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西方管理日益趋向复杂化,片面追求数学化、模型化的管理技术,无视人的心理情感因素和管理艺术的丰富性.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管理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日本企业文化不仅推行现代管理的体系、制度、方法,也重视属于文化层面的"软"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媒介出现以来,人类社会文化就一直在"媒介化"。随着大众化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文化的"媒介化"进程迅速加速。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媒介化"的表征,即大众传播媒介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中介、媒介强烈影响和塑造着文化、媒介文化的兴起。  相似文献   

3.
在充分理性化社会中.管理实践的开展呈现明显的工具理性色彩.其中,管理的程式化、模式化是其突出表现.在理性化缺失的现代中国,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理性的真空,人事管理存在明显的情感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赵新建  屈阳 《职业圈》2010,(15):79-80
在充分理性化社会中,管理实践的开展呈现明显的工具理性色彩。其中,管理的程式化、模式化是其突出表现。在理性化缺失的现代中国,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理性的真空,人事管理存在明显的情感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孟建  董军 《对外大传播》2013,(11):34-36,43
本文运用国际传播的研究方法,在注重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对外传播构成巨大障碍的“中国威胁论”进行了全球背景下的分析和研究。尤其对美国、西欧、日本、印度四个国家(地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在看似同样的“中国威胁”论调下,隐藏的其实是各个国家的不同想象和各种诉求。本文认为,我们要迅速改变以往“大一统”的对外传播格局,应立即实施区别化、区域(国别)化、精准化的对外传播战略。通过迅速实施这一战略,大大提升我国对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6.
从乡愁概念内在的矛盾性出发,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工人阶级的乡愁情感与集体记忆结合起来,说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开发过程中,必须关注乡愁记忆中的负面情感部分,即黑色工业遗产保护的价值。详细分析了国企老工人和流动农民工两类工人阶层主体的乡愁差别,及其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启示,反思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小资化和商业化的工业遗产开发模式以及缺乏活力的工业博物馆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传播的今天,我们时刻都处在无数的新闻信息之中。但同时我们也深感困惑,我们从媒体上所看到的外部世界是全面、客观、真实的吗?媒介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样的新闻事实而不是另外的新闻事实呢?他们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呢?至今,新闻理论界给我们的答案多是从新闻价值、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回答。而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切入,认为新闻作为现代国家部落化的一个重要机制,它的制作与传播是基于一种亘古已久的部落情感,以及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挑战与应变对策。部落情感和新闻部落化人类伊始,就是依地缘关系集聚而居,生活在某一区域的人…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形式越来越复杂多变,旅游消费群体的需求呈现出差异化、个性化特点,乡村民宿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在民宿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地域化建设背景下,地方民宿应基于优化游客情感体验的层面,联合开发地方文旅资源,通过注重地域性乡土文化的合理表达,科学设计建筑结构;转变设计理念,树立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设计思想;设置形式多样的乡土文化体验项目,打造地方民宿品牌;优化景观建设,逐步完善民宿服务功能等策略,以促进地方民宿产业的可持续、稳定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纵观日本近代历史,教育在抵御西方列强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压力,以及迅速推进国家近代化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日本教育在明治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日本国力的提升提供了动力。而另一方面,自明治时期起,近代日本学校教育开始将"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思想作为教育领域的主要纲领,各级学校成为明治政府对学龄少年儿童进行"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战略传播体系支撑,身为系统地基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是重点发力方向。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采用系统论视角,在服务全国战略传播大局的定位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着力平衡区位传播与全国布局、地方性传播与全球化融入关系,围绕“传播交流+社会服务+理论研究”的复合功能,形成了理性能力培育、感性情感认同两类发展路径。前者关注“硬件+软件”的传播能力系统升级,加快推进平台化基础建设、地方性话语创新;后者聚焦情感的双向流动与群体共鸣,呼吁“地方感”重塑与共同体意识构建,以情感代入赢得价值认同。地方国际传播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不能固守既有思路。未来,各机构应遵循“战略目标选择—路径落地优化—传播效能评估”动态流程,以发展眼光调整建设路径,切实推动国际传播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11.
吕向文 《文化学刊》2009,(2):157-159
堪称中国化佛教的禅宗,是我国流传最久、势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佛教宗派。禅宗以其一个关于“梵我合一”的精致周密的世界观理论,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一种“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对中国文学产生全方位辐射,渗透和影响到审美及其他各个文化领域,直接推动了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趣等审美心理诸因素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伴随着媒介化进程的演化,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则、传播逻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的国际传播也应充分采用媒介化逻辑实现关系连接和情感共振,启动和激活国际传播资源,创新国际传播策略与方法,凝聚城市、企业、高校等多类主体国际形象建构合力,实现国际传播能力体系构建与创新,在理念创新与实践推动中共同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自利化趋势严重的社会,"德"作为东西方公认的思想价值被社会高度重视。道德判断有功利主义、利他主义等标准,道德行为的动机也多种多样。在社会原子化个人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依靠契约维持,然而,不能否认一种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精神没有存在的可能性。本文从情感出发解释"道德人"存在、道德社会形成的可能性。孟子从人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的情感出发解释人之道德本性,这可以证明道德意识为人本身固有,当代公共伦理精神由于人本身之道德性而有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学术信息     
哲 1儒学普世化的基本路向●蒋国保 苏州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2 0 0 3(3) ,第 5 - 1 2页儒学在现代遭遇了极大的生存困境 ,原因不在于它失去了制度保护或民众对它缺乏正确理解 ,而在于民众在情感上对它的排斥 ,具体表现为冷漠、淡漠和疏离的态度。既然如此 ,儒学要发挥现代作用、实现现代意义 ,必须经由世俗化的途径以实现普世化。要做到这一点 ,不能像新儒学所主张的那样 ,走宋明道学家的道路 ,淡化儒学思想的世俗性而突出其超越性 (宗教性 ) ;而应该抛弃轻视民众世俗价值的精神贵族化倾向 ,越过宋明道学 ,回归原始儒学的人文主义精…  相似文献   

15.
异文化环境中外国留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化情感教育、地域情感教育、师生情感教育、生生情感教育等方面。其实施途径为: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应用情感效应进行情感教育;课堂内教育与课堂外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相结合进行情感教育。其有效实施要依靠谙熟异文化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人性化管理团队,以及国家、地方政府、学校等多方重视情感教育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中国正快速向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在这个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伴随的一边是社会财富排山倒海似的积累,一边是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冲击,这种冲击甚至把今天的人们还觉得珍贵的乡村朴素情感也冲淡了.然而乡村朴素情感还是今天人们追求幸福生活和构建圆满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乡村朴素情感的内容,分析了乡村朴素情感有所淡化的原因以及探讨这种情感的再造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化消费心理呈现出消费动机与需求层次的高级化、消费体验的情感化、消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不断加强等演变趋势。面对传统文化产品开发的市场导向不足、现代文化消费者的认同感降低、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消费心理的错位的现状,我们应使传统优秀文化走下"神坛",准确定位文化市场,通过全媒体进行消费心理的追踪,以情感维系用户忠诚与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1,(6):115-115
杨稣、武成莉在《宁夏大学学报》2011年第一期撰文指出,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而在求学、恋爱、人际交往、人格成长和其他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可分为情境性危机、发展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大学生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齐轶丹 《职业圈》2007,(4S):236-237
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德育,而德育工作必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情感智商,教师的情感智商影响学生对德行教育的接纳程度。它包括了情感认知控制能力、情感沟通影响力和情感教育实施力,这三种能力的提高必然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与实效性。从而促进校园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18年1月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衡山皮影艺术以精美的绘画雕刻艺术、灵动的舞台操控技艺和抒情的音乐唱腔形态成为还原中国民间原始农耕文化形态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衡山独特地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当前是本土文化复兴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非遗文化受到了大众的关注,衡山皮影作为其中之一,有着无可替代的发展意义。该文侧重提出了对衡山皮影IP化创新设计路径的发展思考。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表明IP化建设是对原有品牌化的升级,是基于设计意义上的迭代,IP提供给消费者的不是产品的功能属性,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通过IP化思路推动衡山皮影这一地域传统文化以新视角走进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