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孔子眼里,理想的君子应当有仁、有知、有勇、有艺、有乐.其中,“仁、知、勇”是君子内在品质的基本要素,而“艺与乐”则表现为外在的文采.孔子认为,内在的“质”与外现的“文”要比例协调,才能成为君子.孔子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要求为大学生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深层次、最关键的问题,是构建和弘扬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君子人格是兼容多端、最具备和谐精神的典型人格,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进行定义是培养其理想人格的前提,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君子”结构而提出的一系列“君子”培养路径,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所认同和遵行。  相似文献   

3.
“君子”是孔子追求的儒家理想人格,但相对“圣人”来说,“君子”之品行还是可以通过自身不断修养达到的。本文把“君子”人格具体分述为孝、悌、忠、信、恕、勇等。  相似文献   

4.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高扬“君子人格”的塑造,对后世儒家的文化人格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效仿的对象。尝试从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提出以及其建构的“君子人格”的形态等角度,对《论语》中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君子比德于玉”,“玉”与“德”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人们人为地赋予了玉石丰富多样的文化含义,其中就包括人们把玉的品质和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使玉有了德的内涵,而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征理想人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君子比德以玉”说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阐述君子人格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君子人格贯穿于孔子整个思想体系当中,这种君子人格的主要标准是具备内心自觉自发的“仁”的道德境界,同时还要遵循外在的“礼”的道德规范,说明以“仁”为质并约之以“礼”是孔子的理想君子人格的崇高的道德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走向现代平等社会的过程中,“君子人格”的高尚伦理是否还有意义?它的性质和作用主要是什么?这需要追溯到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君子人格”的含义和特点。梁启超根据《周易》,将君子人格的基本特点概括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点,但观照人性,更需要强调前者的“勉强”和“自胜”,后者的“积德”和“包容”。仔细分析“君子人格”的具体内容,则可以依据现代的眼光,重视其中的“义利之分”和“忠恕之道”。而将君子伦理与古罗马的高尚伦理做一比较,当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传统中国“君子人格”之“文质彬彬”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君子不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英 《大学时代》2006,(11):46-48
本文从文本解读和孔子的“君子观”两个方面,寻找“君子不器”可能的思想内涵。指出“君子不器”不是才专与博的问题,“器”乃是一种君子人格状态的抽象,是一种“以礼修己”的人格表征,“不器”是说君子必须超越他律的“以礼修己”的范畴,而去追求形而上的为器之“道”。  相似文献   

9.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出的集现实性与理想性于一身的道德人格典范,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格。这种理想人格包括了作为君子内在德性的“仁、知、勇”以及作为外在德行的“礼”等诸多道德要素,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发挥着形象导引、教化学子、安邦定民等重要作用。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不仅能够推动明德爱国的时代君子的形成,也能够推动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的完成。因此,立足新时代对青年道德提出的诸多要求,在对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辩证吸收的基础上,发挥其对于新时代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积极作用,也就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君子是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集中呈现和现实形态,儒家通过培养君子来传承儒家文化,进而实现其“修齐治平”“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君子具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基本内涵。道是君子的信仰和方向,德是其内涵和修养,仁是其德性的合理展开,艺是其现实载体,既凸显了君子作为“理想的人”的一般本质,又富有关切人伦日用的社会现实性。君子以“好学:学思并用”“克己:慎独内省”“力行:改过迁善”为养成路径。儒家君子人格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其人格范式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儒家理想人格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士大夫人格、君子人格和圣人人格,这三种人格的内涵和实现要求不同.古代士大夫追求的理想人格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人格内涵丰富,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不息等方面的素质,强调扬善抑恶,塑造理想人格.圣人人格应具备“内圣外王”,“德业兼备”.这三种人格由低到高,是古代三个不同阶层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深层次、最关键的问题,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进行准确定义是培养其理想人格的前提,而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君子”人格结构所提出的一系列“君子”培养路径,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所认同和遵行。  相似文献   

13.
王龙 《培训与研究》2008,25(1):79-80
孔子的君子观集中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其"中"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君子人格模式的建构上,而"庸"的思想则主要体现在君子学道修行的方式上。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开放式问卷调查为基础,初步提出了大学生“仁”观的理论结构假设,编制了大学生“仁”观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本研究所编制的“仁”观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2)大学生心目中的“仁”主要包括“爱”、“忠与恕”、“义”、“礼”和“智与自强”五个因素;(3)“仁”的意义与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在大学生的心中,它是君子人格的全德性、特质性概括。  相似文献   

15.
至今,屈原的故事仍然在广为流传,屈原仍受到百姓的敬佩爱戴,百姓爱的是他身处逆境仍心系百姓。他的《离骚》世代传唱,不仅是因为《离骚》中的深刻内涵,更因为通过离骚,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屈原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他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程朱在构建自己的理想人格时,是以“圣人”、“贤人”和“君子”作为他们的理想人格的,从结构上来讲,三者是合一的,从层次上来讲,三者又有实践主体的区别,程朱理想人格在塑造和实现过程中,由于与实践结合得并不紧密,存在着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个性自由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人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用计算机从电子版文渊阁《四库全书》3476种书籍中检索关键词“自强”得到1674条语句材料,经内容分析法研究表明,可以归纳出“个我”、“小我”、“大我”三种自强人格的语句材料;再对大我自强语句材料做进一步内容分析,发现大我自强人格包含“进德修业”、“盛德大业”和“天德圣业”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德”、“业”双修的特征。我们提出的健全人格概念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我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思想的根基,先秦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圣人、君子两个不同的层次,文章着重分析君子人格,展现了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丰富内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孔子对人的存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通过对人的生存、人的早期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人的群体的思考,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仁学。仁学为人们设计了一条安身立命的生存之道,那就是“为仁”之道,而理想的人格就是实践“仁”的君子。同时,孔子也设计了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那就是忠恕之道和克己复礼。这些思想奠定了儒家人格理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竹资源和悠久的竹历史,竹文化符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产物,是华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竹文化符号是"符形"与"符意"结合的二元关系,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也蕴含着深刻的审美意味。墨竹符号不仅是君子人格的象征,而且是时代精神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