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术前沿     
岗位参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周彬在《教师教育研究》第22卷第5期上撰文提出,影响教师专业水平的途径有很多,但岗位工作肯定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工作,尤其是教学专业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林丹  蒋典阳 《中国教师》2012,(14):30-34
<正>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是学校制定决策的一种重要行为方式,是教师作为学校组织成员之一,将个人思想和情感积极主动投入到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之中,与其他人员一起探索问题、制定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最终方案的全过程。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有利于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有利于提高学校决策的质量,有利于学校决策方案的有效执行,有利于优化学校整体的组织氛围。然而,根据对某市三所初中进行的问卷调查,当下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基本现状并非十分乐观,具体表现为实际参与学校决策机会很少,实际参与程度较低,与期望参与程度之间具有很大差异。基于此,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逐步改善教师参与学  相似文献   

3.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既是教育管理民主化的产物,也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教师专业化促使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日趋成熟。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更加要求享有专业自主权,即在专业领域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同时教师对于学校中与自身或专业密切相关的事务必然也要求参与,这可以说是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自然延伸。显然,传统的那种远离情景的决策已不适应。作为“情景中”的教师更了解情境也更有发言权,因此现代教育管理更需要教师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基于教师学习理论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研究通过收集某市中小学教师的28570个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PROCESS中介效应检验法等,探讨校本教研制度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投入与教研参与分别在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及链式中介作用;学校氛围虽可促进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学实践能力的直接影响,但会弱化教研参与对教学实践能力的直接影响,进而调节工作投入与教研参与的链式中介作用及教研参与的中介作用。未来学校应强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营造积极的学校氛围,驱动教师自主发展,以保障教师有效参与教研,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各类学校出版与发行专业的教学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但在教学上普遍存在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据此,必须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出版与发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促进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更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这种模式在同类院校的类似专业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高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激励策略也随之变化。文章从校长、学校、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提出激励高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增进高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生对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感到并不满意,虽然一些学校吸收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制定有关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制度,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及图书馆方面的工作等。学校还提供各种途径和形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监督学校的教学过程与管理过程。但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学校仅仅通过制定一些内容式的规定、设置一些机构采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管理和教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评判、奖惩和监督功能,忽视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发展功能,这不仅限制了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评价资源.要真正发挥教师教学评价在保证教师投入教学、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应当在实践中逐步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否积极有效参与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效或取得多大成效的重要制约因素。学校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而真正的实施者正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如何评价教师,以评促发展,既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切实推行的内在动力,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针。倘若没有高素质教U币队伍的主动参与、积极投入,那么再好的改革方案也难以切实推行,如何开展教师评价是一个亟需求解的重要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0.
沈黎明 《中国教师》2009,(14):53-53
<正>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对建设现代学校无疑大有裨益,但现实中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状况不容乐观,考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教师民主参与还没有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很多地区和学校尚未能结合各自实际,明确教师参与范围,设定参与程序和途径。二是一些学校领导在自身素  相似文献   

11.
The research studies how outstanding teachers from Hong Kong conceptualize teacher success or effectiveness. This study adds to the knowledge base concerned by rais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existence of personal attribute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as well as contextual factors, in bringing out the success of a teacher. It draws the atten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trainer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to the necessity of viewing the concept of teacher success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 instead of focusing narrowly on th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a teacher. It also provides insights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selecting teachers or supporting their work.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学校总体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突出作用 ,使教师素质问题的研究具有了历史的必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我国目前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 ,全面提高尚需时日 ,而提高教师素质 ,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必须从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水平、思想素质等几方面着手 ,制定具体措施 ,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竞争上岗 ,实行优胜劣汰 ,通过培训学习和教研教改等多种途径 ,不断提升队伍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In teacher identity research, limited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how pre-service teachers constructed their identities by negotiating with different emotions in their practice. To fill this gap, the present study, drawing upon the approach of narrative inquiry, explores how a student-teacher – Ming – negotiated and navigated conflicting emotions in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a teacher. The findings show that while Ming experienced some negative feelings in his work, which challenged his self-belief as a teacher, the positive emotions derived from his students’ progress and recognition contributed to his teacher identity. However, due to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by his mentor and the school context, his negative emotions gradually escalated, posing severe impediments to his teacher identity. The emotional flux and identity change of the student-teacher can be attributed to his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the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hidden ‘emotional rules’ embedded in the practicum school. This paper argues for the inclusion of teacher emotions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机制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校本培训即是校本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自主性”则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组成部分,学校的发展需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以学校为依托,即学校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设置一门自主课程:《学校问题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设《学校问题研讨》课程有理论基础作支撑,并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它不但能促使担任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明确自身的研究方向,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教学反思,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平,强化应对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情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赋予教师一定的职能,并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素质要求。教师要真正成为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就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利用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与人文素质,积极推进课程的校本化。  相似文献   

17.
相对传统教师发展的范式,即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校本教师发展强调教师为改革的中心,教师发展应立足于教师工作的环境和脉络之中,以课堂和学校为本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则关注教师发展的脉络化,强调通过在学校中建构专业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学习和实践的共享,从而提升教师质素,并实现学校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校本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学校脉络这一平台上实现融合,教师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之脉络中,借由分享领导、集体学习、共享实践,并最终形成教师发展的学校本位之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者是指教师的教师,既包括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教师教育者,也包括中等师范层面和高等教师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者模糊的身份认同是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重要阻力之一。教师教育者是教师教育知识的生产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以及教师教育文化的推动者。教师教育者角色的探究是增强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者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9.
试论杜威的教师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杜威非常重视教师教育工作。其关于教师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教育学院是教师教育的主要机构,但初等学校和高级中学也是教师教育机构的一部分;教师教育应包括一般文化知识、具体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含心理学和学科教法等)、专业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一般文化知识是前提,具体学科知识是基础,教育理论知识是主线,教育实际见习是重要环节,而所有这些都以专业精神为灵魂和统率。  相似文献   

20.
领导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教育者素养之要素,当代教师教育者应具备领导力。教师教育者领导力养成之路径在于:以先进的教师价值品质引领教师教育事业,以坚定的个人信念成就教师教育者个体与群体的职业理想,以强有力的教师教育者的领导力形塑未来教师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