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关于史学出版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出版界已经讨论很久了。史学出版的实际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其中之一,便是史学图书失去了社会和读者的兴趣。你看,新华书店的新书预订数最少,而出版社被迫停印的书稿中,历史学的比重最大;青年知识分子对于港台历史书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大陆出版的历史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潘静静 《大观周刊》2011,(38):14-14
本文拟对近十年史学界关于20世纪80年代史学概论问题发展情况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以期能够了解目前20世纪80年代史学概论问题研究这一课题的学术现状。  相似文献   

3.
史学领域的一个新动向,是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尤其自然科学(包括技术科学——下同)的渗透,已经向传统史学发起"挑战"."正如今天的自然科学家,不论自己愿意与否,都不可抗拒地被迫考察理论的一般结论一样,每个研究理论问题的人,也同样不可抗拒地被迫研究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科学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相似文献   

4.
“史学危机”与否,十数载来,见仁见智;但史学之不景气,则恐怕是无须否认而且也是否认不了的。忝列为历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我的这一感受这些年来不是越来越淡化而是越来越强烈。但或许是一直学历史、教历史之故,笔者对历史学不仅情有独钟,而且深信这门古老而常新的基础学科即使是在全心全  相似文献   

5.
美国历史学界在50年代前后曾经有一个标志性的转折,也即从50年代开始,美国史学走向了现代史学的时代。而本文的中心问题是:这一转向是否对新闻史的研究有重大的影响?在分析美国史学转向基础上,以多元化趋势为现代史学基本特征,从研究范围和对象、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对美国50年代开始的史学转型做一个概括,也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这一转向对美国新闻史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读完陈其泰先生所著《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一书,感受颇深。这部书无论是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还是在对具体问题的结论上,都有新意,是近几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本书的突出特色是,转换视角,从文化角度对中国史学的确立与转变作整体性研究。作者提出:史学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与一个时代的文化走向、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百年纪念活动热潮高涨,图书馆史学研究引起广泛关注,文章首先从学科角度对图书馆史学的概念、特点等进行了相关的论述,继而从国际化和图书馆史学中国研究现状两方面,对中国图书馆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成就、现状及问题等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在20世纪对中国图书馆史学研究有卓越成就和贡献的八位图书馆史家及其代表著作进行了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已引起史学界的重视。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关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进程的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至今还没有人作过明确的论证,目前,一般都是根据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来阐述的。 (一)鸦片战争后最早出现的是救亡图强的史学思潮,它是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的产物。龚自珍和魏源是这股史学思潮的最早代表。他们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探索造成封建“衰世”的原因,呼吁变革,论证变革是历史的必然。龚自珍还批判了烦琐考据的学风,倡导恢复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传统。魏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如何认识自身的历史--读《中国史学史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林东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纲》是20世纪最后一部中国史学史个人专著,也是20世纪同类著作中部头最大的一部。其出版后被十几所高校历史系用作教材,对史学史研究及中国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均产生较大影响。该书在以下几个方而有值得关注的见解和特点: 第一,对史学史的发展有高度自觉的总结意识,注意吸收前人在史学史编纂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研究成果.反映出世纪之末史学史研究和编纂的新水平。本书开篇的导论,阐述了史学史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史学的总特点。这对把握全书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导论中,作者梳理了史学史意识…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2月17日,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通过对方汉奇先生从教65年来贡献的回顾,初步研讨了方汉奇新闻史学思想的历史与内涵。作为"画地图"式的基础性研究,方先生的作品侧重于对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编纂,这种描述源于条件的限制,也因为学科的需要。如果说描述分为实证与编纂,今后的新闻史学更需要补上实证这一课,从而完整化从实证、编纂到解释、预测的历史学认识逻辑。"多打深井、多作个案研究"也正是源自这一逻辑的对实证新闻史学的呼吁。理顺新闻史研究的困境,厘清描述与解释的关系,端正新闻史观和"问题意识",有待研讨会后的继续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1901年至1902年间,章太炎、梁启超对中国史学潜心探究,拟具"史目",写出《新史学》.为什么他们在这个时候关心史学?他们准备对史学怎样改造?他们的政治态度不同,反映在学术上有何异同?对他们学术上的异同和政治上的关系如何评价?这是本文准备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史为鉴和实事求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论”栏目中发表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的文章,他对广播电视史学研究中几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及治学态度作了专题阐述。文章指出,广播电视史学属于基础性研究,要从历史的发展轨迹中探索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文章的题目是《以史为鉴和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3.
本刊1993年第6期,刊登了周维强的《对历史的敬意——1992年度〈史学史研究〉读后》一文。一篇不足三千字的短文,竟然引起《史学史研究)主编白寿彝教授和参与该刊编辑工作的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把文章复印若干份,分送有关同志,并在编辑部和刊物的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开展了广泛的讨论。这样热烈的反响,当时我们并不知晓。事隔一年,本刊顾问、原主编伍杰在一次座谈会上偶然听到史学家瞿林东教授讲了这件事情,深受感动,当即组织撰写了《学术的价值和理论的魅力》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图书评论》杂志1993年第6期的“期刊评介”栏目发表了周维强先生撰写的《对历史的敬意——1992年度〈史学史研究〉读后》一文。作者把握住“对历史的敬意”这一主题,对《史学史研究》杂志作了入情入理的评述。 多年以来,《史学史研究》杂志的编者也曾耳闻目睹过国内外同行对刊物的反映和评论,但如此有系统的公开评论,尚属少见,因而引起了编者的极大兴趣。 在常人看来,学术性研究往往是与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联系在一起的,学术殿堂也会使人敬而远之。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商品大潮的直接冲击所产生的在价值判断上的某种  相似文献   

15.
赵谦 《大观周刊》2012,(51):23-23
中国传统史学精神要义是中国史家历来重视的重要命题。而中国传统史学精神要义中所包含的历史观.更是诸多值得研究的命题中的重中之重。从最初的史家修养和史家气质,到后来的修辞立诚和直笔实录,再到后来的粱启超、顾颉刚和傅斯年各自的史学关注点,古今史学大家都将中国传统史学精神要义作为研究的重点。因此,对这一问题系统地归纳和梳理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口述史应用于非遗领域有其必要性,但非遗口述史的客观性问题一直都是口述史学界无法逃避且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内蒙古赤峰市的田野调查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口述史学是一个伪装成学科的部类或具备部类特征的综合学科,非遗口述史学是一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和口述史学为基础的学科系统,因而对其客观性问题的探讨必须置于更广阔的跨学科研究背景之下。此外,这一问题的存在本身就表明其尚未实现明确的学科化,而是正处于新旧研究共存的转型期。因此,本文提出非遗口述史研究的三个阶段,以期推动非遗口述史学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建国45年档案定义概述李辰,王绍忠档案定义研究,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四十五年来,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分如下四个时期作一概述,不妥之处敬望指正。第一个时期,即五十年代,这是对档案定义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史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出版史研究对象的论述 尽管我们对出版史的研究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并没有关注出版史到底应该研究哪些对象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倘若我们以某一个时间段为轴,细细梳理并抽取这些学术产品,力图探索当前中国社会风险与危机传播研究的谱系框架时,我们发现,危机传播的复杂图景伴随着当前研究的问题和困境展露无遗。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危机和危机传播的复杂性对研究造成了困扰;一是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范式瓶颈。而归根到底是一个问题:现有的结构功能主义的思维框架难以解决复杂的中国社会危机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80年代起,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问题始终是国内外图书馆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继续教育问题紧迫地摆到了当代图书馆员的面前。在这方面,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本文拟就国外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作一综述,以使我国图书馆同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引发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