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法活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发展和解放后在公民法治意识的建设和树立方面分析,中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受几千年封建法律文化的影响极深.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今天公民能守法但不懂用法,能履行义务却不会行使权利,成为法律被动的、消极的遵守者和承受者,这必然影响到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要消除这些影响,一方面必须要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灌输;另一方面必须重新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2.
法治有其重要的标志和评价尺度,在法治国家,人民是法治的真正主体,法治的载体是民主;国这结构是由法律特别是宪法确定的;社会稳定和秩序是通过法律实现的;治理国家的法律本身符合法治的基本原则。评价和分析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存在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健全的机构和稳定的法律秩序,以及公民的法治观念和认知水平状况等。  相似文献   

3.
法意识是法治建设的根本,贯穿于法治建设的金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提高公民的法意识;法意识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法律理念的确立,而法律权利本位、法律至上、司法自治和程序正义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法治理念,才能更好地强化法律意识,使广大公民成为法治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从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我们一直在践行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诺言,建设法治国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律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坚实基础,一个国家公民法律思维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广大民众的法律思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冯琳 《钦州学院学报》2012,27(4):117-120
从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我们一直在践行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诺言,建设法治国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法律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坚实基础,一个国家公民法律思维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广大民众的法律思维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大基本的社会规范,在治国过程中发挥着异形互补的作用,以德治国就是依靠人类道德规范和社会成员的普遍自觉性治理国家,道德的引导性,防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决定了道德可以成为一种安邦治国的规则体系,而法律则往往是把人类道德规范外在化和强制化的结果,中国历史上德主法辅的治国方针源远流长,而西方历史上的法治思想则十分突出,现代中国政治的症结不仅是缺乏法治,而且是道德与法律两重因素的共同缺失,因此,要建立法治国家,必须克服唯法主义的偏向,提倡讲求道德与遵从法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治精神的建构是以一定的国家独有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在商品经济中产生以自由、平等、权利等观念为基础,以宪政和民主政治制度所体现的权利制约权力为核心内容,并以建立在自然法为基础上的人权保护为目的的一种关于治理国家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原则。法观念的现代化则指人的法观念发展到现代最新阶段的进步状态。现代化的法治观念的培养必须积极推进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司法制度,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9.
温玉平 《考试周刊》2011,(89):216-217
法治社会,呼唤法治观念。普法教育与公民现代法律观念的塑成关系密切.基于对全民普法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着眼青少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自身因素,作者认为普法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注重“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提升和法律信仰的生成,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公民的现代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法律价值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价值就是法的存在,作用及其发展满足人的主体需要的一系列属性。它包括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两个层面。认识和研究法律价值,有助于调动人们对立法,执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并投身于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有助于从观念到行动使法治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中国传统与现代法律价值精神存在相互冲突的因素,必须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中,摒弃传统法律价值中的沉渣和糟粕,大胆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使中国法律价值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法制思想包括没有民主与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法制建设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要树立法律的极大权威;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等主要内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与邓小平法制思想具有高度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司法独立原则是现代司法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赖以存在的重要支柱。任何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都必须确立司法独立原则。我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宪法和相关法律中对该原则加以明确规定并加以实施,但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就我国的司法独立原则有关内容做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不仅对全民的法律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而且也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现代社会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本文认为.现代国家的建构是一个民族一国家和民主一国家的双重化建构过程。但在中国,这一双重化的建构是不同步的。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除了民族一国家的建构.推进国家一体化以外,还要实现国家的转型,建构现代民主一国家,通过政治发展推进民主化。本文为此将政治发展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引入当代中国政治的分析视野之内,并将其视为考察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对传统黎族惩罚机制中惩罚权执行者、惩罚方式措施、惩罚程序、价值构成进行系统梳理。建议在坚持法文化多元性理念下,吸收和保存传统黎族社会惩罚机制中和谐成分,且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视野下,通过对传统黎族社会惩罚机制中野蛮性因素改造,最大程度维护黎族人民利益和内部稳定。在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政府与民间找到某种平衡,克服双方各自不足,互为补充,确保社会规范体系完整和效力,实现传统黎族社会习惯法的现代化转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法制建设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伴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而逐步完善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建设目标,并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法制建设理念,创新并发展了"依法治国"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在江泽民法制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依法治国"方略得到确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逐步增强。江泽民法制建设思想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指南。第四次修宪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严格依法办事,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内涵,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又一次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产阶层是伴随着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渐生的阶层。其独立平等的人格特征、自由理性的权力要求、诚信守法的行为方式构成了中产阶层最为主要的法律品格。这三大法律品格使得中产阶层具有谋求法治、制约权力的民主推进功能,自由商谈、恪守规则的秩序回应功能以及诚心交往、忠实守法的行为示范功能。作为社会主流阶层的中产阶层,在现代社会法律秩序的构建中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律师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实现社会对国家权力的低成本监督,即现代律师制度具有经济监督功能。该项功能的发挥只可能存在于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带来的守法精神之上。中国律师制度在建设上不能背离以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年的国民思潮是清末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显著的特征。思想文化界开始运用各种文艺形式来塑造国民意识 ,使中国社会朝着独立、富强与民主的方向进化。虽然国民意识的发展作为一种文化变革要经历艰难与曲折的道路 ,但它是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演进的一个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