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以虾蟹为代表的名优品种的需求日益提高。近年来,水产养殖主要为河蟹、罗氏沼虾和对虾等品种,并使其规模化。但随着一系列生产制约因素的出现(如病害、苗种繁育等),必须对其它品种进行开发研究。而青虾(日本沼虾)则是当前淡水养殖业中一个新品种。它具备了很多水产品种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其养殖前景和潜力是极其诱人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是我国农业结构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近几年,水产养殖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我国水产养殖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水产养殖育种和养殖技术水平、加强行业监管,推动水产养殖业向绿色安全、高质高效方向发展,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和水产品...  相似文献   

20.
陈友秀 《科技风》2014,(17):165-165
虹鳟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荐的优良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根据笔者实际养殖经验,从鱼池建造、亲鱼培育、采卵受精、孵化方法、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8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虹鳟鱼健康养殖技术,为今后水产养殖者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