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娟 《大观周刊》2012,(33):127-127
安全帽是现场工作人员重要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变电站配发的安全帽数量多,使用频繁,安全帽存放随意,给管理带来了不便。为此,在对存放数量、尺寸、内部固定方式及消毒干燥装置经过比对选择后,研制出了安全帽现场存放装置一安全帽消毒手推车,实现安全帽合理存放、取用方便,杀菌消毒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知道《网络传播》是在去年底,一位网友在我的博客留言,建议我有时间看看这本杂志,认为“是本很值得一看的刊物”。  相似文献   

3.
安全帽电视     
最近,日本推出一种形似安全帽的电视,这种电视还拥有移动护目镜。这台曾多次荣获日本设计奖的“安全帽电视机”,除了拥有独特造型,前方还具有类似安全帽护镜的可移动护目镜,消费者可任意调整不同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李文明 《新闻世界》2005,(10):25-26
如果有朝一日视,力恢复.我的愿望就是:第一就是看看爸爸妈妈和我的老师同学.第二好好看看蓝天白云和青青的草.还要看看我的生活着的这个美丽世界……  相似文献   

5.
持之以恒的足迹─—农民通讯员徐恒足印象记金陵客早就想到滨海去看看徐恒足。去年底我到盐城开会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天下着小雨,我放弃了原订到射阳参观滩涂风光的计划,悄悄地跟着徐恒足乘了2小时汽车到了滨海县城。我真想去看看他的家,看看他在近几年内在中央和...  相似文献   

6.
比博斯普鲁斯浮桥还早半个世纪的黄河大桥 我对航标、航道、河道之类,稍有一点研究。那次我在晋西采访一个水运企业,山西的朋友说要带我到永济市西南的蒲州城,看看古老黄河蒲津渡遗址,看看4尊“千年铁锚”,我一下子就亢奋起来,机会难得啊,这个遗址才发掘了十多年。  相似文献   

7.
早想去沧州盐山看看赵灿和盲人四兄弟。趁着去北京的机会,我给沧州日报社长李振芳发了一个短信,说了自己的想法。当时我想:李若能提供帮助,我就直接去北京南买票,走京深线。若有其他情况,我就再缓,到西客站坐车回石家庄。很快,李表示了友好和热忱。在沧州西下车后,李社长派车把我先行送到盐山。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2 0 0 1年 1月 2日下午 ,阳光明媚 ,在跨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工作日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钟阳胜博士在省文化厅厅长曹淳亮、副厅长杜佐祥和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张国仪陪同下视察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钟阳胜部长一进入图书馆大堂 ,就高兴地向迎候的李昭淳馆长说 :“我是中山图书馆的老读者 ,今天来看看图书馆 ,看看大家。”在李昭淳馆长、颜良辉、莫少强副馆长陪同下 ,钟阳胜部长一行首先来到多媒体阅览室 ,钟部长认真察看了读者上网学习 ,了解中山图书馆网络建设与服务的情况。在座无虚席的中文图书阅览室和自带书刊阅览室 ,钟…  相似文献   

9.
医生的字     
前两天,得了个小感冒,老婆非让我去医院看看。药拎了一大包,钱花了四五百,回家的途中,我掏出病历卡随便看看,病历卡上,有一行单独的三个字把我吓了一跳。"查一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今天主要是想跟老师和同学汇报一下,我去年年终做的一个调研报告。题目是《大学生移动阅读使用动机和用户评价的研究——基于中日韩三国的跨国比较》。关于中国、日本、韩国的国民阅读的调研报告,都相继指出,移动阅读越来越成为国民喜欢的阅读形态。所以我就从移动阅读这个当下比较流行的阅读形态去比较,看看三个国家国民阅读的动机和用户评价有没有差异。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研究内容主要是动机和用户评价。最终回收中文、  相似文献   

11.
12月6日,在紧张繁忙的三峡工程建设工地上,新华社湖北分社副社长、三峡支社社长施勇峰头戴安全帽,攀登到三峡右岸大坝110米高程浇筑现场,采访大坝质量控制情况。十几年如一日,施勇峰在三峡认真地履行着新闻记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视听界》2003,(6)
记得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每日只要安排得出时间,就必定要看央视的晚间新闻。我曾调侃他道:这么关心国家大事,想干什么啊?他却答之曰:主要是为了想看看海霞。“为了想看看海霞!”一句话竟然解开我的心中疑问。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写作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比较”,是逐渐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多年来,我养成一个习惯,每写一篇稿件,都要留下底稿,发表后进行对照,看看编辑是如何修改稿件的。经编辑修改后发表的文章,如同一面镜子,能从中学到许多写作技巧。我主要注意三条:一是看看编辑是怎样重新组  相似文献   

14.
2016年9月26日下午,我从武汉天河机场直飞台湾花莲.两个半小时的航程,看看飞机下边的云彩,看看报纸,分分钟就穿越了我的外公与父母们终身无法逾越的台湾海峡.当踏上台湾土地的那一刻,我忽然感觉到,我的台湾之旅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我们家族三代人的.  相似文献   

15.
马安泉 《青年记者》2009,(22):50-51
我常常扪心自问:“在济南全运会中,我为齐鲁晚报做了些什么?”是的,编写“山东冲金指南”是一名老记者的义务、采访报道赛事是我的本职工作、主持“常回家看看”专栏是领导交给的任务……然而,正是在组办“常回家看看”的过程中,本报与众多体育功勋人物的真情互动,成为本届全运会令人动情的一大亮点,这使我至今兴奋不已而生发了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16.
沈世纫小记     
一位老者进城办事路过我家,临走时在我桌上扔下一本书——《雪域十年》。他只说有空看看。 看看就看看吧,晚上的时间有的是。封面上是连绵起伏的秃山,一片蓝色;上边一轮月亮(或许是太阳)也是蓝色。未掀开书页前,我就猜想,“雪域”者西藏也。因为我去过西藏。从自然的角度审视,“雪域”是圣洁的淑女。 从第一章看起,才知这本书是报告文学集,是一位女记者——老新闻工作者的回忆录。她记录的不是出五关斩六  相似文献   

17.
写杂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写好杂文? 夏衍同志给《杂文报》写了一篇小文章《杂文三忌》(《人民日报》也转载了),他认为写杂文忌三点:一忌教条八股,二忌“怕”字,三忌冗长。他从“忌”的角度讲了杂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今天从“贵”的角度讲。杂文“贵”在哪里? 我先念唐弢同志的一封信。二十年前,我在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学习,当时唐弢同志也住在中央党校编教材。我就把自己写的几十篇杂文剪报交给他,请他看看,提提意见。唐弢同志挺认真,看后写了封信给我。那时我三十出头,勉强可以算个青年。唐弢同志是老前辈了,他专门写了这封信,体现了他对青年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这封信中这样写道: ……今晚灯下,把全部剪报读了一过,其中有好些篇,报上发表时我就读过的,而且至今还留有  相似文献   

18.
我常常扪心自问:"在济南全运会中,我为齐鲁晚报做了些什么?"是的,编写"山东冲金指南"是一名老记者的义务,采访报道赛事是我的本职工作、主持"常回家看看"专栏是领导交给的任务……然而,正是在组办"常回家看看"的过程中,本报与众多体育功勋人物的真情互动,成为本届伞运会令人动情的一大亮点,这使我至今兴奋不已而生发了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19.
塑造编辑个人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也有品牌作为一名编辑,自己作为读者购买书籍时,总要看看是哪个出版社出的书籍,也就是说,看看是什么"牌子"的。在与作者的交往中,我发现,作者选择出版社时,他也会  相似文献   

20.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